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雷暴哮喘?哪些人是高危人群?一文了解

2025年04月13日20:30:42 健康 6601

本周末天气变化剧烈,雷电、暴雨、大风、沙尘纷纷登场。在重庆,一场雷电暴雨过后,一些人突然出现了咳嗽、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哮喘症状。当天夜间,重庆各大医院急诊患者开始骤增。为何同一时间会有这么多症状相似的患者前来就诊呢?

4月11日凌晨开始,重庆多地迎来雷暴天气。截至11日早上6点,重庆当天雷电活动次数超过6000次。隆隆雷声中,重庆各大医院急诊科也经历了异常繁忙的一夜。

什么是雷暴哮喘?哪些人是高危人群?一文了解 - 天天要闻

经医生诊断,医院急诊科患者人数增多与雨后花粉浓度过高引起的“雷暴哮喘”有关。4月11日凌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短短4小时共接诊了310名雷暴哮喘患者。

什么是雷暴哮喘?哪些人是高危人群?一文了解 - 天天要闻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 万东:短短的在一个小时之内就收到100多名咳嗽、气紧、呼吸困难的患者。结合当前的这个情况,我们考虑到这个是雷暴哮喘引发了,我们马上就启动了我们的应急预案。然后我们的急诊专家、呼吸科的专家共同就赶到现场来,对患者进行分级分层处理。

截至凌晨5点,经过紧张地通宵急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10名雷暴哮喘患者全部转危为安。

花粉引起的过敏性鼻炎是雷暴哮喘危险因素

雷电和花粉,看上去毫无关联,为什么加在一起就变成了“雷暴哮喘”?雷暴哮喘有什么症状?又该如何防治呢?

雷暴哮喘是指在雷暴天气中或紧随其后出现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或加重,多发生在花粉季节。在局部地区,可能出现哮喘的大规模暴发,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喘息气促、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什么是雷暴哮喘?哪些人是高危人群?一文了解 - 天天要闻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 万东:雷暴天气这个气流的变化,它将那个地面的大量的花粉、菌丝孢子冲向空中,然后通过雨水浸泡就迸发出来一些小的颗粒,小的颗粒就直接进入气道,然后刺激到我们的气道,咳嗽、呼吸困难就表现出来。

什么是雷暴哮喘?哪些人是高危人群?一文了解 - 天天要闻

当出现雷暴哮喘相关症状后,患者可第一时间选择抗过敏药物和抗炎、扩张支气管药物,再配合使用一些止咳等对症药物,如果用药后症状不能缓解或者持续加重,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雷暴哮喘的高危人群包括:有雷暴哮喘病史患者;有哮喘史且对花粉或霉菌过敏患者;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过敏性疾病家族史患者。其中,花粉过敏引起的过敏性鼻炎是雷暴哮喘最敏感的危险因素。

暴雨雷电天气 如何预防过敏?

据了解,在过去的30多年里,全球范围内与雷暴相关严重哮喘发作事件的报道逐年增加。那么,暴雨雷电天气里该如何预防过敏呢?

专家建议,雷暴发生时尽量关好门窗,待在室内,减少花粉暴露;雷雨后也要待在室内一段时间。患者应积极治疗花粉过敏症,形成对花粉过敏原的“脱敏”,预防过敏性哮喘发生。过敏人群可提前准备治疗过敏和哮喘的药物,避免意外发生。户外归来可用盐水或清水冲洗鼻腔及面部;若条件允许可在家中使用空气净化器。

什么是雷暴哮喘?哪些人是高危人群?一文了解 - 天天要闻

专家提醒,当前仍是致敏花粉传播高峰期,恰逢近期强对流天气频发,过敏体质人群在雷雨天应尽量减少外出,必要时佩戴口罩,并随身携带应急药物,若症状加重则需及时就医。

 (央视新闻客户端)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痛风石形成前,关节会有哪些症状表现?医生:及时治疗是关键 - 天天要闻

痛风石形成前,关节会有哪些症状表现?医生:及时治疗是关键

“手指的这个小疙瘩,到底严不严重啊?”近日,45岁的王先生来到门诊,摊开了自己的双手给医生看,只见其右手中指关节处鼓起了一个结节,轻轻一碰还有些疼。原来,王先生近年来因工作聚餐频繁,有痛风病史却未多加关注,多次疼痛发作,仅服点止痛药便熬过去
康宁医院用心筑牢心灵港湾 - 天天要闻

康宁医院用心筑牢心灵港湾

山西晚报讯(记者 杨洲芬)5月1日,全国统一的12356心理援助热线正式启用。山西省社会福利精神康宁医院(以下简称康宁医院)心理援助热线团队在晋中市卫健委的统筹部署下,开启从5月1日上午8时至次日凌晨2时连续18小时不间断值守模式,用行动为健康中国战略增添温暖力量,这条热线也在晋中市卫健委推动的民生工程中,成为政...
天府肿瘤大会|川肿实践:张国楠教授详解卵巢癌全程管理“六句箴言” - 天天要闻

天府肿瘤大会|川肿实践:张国楠教授详解卵巢癌全程管理“六句箴言”

编者按:近年来,由于诊疗模式的改变,卵巢癌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均有了显著延长。为了更好地开展临床工作,四川省肿瘤医院张国楠教授提出卵巢癌全程管理“六句箴言”:决策是方向,手术是基石,化疗是关键,PARP抑制剂是希望,MDT是护航,全程管理是保障。4月25~27日在成都召开的第七届天府肿瘤大会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