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营养科】叶艳彬:“小科室”在医疗体系中的独特角色与专业力

2025年05月25日09:20:15 健康 3014

作者:叶艳彬



【医院营养科】叶艳彬:“小科室”在医疗体系中的独特角色与专业力 - 天天要闻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  引进人才
称职/学历: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广东省营养学会妇幼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
中国营养学会社区营养与健康管理分会委员;
广东省营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等。

负责及主要参与10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获中国营养学会成立70周年“杰出青年奖”, 发表sci论文及中文核心期刊杂志40多篇,著作4部。

出诊时间:
暨大总院:周一上午(多学科减重门诊),周二上午、周四上午(医学营养减重专科门诊)


文章首发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已授权《临床营养网》发布


 “全院的病人都是我们的病人” 


叶艳的办公室位于广州华侨医院门诊楼四楼,一扇不起眼的绿色磨砂玻璃门背后。与门外聚集着许多等待叫号的病人的超声科不同,一门之隔的营养科十分安静。“我们日常值班在这里,出门诊在三楼。”没有专门的病房,办公空间相对狭小,甚至办公室与科室不在同一层楼,这是国内大多数医院营养科的常态。不同于其他科室有特定的治疗对象,虽然没有专门的病床,但营养科服务于全院病人,需要覆盖所有需要健康与营养支持的患者,“我们没有自己的病人,但全院的病人都是我们的病人。”叶艳彬打趣道。


营养科的医生们每天早晨不会进行集中交班和查房,而是直接投入到门诊和病房的工作中。她们需要对前一天或前几天的病人进行随访,跟踪处理,并为新病人准备治疗方案。叶艳彬强调,营养科的工作不仅包括门诊,还包括病房随访和营养处方的开具,而这些往往影响着患者的药物吸收或接受其他治疗手段的效率。


目前,广东省设立了专门营养科室的医院并不多,“基本上都是三甲医院才有”,时常有在网络或电视节目中看到叶艳彬的科普介绍、慕名前来挂号的患者,“很多患者她们是在别的医院其他科室挂号之后,检查了,才发现自己要控制饮食,再转到我们营养科来的,最常见的是减重、糖尿病、厌食症这些患者。”此外,肾病患者、肿瘤患者等与营养密切相关的疾病患者也是营养科的治疗对象,“他们(专科门诊)就是给患者开药、开检查,至于怎么吃,专科门诊一般不讲。”叶艳彬指出,尽管这些疾病有专门的门诊,但通常不会涉及营养指导,而营养科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从业二十载 

 营养学人的术业专攻 


正是由于临床患者多样、科室跨度大,营养科医生往往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以便能够为不同病症的病人提供专业的营养支持,“其实很多病都不是孤立的,比如说肥胖,就会合并很多肥胖的并发症,血糖异常、高血脂痛风脂肪肝,这些是最常见的;再比如说糖尿病要怎么吃,怎样控制,还有肾病也是要控制一些蛋白质,需要怎么样去调整,这些说起来很杂,但都是我们要去掌握得很清楚的。”


二十多年前,结束高考的叶艳彬正处于专业选择的十字路口,“那时我们的消息是不通的,也没有什么招生简章、专业介绍。”最终选择营养专业,是源于她“不太想当医生”的想法,“当时以为这个专业未来可以去当营养师、科学家之类的,后来入学了才知道,我们这个专业是培养专业的营养医师的,就还是要进医院。”


刚参加工作时,国内医疗营养科学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营养科与医院饭堂设在一处,“我们跟着饭堂给全院病人配餐,做膳食,摘菜、烹调、开治疗餐。”毕业两年后,营养科学得到重视,却又面临营养医学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许多营养科室通常从其他科室抽调医生组建,“实际上半路出家和一开始就学营养的人,思想观念是有区别的。专科医生通常都想着这个病要用什么药,做什么手术,但营养科医生就认为,用药的前提是病人的身体能承受得住,没有身体基础,用什么药都没效果。”


【医院营养科】叶艳彬:“小科室”在医疗体系中的独特角色与专业力 - 天天要闻


当已经成为临床营养科主任的叶艳彬,再次回顾自己的求学经历时,她感慨,营养知识的普及,尤其是临床营养的普及和临床营养的发展,需要从医学生、本科生开始培养教育,“不然很多学生到做了医生之后,他们的观念就定型了,也很少再去学习相关的知识了。”


近年来,营养学科进步迅速,除了制定、改善患者的日常膳食,越来越多的特医食品、营养试剂被应用到临床治疗之中。然而,临床中的许多病人、家属,甚至医生,对特医食品的认知存在误区,更倾向于让病人通过直接进食补充能量。“其实这样是本末倒置,如果一个病人她的营养都不足以维持最基本的身体机能了,她还怎么去吸收自己吃进去的食物呢?我们的营养补充也不是无穷无尽的,等到病人休养到一定程度后,也会逐步让她恢复进食。”


 从投身科普 

 “小科室也有小科室的使命” 


叶艳彬诊过一位体重近300斤的患者,在其团队的治疗干预下,用八个月的时间将体重减到了90kg。“其实营养的治疗重在平时,像这个患者之所以能这么成功,既需要我们营养师团队的执行监督和技术支持,也需要患者自身和家属的密切配合。”正因此,叶艳彬十分看重营养科普工作,“其实说白了,营养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预防,如果能够在这个关口把疾病预防好了,那患病人数自然会少,患病年龄也会延迟。”她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讲述,将营养知识带给更多的人。


【医院营养科】叶艳彬:“小科室”在医疗体系中的独特角色与专业力 - 天天要闻


如今,叶艳彬开设了“叶艳彬营养小学堂”视频号,“吃肉少并不代表摄入的油脂少哦,我们精致的碳水摄入过多,糖分摄入过多,这些都会对血脂产生影响的。”视频中的叶艳彬,身着白大褂,用平实的语言解释一个个生活中的营养误区。


谈及未来,艳彬表示,医院营养科将开展更多关于肥胖、减重、糖尿病、脂肪肝等营养代谢疾病的研究,“目前已经开设了医学营养减重的专病门诊,未来还会开脂肪肝营养治疗、胃肠道微生态的专病门诊,去进一步发展亚专科。”事实上,许多医院同行也常常到访叶艳彬的办公室,希望她能打造一份“量身定制”的减重方案,寻求专业的营养指导,“我们营养科是小科室,小科室也有小科室的使命,能让大家都慢慢重视起营养科,重视日常生活中的营养保健,把疾病在预防的关口就消灭掉,就是我们最开心的事。”



《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脱发女性被忽视的心理健康:30岁被误认为奶奶,一胎后剃光头发,后悔没及时就医 - 天天要闻

脱发女性被忽视的心理健康:30岁被误认为奶奶,一胎后剃光头发,后悔没及时就医

“你是孩子奶奶还是外婆?”三年前,30岁的Lucy带孩子去公园玩时,听到这一问题心理有点崩溃。从十一二岁起,脱发的问题就伴随她至今,串起她读书、毕业、工作、生育等节点。 因为深受脱发困扰,她在生下一胎后直接剃光了头发,想着“眼不见心不烦”;也有过一段时间,她攥着掉发躲在卫生间哭,出门必须戴帽子,夜晚只能背...
枸杞和它是“绝配”!简单一泡,补足气血,肝、肾也悄悄变好! - 天天要闻

枸杞和它是“绝配”!简单一泡,补足气血,肝、肾也悄悄变好!

王阿姨最近总觉得人特别乏,白天没精神,晚上睡不好,早上起来眼睛干涩,整个人没劲儿。原以为是更年期的正常反应,也没太在意。直到有一次单位体检,医生看了她的报告,说她有轻度贫血,肝肾功能也有点偏弱,建议她好好调养一下。回到家后,她开始留心日常养
又是因为它!福建一医院接连出现两例!近期各地已有多人中招!医生紧急提醒 - 天天要闻

又是因为它!福建一医院接连出现两例!近期各地已有多人中招!医生紧急提醒

盛夏时节医美市场迎来高峰但一针“美丽魔法”背后却暗藏致命危机近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连续收治两例因注射肉毒素中毒的重症患者揭开当下医美行业的一些不规范现象“她连吞咽唾沫的力气都没有了”一个月以前,年轻美貌的陈女士(化名)为追求精致面庞而注射“瘦脸针”“除皱针”,在注射一周后突遭剧变。厦门大学附属中山...
反复鼻塞嗅觉减退?警惕潜伏鼻腔里的“伪装者” - 天天要闻

反复鼻塞嗅觉减退?警惕潜伏鼻腔里的“伪装者”

“过敏性鼻炎十分常见,当反复鼻塞并伴随出现进行性嗅觉功能丧失的症状时,要警惕嗅神经母细胞瘤。”近日,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区副主任叶栋介绍,就在不久前他接诊了一位这类患者,最终通过手术治疗切除了病灶。两年前,45岁的王先生出现了反复鼻塞的症状,一直以为是过敏性鼻炎,用一些消除水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