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补充营养未必就能治疗贫血,找对病因是关键。

爱吃肉的王女士,身材并不瘦弱,却长年患有贫血。她吃了很久的补铁药,但身体一直不见好转。直到新华医院血液科医生叮嘱她:“补铁药物需要和VC同服。日常要少喝茶,咖啡每日限一杯!”
一个月后,王女士的化验单终于没有指标异常的“箭头”了。贫血患者问得最多的就是:“要吃点什么补一补?”仅靠补充营养就能治疗贫血吗?其实治疗贫血,找到病因是第一位。
贫血有三种常见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红细胞的产生减少了。缺乏造血原料是导致这一问题的常见“元凶”。铁、叶酸、维生素B12是造血的主要原料,各种原因导致它们的缺乏都会引起贫血。其他引起红细胞产生减少的原因有:造血干细胞疾病、缺乏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第二个原因是红细胞丢失过多,意味着某个地方存在出血现象。常见的出血部位有胃肠道、呼吸道等,以及女性月经出血。慢性出血常导致营养素丢失,引起营养性贫血。
最后一个原因是红细胞破坏过多,也就是溶血。会出现黄疸、皮肤瘙痒,尿颜色加深,有些疾病会出现酱油色尿。
由此可知,真正和营养相关的是营养性贫血,包括铁、叶酸或维生素B12的缺乏。其中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对铁的需求常见于婴幼儿、青少年或孕妇等人群,如果补充不足,容易导致贫血;其次是铁的吸收发生障碍,主要是胃部手术的患者,会影响铁的吸收;最重要的是铁丢失过多,女性月经过多,男性或绝经后女性慢性胃肠道出血都会导致这一问题。
叶酸或维生素B12的缺乏相对少见。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叶酸,烹饪不当会导致叶酸缺乏;肉、鱼、动物内脏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绝对的素食主义者可能出现维生素B12的缺乏。此外,一些药物或胃肠道疾病也可能引起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
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补充营养素有助于纠正以缺铁性贫血为主的营养性贫血。病因至关重要,月经多的患者要调理月经,胃肠道慢性出血的患者,要及时前往消化科就诊。慢性失血止住了,同时补铁及补充营养才有效果。
在动物的肝脏、全血、肉类中,都含有大量铁元素。蔬菜如黑木耳、菠菜等,也含有一定量的铁元素。如果患者有补铁的需要,可适当补充这些食物。特别需要提醒的是:缺铁性贫血的患者,补铁时,应尽量避免喝茶或咖啡,此二者可能影响铁的吸收。
血液科医生建议,对于贫血患者,首先要寻找病因,明确是否是营养性贫血,是否是缺铁性贫血;明确了是缺铁性贫血,还要进一步寻找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治疗病因的同时,补充铁剂或补充富含铁的食物,才能纠正贫血。对于非营养性贫血的患者,补充营养没有帮助。
作者系上海新华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郝思国、主治医师李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