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医微创直播|八旬奶奶两侧肺上长出一对肺癌结节,这项新技术直接将肿瘤细胞“冻死”

2022年10月07日20:45:40 健康 1634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通讯员 李文芳 叶筱筠 记者 吴朝香

李阿姨年近八旬,今年体检时发现两肺多发肺结节,其中右肺一枚磨玻璃结节及左肺一枚混合密度结节及恶性肿瘤待排(图一和图二红色箭头所指)。进一步检查诊断为两肺双原发肺癌结节考虑后,李阿姨及家人慕名找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陈恩国主任医师。

邵医微创直播|八旬奶奶两侧肺上长出一对肺癌结节,这项新技术直接将肿瘤细胞“冻死” - 天天要闻邵医微创直播|八旬奶奶两侧肺上长出一对肺癌结节,这项新技术直接将肿瘤细胞“冻死” - 天天要闻

避免切除肺组织

两肺双原发肺癌结节,如果要手术,需要切除两侧部分肺组织。李阿姨年龄接近八旬,基础疾病多,家属手术顾虑重重。

考虑到李阿姨自身基础身体条件及家属顾虑后,陈恩国主任医师为李阿姨介绍了氩氦刀冷冻消融术。

氩氦刀全称氩氦冷冻消融技术,是一种微创超低温冷冻消融肿瘤的先进医疗技术。它的原理是使用高压氩气,使针尖冷却至极低温,并在针尖周围形成冰球,然后再通过高压氦气使针尖再次升温,这样二次冻融,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邵医微创直播|八旬奶奶两侧肺上长出一对肺癌结节,这项新技术直接将肿瘤细胞“冻死” - 天天要闻

陈恩国主任医师建议李阿姨可以先做一侧肺癌结节消融术,择期再做另外一侧消融术。

李阿姨详细了解后,毅然决定接受手术。一切准备妥当,邵逸夫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蒋汉梁主任医师为李阿姨进行局麻下左肺肺癌结节氩氦刀冷冻消融术。蒋汉梁主任医师在CBCT引导下将消融治疗针经皮穿刺置入肿瘤病灶,在CBCT确定位置合适后连接至压缩氩气及氦气进行消融治疗。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李阿姨表示手术全程舒适,无明显不适症状。

邵医微创直播|八旬奶奶两侧肺上长出一对肺癌结节,这项新技术直接将肿瘤细胞“冻死” - 天天要闻

氩氦刀治疗过程

肿瘤消杀更精准

陈恩国主任医师介绍,氩氦刀冷冻消融是邵逸夫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今年引进的新兴技术,可用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以及晚期肺癌需要局部治疗的患者,可显著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周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具体而言,氩气刀相比传统氮气冷冻温度下降更快,对肿瘤破坏力更强。术中针尖周围的冰球显示清晰,在CT下全程可视,可实现对肿瘤消杀精准,有效保护正常组织。氩氦刀可重复性强,同一患者可反复多次治疗,巩固并增加疗效。此外,冷冻消融可激活人体的免疫应答,显著提升机体抗肿瘤效应,并提升免疫治疗的疗效。并且,氩氦刀是微创手术,局部麻醉,创伤低,还有内在镇痛效果。

把肺癌转化成“慢性病”

邵逸夫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隶属委省共建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是浙江省医学会呼吸分会主委单位、浙江省肺血管联盟主席单位、浙江省呼吸内镜联盟主席单位,也是国家首批PCCM和呼吸内镜医师培训基地。

近年来,邵逸夫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不断创新,开展新技术,旨在为更多肺癌患者谋福利,让肺癌从“不治之症”真正转化为“慢性病”,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邵逸夫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浙江省内最早开展气道内介入诊断和治疗的单位之一,是省内呼吸介入的领头羊,目前已全面开展各项介入诊治技术,其中多项技术为省内首家开展单位,是省内唯一一家呼吸专科拥有独立DSA设备的单位,也是首批C臂CT引导下肺结节定位、电磁及虚拟导航下经支气管镜肺外周结节活检术、首批引入共聚焦成像等内镜下微创诊断技术的单位,内镜综合诊疗水平在国内领先,开展了全国首例ECMO支持下气管镜介入治疗,接收全国各地众多疑难介入转诊患者。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研究发现:多吃含类黄酮的食物,或能保护大脑,远离老年痴呆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多吃含类黄酮的食物,或能保护大脑,远离老年痴呆

在岁月的长河中,大脑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而老年痴呆,无疑是其中最令人揪心的一种。它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患者的记忆与认知,给无数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但幸运的是,科学家们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为我
女子在家搞卫生后高烧40°C,肺都“发霉”了!这细节千万警惕 - 天天要闻

女子在家搞卫生后高烧40°C,肺都“发霉”了!这细节千万警惕

天气渐渐转热,不少人趁着天空放晴,开始整理衣柜,将衣物进行“大换季”。近日,来自杭州的沈大姐趁着前两天天气晴好,她休息在家,便开始了“换季工程”。岂料,整理完衣柜后,她病倒了,体温最高到了40℃。正当大家以为是累得病倒的时候,却查出是肺“发
突破!这项技术为血透患者生命线“保驾护航” - 天天要闻

突破!这项技术为血透患者生命线“保驾护航”

你知道吗?在我国,每10个人中就约有1人患有慢性肾脏病,其中不少患者最终会发展为终末期肾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尿毒症。对于这些患者而言,血液透析成为了维持生命的关键手段。而在血透过程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生命通道”,它就是血管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