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的酒量:喝趴许世友,喝出3亿斤粮,喝的是让人敬佩

2021年01月05日02:10:13 历史 1510

引言

开国上将之中,要说谁最爱喝酒,毫无疑问“许世友”。

60多年的戎马生涯,许世友对酒可以说异常“着迷”,几乎到了“可以不吃饭,但不能不喝酒”的程度。

周总理的酒量:喝趴许世友,喝出3亿斤粮,喝的是让人敬佩 - 天天要闻

上将许世友


豪爽的性格让他时常在与人打交道时往往喜欢举杯对饮一口闷,这可害苦了许多酒量不行的人。兴致一来还喜欢和别人斗酒,为此闹出的“笑话”不在少数,说没影响那是假话。

不过在许世友酒这个问题上,周总理和许世友喝了一次,就把许世友这个毛病给根治了,用许世友的话来说:“喝酒,我只服周总理”


周总理的酒:说干杯就干杯,曾“喝趴”许世友

自古有“文臣武将”一说,对于周总理而言,我们更多的是把他和像彭德怀、林彪、粟裕等杰出的军事干将所区别开的。或许在我们眼中,周总理一直扮演着一个“文臣”的角色,印象中总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但是能领导和组织南昌起义的周总理,很多时候,更多时候是将暖的一面带给世人,事实上周总理是一个十足的血性男儿。从一个小小的酒杯,从喝酒,周总理刚性、理智、杰出的政治能力就显露无遗。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著名的外交家,少不了要喝酒应酬,他的酒品和海量,让许多和他接触过的国外领导人及官员都称赞不已。

红军长征时期,周总理曾用1两装的杯子喝下过25杯的酒,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周总理为不胜酒力的毛主席,一轮接一轮的抵住“不怀善意”的敬酒,自己依然神采奕奕,谈吐得体。当时的记者甚至说:“一个周恩来,就打败整个国民党”。

周总理的酒量:喝趴许世友,喝出3亿斤粮,喝的是让人敬佩 - 天天要闻

重庆和谈


曾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期间,与周总理一席酒下来,尼克松颇为高兴,回到家时常和家人提起,自己曾心情愉悦地喝了许多茅台,周恩来是一个了不起的外交人物。

周总理喝酒,随行的工作人员总是说:总理喝酒说干杯就干杯,但从不劝酒灌酒 。对方能喝就喝,不能喝自己也一饮而尽。不仅尊重对方,此举也让人称道不已。

作为外交大臣,虽然与酒接触必不可少,但是周总理时常告诫下属,千万不要因为喝酒误事,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对于外出工作,随行人员劝酒、灌酒的行为时常严厉批评。

而许世友喝酒时常“出事”的问题,周总理是很早就知道,也时常劝诫就是不听。战争年代,这或许还可以勉为其难容忍。但是和平年代,作为一个国家的高级将领,这种“大老粗”的行为已经不单单是个人问题,有时候甚至是国家形象问题,酒后“吹牛皮说大话”得治治。

一天,周总理回国得空,就邀请了许世友和很工作人员聚聚喝点小酒。听闻周总理要请自己喝酒,许世友是很高兴的赴约了。

酒桌上,许世友几杯下肚,又开始要拼酒了。这个时候周总理就过来,说和许世友比比看谁的酒量大,许世友不以为然欣然接受。

这喝了一瓶白酒后,许世友就有点上头了,碍于面子,又和周总理又喝掉一瓶。这个时候的许世友只感觉是天旋地转。

“就知道你一直好这口,早就给你准备了,有多少喝多少,今晚得喝个高兴。”

周总理笑着和许世友说到,随即又一人开了一瓶,给许世友和自己满上,端起酒杯又干了。这个时候的许世友,已经知道自己不能再喝了,连连站起来摆手谢绝。这不站不要紧,一站就脚跟不稳,一屁股坐地上,引得大家是哄堂大笑。

周总理的酒量:喝趴许世友,喝出3亿斤粮,喝的是让人敬佩 - 天天要闻

许世友和周总理


这天天自诩“酒量大”的许世友,这下可是糗大了,后来他明白这是周总理故意要治他的坏毛病。从此以后,许世友虽然没有戒酒,但是喝得很少,也再不斗酒了。


周总理:三杯酒喝出3亿斤粮

勤劳国事的周总理,最大的心愿还是根本解决民生问题,最起码的温饱问题。他时常带着工作人员视察贫困地区,在看到许多地方人民饱受饥寒,白开水就点小米粒都吃不上时,周总理时常眼里含着泪花,心痛不已。

不管走到哪里,解决贫困地区的温饱问题,他时刻都记在心里,只要有一丝机会,他都会不留余力的去争取。

周总理的酒量:喝趴许世友,喝出3亿斤粮,喝的是让人敬佩 - 天天要闻


1961年9月17日,周总理来江西庐山参加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他同江西省委负责人杨尚奎、刘俊秀等共进便餐。

期间,杨尚奎、刘俊秀等人不断地和周总理说起曾经他领导江西南昌起义等内容、和总理寒暄问候。

周总理谦虚的摆手笑笑,当刘俊秀起来要敬周总理一杯时,周总理站了起来,但是他并没有拿起酒杯。

话题一转周总理便说到:

“江西是个好地方,这些年对国家的贡献很大,特别是这几年的困难时期,在粮食方面对国家有很大支援,这应该要受到人民表扬。所以俊秀同志,你要敬我这杯酒可以,但我就有条件哦。”

素有耳闻总理酒量好的刘俊秀,以为周总理要和他多喝几杯,忙问周总理“什么条件?”

周总理没有说话,而是自己拿起酒杯给倒满,端了起来举高看向刘俊秀。

“干了这杯酒,江西要增加外调粮食一亿斤,干两杯那就两亿斤,我们干三杯你就给三亿斤,你看好不好。”

周总理的酒量:喝趴许世友,喝出3亿斤粮,喝的是让人敬佩 - 天天要闻


周总理此话一出,向来豪爽的刘俊秀开始觉得手中的酒杯无比沉重。他面露难色说到:“总理啊,国家给我们的任务12亿斤我绝对一粒不少,但是突然要再多3亿斤,怕有些困难。”

听闻刘俊秀这一说,周总理笑笑说到:

江西富饶,粮食产量比较高,每年调查还有储备粮,严重缺粮的晋、鲁、豫是没法和你们比的,3亿斤困难是困难,但克服一下没什么问题。

听了周总理一说,在坐的也都是明白人,总理在这种场合开口,应该是粮食问题困扰心中了,开始借这个话题调侃起刘俊秀。

刘俊秀倒也通情达理,一阵逗趣过后,他端起酒杯:“总理的心情我们理解,就按您的意思办,3亿就3亿!”

周总理的酒量:喝趴许世友,喝出3亿斤粮,喝的是让人敬佩 - 天天要闻

刘俊秀


就这样,三杯酒,总理喝来了三亿斤的救济粮。喝了三杯总理又倒了一杯,对着大伙干掉。他面色红润,但大家都知道,并不是酒的缘故,而是心里为这3亿斤粮食而高兴。


总理的酒:喝出的是新中国的外交和人民幸福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于这个新生的国家是“虎视眈眈、四处打压”。

采取了一系列包括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等政策,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作为新中国的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周恩来,摆在其面前的是艰难的破局之战。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是让世界认识中国有个周恩来的转折点。从下飞机那一刻的昂首阔步,就注定了他的不凡。

周总理的酒量:喝趴许世友,喝出3亿斤粮,喝的是让人敬佩 - 天天要闻

日内瓦会议:周总理


会议期间,他舌战“十六国”,有理、有力,有节。硬生生的将美国为代表一方是说得哑口无言。

而会议期间及私下他的坦诚相待,让各国外交官都十分钦佩。戏剧性的一幕就此上演,许多在美国阵营的国家代表,反而逐步认同了周总理的观点,只不过碍于美国无法表露。

像加拿大代表,会议上虽然依然和中国代表唇枪舌战,私下却直接过来握着周总理说到:“抱歉,请原谅,我必须按照这个意思来做。”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世界尊重。

周总理的酒量:喝趴许世友,喝出3亿斤粮,喝的是让人敬佩 - 天天要闻

日内瓦会议


当然外交话题还得回到酒上,在接待外宾也好,国外的宾宴上也罢。周总理喝酒,只要是敬酒,不管职务大小,他从不落下一人。

有时候人多起来,他哪怕是敬一小口,一圈下来都要喝个十多杯。相比于某些人那种有针对性的去给某几个敬酒,周总理给人的印象是很深刻的,连礼宾人员都会记住他,对其评价很高。

世界认识了周恩来,也为周总理日后的外交成功埋下伏笔。尽管美国的施压和重重干扰阻碍,但从1964年于法国建交后,西方大国的突破口已经被打开,美国也无法阻止。1972年,美国也被迫放下头颅与中国建交,总统尼克松亲自访华,随后中英,中日建交。

周总理的酒量:喝趴许世友,喝出3亿斤粮,喝的是让人敬佩 - 天天要闻


26年的总理生涯,新中国的外交局面不但没有被封锁,而且先后107个国家与中国建交。这与周总理杰出的外交能力,谈吐能力,甚至酒文化,都是密不可分的。

有了外交,才会有各种经贸往来,才会有合作,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国家才会越来越富强,人民才会越来越好过。

正如前面说到的尼克松访华,74岁高龄的周总理本就日夜操劳,身体情况不容乐观。为了国家人民,他还是陪着尼克松喝酒,而且是让尼克松喝得回了美国还常常提起的一顿酒。

周总理的酒量:喝趴许世友,喝出3亿斤粮,喝的是让人敬佩 - 天天要闻



1976年1月8日,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因病永远离开的他牵挂的祖国和人民。

周总理的酒量:喝趴许世友,喝出3亿斤粮,喝的是让人敬佩 - 天天要闻


小小的酒杯,周总理喝的是“外交艺术”。喝的是“人民幸福生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辛亥革命爆发了,清朝为何不逃回东北?真相:逃回去下场更惨 - 天天要闻

辛亥革命爆发了,清朝为何不逃回东北?真相:逃回去下场更惨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文|避寒编辑|避寒《——【·前言·】——》清朝灭亡那年,没人真以为他们会就此散场,太后还在,皇帝还在,兵还在,满人还没死心。东北是祖宗地,是根
毛主席怒批:贺子珍哥哥行政八级?这不合理! - 天天要闻

毛主席怒批:贺子珍哥哥行政八级?这不合理!

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中,有一位身影,虽不常处于聚光灯下,却以坚定的步伐、无畏的勇气,踏出了一条独属于自己的闪耀轨迹,他就是贺敏学。他与毛主席之间,有着诸多不为人知却意义非凡的故事,而他的行政待遇问题,更是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贺敏学出身
崔康熙:克雷桑停赛有一定影响;要在高原球场踢得更聪明一些 - 天天要闻

崔康熙:克雷桑停赛有一定影响;要在高原球场踢得更聪明一些

北京时间5月4日,中超第11轮山东泰山客战云南玉昆赛前,山东主帅崔康熙携球员赵剑非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备战情况赵剑非:球队是刚抵达云南,赛程很密集,路途很遥远,队员们在恢复,以最好状态迎接新的比赛,希望在客场拿到满意的结果和分数。崔康熙:这场比赛的关键在于恢复和状态提高,战术要进行好准备,队员们要踢得更聪...
巴菲特掌舵伯克希尔60年后将卸任CEO,库克:认识他是人生中最珍贵的经历之一 - 天天要闻

巴菲特掌舵伯克希尔60年后将卸任CEO,库克:认识他是人生中最珍贵的经历之一

“股神”巴菲特宣布即将卸任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CEO的消息,震惊全球。当地时间5月4日,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伯克希尔年度股东大会上宣布,负责非保险业务的副董事长格雷格·阿贝尔将在董事会批准后执掌伯克希尔·哈撒韦。他表示,董事会计划于周日(当地时间5月5日)举行会议。据媒体报道称,这一消息震惊了...
与皇位失之交臂的清朝肃亲王豪格 - 天天要闻

与皇位失之交臂的清朝肃亲王豪格

清朝皇帝皇太极驾崩后,因未指定继承人,一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在皇官崇政殿打响。肃亲王豪格就是在这场斗争中与皇位失之交臂。多尔衮当时,清廷的朝堂上由此形成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一个是以肃亲王豪格为首的皇子派,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极长子,相貌不凡,英武
王 笛:五四运动,“比胜利更伟大的是中国的觉醒” - 天天要闻

王 笛:五四运动,“比胜利更伟大的是中国的觉醒”

今天是五四,读历史学家王笛《中国记事(1912—1928)》,令人深思,特别是本书第四部“巨人醒来,1919”,讲述西方媒体眼中的五四运动——欢呼“中国开始觉醒”。经授权刊出书摘,让我们一起看看,一百多年前西方人是怎么看待中国的五四运动的。文|王笛“中国开始觉醒”比胜利更伟大的是中国的觉醒。——美国专栏作家乔治...
蒋少龙:柏林墙、奥斯维辛及多瑙河岸的鞋子 - 天天要闻

蒋少龙:柏林墙、奥斯维辛及多瑙河岸的鞋子

文|蒋少龙人间四月天,正是一年春光好。东欧遗产之旅,德国柏林墙、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布达佩斯多瑙河岸的鞋子纪念碑,历史不容遗忘。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往者不谏,来者可追,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首先来到柏林墙遗址。清晨的阳光照耀在东柏林的一条大街上,柏林墙的遗址就在这条大街。尽管柏林墙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