长不长寿,看饭量就知道?70岁后,吃得少的人更长寿?告诉你答案

2025年05月03日19:02:04 健康 1517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长寿,常常被认为是天赋与命运的产物。我们总是从一些看似简单的生活细节入手,去猜测哪些因素决定了生命的长短。

长不长寿,看饭量就知道?70岁后,吃得少的人更长寿?告诉你答案 - 天天要闻

常听人说,长寿的人大都食量小,饭量越少,越容易活得久。

那么,这种说法真的是事实吗?真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吃得少的人更长寿吗?

事实上,关于食量与寿命之间的关系,很多人持有相对简单的看法,认为长寿之人吃得少,吃得多则容易导致身体负担增加,从而影响健康。

此观点听起来合情合理,似乎也符合直觉,但要深入探讨,却发现问题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

一些研究表明,确实有部分高寿老人,他们的饮食比较简单,食量较少,甚至在70岁之后,他们的食欲会逐渐下降。

长不长寿,看饭量就知道?70岁后,吃得少的人更长寿?告诉你答案 - 天天要闻

科学家们认为,这种食量的减少可能与人体自然衰老过程中的消化系统退化有关,但也有学者指出,这并非长寿的关键因素。

比如,许多饮食较为丰富的人,也能活得很长,甚至比一些饭量小的人还要健康。

因此,光凭食量来预测一个人的寿命显然是片面的。

从数据层面来看,很多研究支持适度饮食对健康的有益影响,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因吃得少而获得健康。

比如,日本的“长寿村”中,许多老人并不特别限制自己的食量。

反而,适当的多样化饮食和适度的食量,帮助他们保持了较好的身体状况。

长不长寿,看饭量就知道?70岁后,吃得少的人更长寿?告诉你答案 - 天天要闻

此外,还有一项研究表明,适量的食物能更好地支持体内的新陈代谢,维持身体各项机能的正常运作。

过度的节食或是食量不足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进而影响健康。

所以,食量的控制并不是直接决定寿命的唯一因素。

若要更深入探讨,食物的种类、食用方式以及与生活方式的匹配度,可能是影响寿命的更大因素。

科学研究发现,吃得少的人未必能活得长,反而那些选择低卡高营养食物,并且在一定范围内保证能量摄入的人,可能会更健康。

长不长寿,看饭量就知道?70岁后,吃得少的人更长寿?告诉你答案 - 天天要闻

而这种健康不仅仅体现在长寿上,还包括了更少的慢性疾病发生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有些人可能会问,既然食量不一定决定寿命,那人们究竟该如何饮食才能达到长寿的目标?

其实,关键不在于少吃或多吃,而是在于是否能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营养均衡。

控制食量固然重要,但过分节食或长期吃得过少反而可能影响身体的机能,增加患病的风险。

另外,饮食之外,运动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很多长寿老人的共同特点是保持规律的运动,生活中的小运动量,如步行、种菜、家务活,往往比大强度的健身运动更有益健康。

长不长寿,看饭量就知道?70岁后,吃得少的人更长寿?告诉你答案 - 天天要闻

保持心理平衡,避免过度的压力,也是健康长寿的重要一环。

即便是在70岁后,有些老人依然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保持乐观心态,这无疑是他们长寿的另一大秘诀。

饮食、运动和心态,三者缺一不可。

在长寿的秘密中,单纯的少吃并不一定能带来理想的效果。

适量、均衡且多样化的饮食,与一定的体力活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相结合,才是更具备长寿潜力的综合方案。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普遍认为吃得少与长寿相关呢?这其实与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以及对老年健康的普遍认识密切相关。

长不长寿,看饭量就知道?70岁后,吃得少的人更长寿?告诉你答案 - 天天要闻

在一些文化中,老年人往往被鼓励少吃多运动,认为这能够避免积累脂肪,减少患上老年慢性疾病的风险。

而在一些科学家看来,健康长寿的根本并不在于食量的多少,而是在于人的生活习惯是否健康,是否能够长期维持健康的体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恰当的运动量。

长期以来,食量较少的人似乎更能避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这或许是人们愿意相信“吃得少更长寿”的原因之一。

然而,忽略了这一点的是,过度节食、吃得过少反而可能引发营养不良和免疫力下降,进而使身体处于一种“消耗过度”的状态。

长不长寿,看饭量就知道?70岁后,吃得少的人更长寿?告诉你答案 - 天天要闻

因此,单纯的节食并不等于健康,科学的饮食搭配,合理的热量摄入才是更为可靠的长寿秘诀。

比如,一项大型的研究发现,过量的食物和超重的确会增加死亡的风险,特别是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往往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而与之相对,健康饮食却能有效减少这些问题,保持健康体重,促进长寿。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过度节食并非健康长寿的唯一标准,而是营养均衡与适度食量相结合。

然而,许多人依然坚持认为“吃得少就是健康”的说法,这种信仰是否完全正确?我们是否应该改变这一观念?

长不长寿,看饭量就知道?70岁后,吃得少的人更长寿?告诉你答案 - 天天要闻

答案是复杂的,简单的少吃或多吃并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的健康和寿命,个体差异,饮食结构的平衡以及日常生活习惯才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生活中的很多小细节,才是决定健康长寿的关键。

合理的饮食结构,适度的运动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保持社交活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才能带来更长久的生命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那么,如何让自己吃得更健康,而非仅仅关注食量的多少呢?专家建议,首先,饮食要注重食物的质量和营养,避免过多的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

其次,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和适度的运动,避免长时间坐着不动。

长不长寿,看饭量就知道?70岁后,吃得少的人更长寿?告诉你答案 - 天天要闻

最后,保持心理健康,处理好生活中的压力与情绪,不要让焦虑和压力侵蚀身体的健康。

而如果将这一切因素融入日常生活中,你会发现,吃得少的与吃得多的,似乎都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实现长寿。

关键不在于食量本身,而在于每个人如何管理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我们对“吃得少更长寿”的迷思,或许正是时候被打破了。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日本老人话长寿──遇事要豁达 吃饭八分饱[J].内蒙古保险,1994,(01):50.

长不长寿,看饭量就知道?70岁后,吃得少的人更长寿?告诉你答案 - 天天要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湿疹反复发作?皮肤科医生教你科学管理 - 天天要闻

湿疹反复发作?皮肤科医生教你科学管理

5月25日,全国护肤日。辨识湿疹的“信号”湿疹皮损的表现可随疾病进展呈现多形性特征,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特征。急性期:皮损基底潮红,出现密集粟粒大红色丘疹,伴渗出和结痂。亚急性期:红斑颜色转暗,渗出减少,出现鳞屑和皲裂。慢性期:皮肤增厚呈皮
今天起,吃饭请调整一下! - 天天要闻

今天起,吃饭请调整一下!

很多人为了赶时间经常十分钟就解决一顿饭但这种“超速”吃饭的习惯会给健康带来负担多项研究报告表明,在几乎所有年龄组和人群中,进食速度与肥胖呈正相关。更可怕的是,习惯性的快速进食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增加糖尿病、脂肪肝的患病风险。
“钟南山科普工作室”成立 5位院士共同为其揭牌 - 天天要闻

“钟南山科普工作室”成立 5位院士共同为其揭牌

2025年5月24日,“2025南山呼吸健康论坛暨广州国家实验室成立4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于广州圆满举办,“钟南山科普工作室”在主论坛上正式揭牌成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及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中国
茶喝不对,功夫白费:9种体质的“个性养生茶” 来了! - 天天要闻

茶喝不对,功夫白费:9种体质的“个性养生茶” 来了!

茶性分寒热温凉,功效各异。一杯茶能否养生,关键在于“对症下茶”。这种因人制宜的理念,正是中医养生的精髓所在。中医将人的体质分为9类,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不同的体质,对茶的需求也大不相
省立医院医生走进龙奥学校开展护脊知识趣味科普活动 - 天天要闻

省立医院医生走进龙奥学校开展护脊知识趣味科普活动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5日讯 近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脊柱外科刘绪昌医生化身“护脊小老师”,带着可爱的动画和真实的“脊柱模型”走进济南市历下区龙奥学校,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 “挺直小脊梁” 健康课。
医生推荐的这 8 种营养补剂,真的对家人身体好! - 天天要闻

医生推荐的这 8 种营养补剂,真的对家人身体好!

平时想选点适合孩子、适合大人的营养补剂,但又不知道应该怎么选? 如果自己盲目选择的话,很可能人体真正需要的营养素,都没补到位。 今天带来医生推荐的 8 款营养好物,价格实惠,大家可以放心按需购买。而且现在抢在严选618下单,还能享受这些惊喜福利大额满减:领1000元券包,券后满200-30元,满400-60元,满600-9...
新华鲜报丨“医学孤岛”到“生命绿洲”,中国照亮罕见病患者希望 - 天天要闻

新华鲜报丨“医学孤岛”到“生命绿洲”,中国照亮罕见病患者希望

新华社海口5月25日电 题:“医学孤岛”到“生命绿洲”,中国照亮罕见病患者希望新华社记者李恒“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舞台上表演者歌唱《孤勇者》,引起了许多罕见病患者的共鸣。5月23日至25日,2025年罕见病国际交流会在海南海口举行。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临床医生、科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