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这项技术为血透患者生命线“保驾护航”

2025年05月03日17:22:07 健康 1152

你知道吗?在我国,每10个人中就约有1人患有慢性肾脏病,其中不少患者最终会发展为终末期肾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尿毒症。对于这些患者而言,血液透析成为了维持生命的关键手段。而在血透过程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生命通道”,它就是血管通路。

突破!这项技术为血透患者生命线“保驾护航” - 天天要闻

血管通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

血管通路,作为血液透析的基石,就如同为干涸土地引来生命之水的水渠,承载着患者生的希望。当患者的肾脏失去功能,无法正常过滤血液中的毒素和多余水分时,血液透析便承担起这份重任。而血管通路则是连接患者身体与透析机的关键纽带,它负责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透析机净化后,再输回体内。一旦这条“生命线”出现问题,透析无法正常进行,患者的生命也将岌岌可危。

传统的血管通路建立与维护面临诸多挑战。在建立血管通路时,要考虑患者的血管条件、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稍有不慎,手术就可能失败。而在使用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等常见血管通路容易出现狭窄、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可能导致血管通路丧失功能,患者不得不重新寻找血管建立通路,甚至面临无血管可用的绝境。据统计,过去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8%,这让无数血透患者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忧心忡忡。

中大医院创新突破,引领血透新时代

就在众多患者和医护人员为血管通路难题困扰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专家团队挺身而出,向这一医学难题发起挑战。他们凭借着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在血透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突破。

创新的血管通路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是中大医院团队的“得意之作”。这个体系从患者准备建立血管通路的那一刻起,就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和管理。在术前,医生会利用先进的检查手段,如超声、血管造影等,对患者的血管进行详细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血管通路类型。术中,凭借精湛的医术和先进的设备,确保手术的精准实施。术后,密切监测患者血管通路的使用情况,通过定期检查、药物干预等方式,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这一体系的实施,如同为血管通路配备了一位贴心的“管家”,将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从28%降至9%,大大提高了血管通路的使用寿命和患者的透析质量。

而超声引导三维重建技术,则是中大医院团队的又一“秘密武器”。在复杂血管通路的建立过程中,该技术就像给医生装上了“透视眼”。通过超声引导,医生可以实时清晰地看到患者血管的位置、走行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再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将这些信息整合成立体图像,让医生对血管情况了如指掌。这使得复杂血管通路的建立成功率大幅提升至96%,术后6个月通畅率保持在92%以上。相关成果更是被国际权威期刊《血管通路杂志》列为年度突破性进展,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

患者重燃希望,医疗界备受鼓舞

中大医院的这些创新成果,给血透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患者李大爷,患尿毒症多年,之前由于血管条件差,多次建立血管通路都不太顺利,透析过程也饱受折磨。在接受了中大医院的创新治疗后,他的血管通路状况明显改善,并发症减少,透析效果越来越好,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李大爷激动地说:“以前总担心血管通路出问题,现在有了这项新技术,我终于能安心透析了。”像李大爷这样受益的患者还有很多,他们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中大医院的突破也为整个医疗界带来了新的启示和发展方向。一方面,激励着更多的科研人员和医疗机构加大对血透领域的研究投入,探索更多更好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另一方面,推动了医疗行业对血管通路管理的重视,促进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完善。相信在未来,随着这些创新成果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会有越来越多的血透患者从中受益,他们的“生命线”将得到更有力的守护,生命也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血透##奕健行#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中暑就喝藿香正气?这些解暑药的用法与禁忌要知道 - 天天要闻

中暑就喝藿香正气?这些解暑药的用法与禁忌要知道

7月20日入伏后,一年中最潮湿闷热的“烤验期”即将上线。购置祛暑药品成了当下热门的健康防护选择。​数据显示,某外卖平台的防暑药品订单量月环比增长超120%。不过,热销的背后也藏着疑问,不少人把藿香正气类药物当成“万能解暑药”,这样科学吗?面对五花八门的防暑药,又该怎么选怎么用? 藿香正气类药品更适用治疗暑湿...
年过70岁的老年人打乒乓球需要注意些什么,这6点千万要做到 - 天天要闻

年过70岁的老年人打乒乓球需要注意些什么,这6点千万要做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人类的寿命不断延长。人们常说的:“人生七十古来稀”已经越来越不符合现代人的生存标准了。现在中国14亿人口,超过70岁以上的人有1亿3139万之多,未来20年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虽然这些高龄老人想通过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但是绝大多数体育运动已经不适合他们了。基本上各类体育场...
男子抱冬瓜睡觉能降温?《黄帝内经》里的消暑密码大公开! - 天天要闻

男子抱冬瓜睡觉能降温?《黄帝内经》里的消暑密码大公开!

最近,全国多地高温“爆表”,空调、风扇全力运转都难以驱散周身暑气。这时,一条“男子抱冬瓜睡觉降温”的新闻迅速走红网络,不少人纷纷效仿,把冬瓜从厨房“请”上了床。那么,抱冬瓜睡觉真能有效降温吗?从古老的《黄帝内经》智慧中,又能找到哪些夏日养生
重磅通知 | 第三届“医学科普创新之星”推荐活动启动 - 天天要闻

重磅通知 | 第三届“医学科普创新之星”推荐活动启动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5578 篇文章创新之星由上海市工程管理学会、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万方医学网、上海市科普事业中心、“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共同发起,光明网、中国医学传播学教学联盟、医学传播学创新实践基地共同支持的第三届“医学科普创新之星”推荐遴选活动正式启动。附:推荐表格第...
最高收费21万元,阿尔茨海默病手术叫停背后:借“创新治疗”之名收费 - 天天要闻

最高收费21万元,阿尔茨海默病手术叫停背后:借“创新治疗”之名收费

每经记者:陈星 每经编辑:魏文艺7月8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了一则通知,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LVA)”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在医疗界人士看来,这一喊停并不突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国内某知名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处了解到,早在国家卫健委通知正式出台前,该主任医师所在医疗机构所在地的...
如何识别山洪前兆?请掌握 - 天天要闻

如何识别山洪前兆?请掌握

微美芒市—芒市具有影响力的公众号如何识别山洪前兆请掌握来源: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中国应急管理报社责编:雷斑努 虞有琪审核:张崇喜 们文杰往期回顾收藏!2025年芒市公交漫游指南面对暴雨,这些知识要牢记“马路市场”退市 芒市山货交易有了“新家”“700开头” 15位电话号码要来了!@芒市创业者,市妇联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