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闭塞的唐朝,为何没有“官员顶替任职”?人事档案立大功

2020年12月22日17:50:23 历史 1004

如今的人们,在回看唐王朝的时候,往往都会被当时那种无处不在的盛世气象所折服。在唐朝的时候,涌现了一大批文化水平极高、执政能力极强的良臣能吏,比如被唐太宗盛赞为自身明镜的魏征,“孜孜奉国,知无不为”的房玄龄,历经三朝,初心不改,辅佐唐玄宗成就“开元盛世”的姚崇……这些人中龙凤如繁星一般,前赴后继,在中央和地方的各级行政部门中发挥着自己的才能。

而这种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局面,则要归功于唐代自太宗李世民开始,依托“甲库”建立起来的,完备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可以说,唐代的“甲库制度”,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对官员人事档案的系统化管理。而这种基于透明化、规范化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极大地改革了前朝的弊端,完善了选官用官流程,奠定了大唐的盛世之基。

信息闭塞的唐朝,为何没有“官员顶替任职”?人事档案立大功 - 天天要闻

一、甲库:唐代的“人事档案管理处”

在唐代,对于官员的人事档案,有个专门的称呼,叫“甲历”。这个甲历的性质,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说的“档案”和“简历”的结合体。一方面,它由专门的负责人编写,记载着一个士大夫从步入官场开始,去过的每一个地方详细任职经历,包括出生地和家庭信息,授官情况,官名、品阶、为政功绩、考选等等。

而这份记录着一个唐朝官员所有信息的档案,要从地方向中央一层层报批递交,在每一个行政级别,都会被誊写一遍,作为专门的存档,放入对应的档案库中。存放甲历的档案库,就叫作“甲库”。

在唐太宗时期,“甲库”就已经被陆续设立起来,到了唐玄宗的时候,更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甲库制度。在唐代,从州县的地方行政机构再到中央的三省六部,每一处都设置有专门的甲库,用来保存这些珍贵的人事档案。官员的铨选和考课工作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因此全国各地不同级别的甲库,每年也都需要更新一遍。

信息闭塞的唐朝,为何没有“官员顶替任职”?人事档案立大功 - 天天要闻

而中央的甲库,管理则更为严格一些。三省六部中,中书、门下、吏部各自都设置了专门的甲库,每到考课官员功绩的时候,库门打开,三部的负责人会组织联合的审查,核验手中的人事档案。只要有一个甲库出了问题,那么该官员的“档案”就全部作废,升迁也就无从谈起了。

贞元年间的名臣杨于陵,在当吏部员外郎的时候,就曾经主持过甲库的考课工作,因为档案的格式不对,甚至驳回了宰相亲戚的升迁要求。当时人事档案管理的严苛程度可见一斑。

信息闭塞的唐朝,为何没有“官员顶替任职”?人事档案立大功 - 天天要闻

二、甲库制度造就的”透明化“盛唐官场

1.与科举制相辅相成的甲库制度:统一标准,任人唯贤

唐代之所以能建立此如此完备的甲库制度,和科举制的确立有很大的关系。事实上,“人事档案”这个东西,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很久,在商代的时候,就有“谱牒”专门记录皇室和官员的身份信息。但这一时期,选官的标准是“世袭”的,因此谱牒上记载的也都是家世和血缘之类,并不能真正看出一个人的能力。

汉代的时候,随着儒学的兴起,这一情况有所好转,但发展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操死后,曹丕为了争取世家的支持,重新设立了按门第和家世选官的“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信息闭塞的唐朝,为何没有“官员顶替任职”?人事档案立大功 - 天天要闻

他把选官任官的标准完全交到了门阀世家的手中,官员的“档案”往往在地方就被截留了,不同地区也没有统一的核验标准,这就导致中央收集到的档案,都是被地方上的权贵根据自己的需要“黑箱操作”的结果,以此为标准遴选出来的人才,也都是为自己的家族而非国家利益服务。

而隋唐以后,科举制的确立和全面发展,让选官的权力重新集中到了中央政权的手中。唐太宗那句“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说的就是这件事。但是在唐代,想要真正步入官场,除了科考之外,还要经过另一重选拔,那就是基于甲库制度的铨选制度。

信息闭塞的唐朝,为何没有“官员顶替任职”?人事档案立大功 - 天天要闻

唐代的读书人,在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地方政府就开始为他们书写“人事档案”甲历,通过科考后,他们的档案会被层层递交到吏部,按照规定统一安排职位:职级在三品以上的官员,要奏请皇帝,直接任命;三品以下、五品以上的,则由宰相提名;六品以下,统一由六部任免。而在这个过程中,任免的每个步骤,都要写在甲历档案当中,作检验和考核的材料。

这个严密的人事档案书写和整理流程,让唐代官员的考课过程变得“一目了然”,选官用官的权利,也由此被彻底地集中到了皇帝的手中,并制定出一套统一的、适用于全国赏罚标准。魏晋时期那种世家大族为了一己私利,任意定级的情况,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与之相反,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风气,开始在各地盛行起来,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信息闭塞的唐朝,为何没有“官员顶替任职”?人事档案立大功 - 天天要闻

2.从中央到地方:事无巨细的”人事档案“,让顶替者无路可走

唐代甲历和甲库制度的出现和发展,是我国人事档案制度的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除了制定了全国的统一标准之外,它内部严密的收集、整理、保管和修整流程,极大地杜绝了在信息流通不及时的封建社会中,官场上各类“冒名顶替”的可能,其科学性和严谨性,让后世的人叹为观止。

首先,甲历档案从创建到入库,都有着严格的时间规定,以一个月为期限,不得延误,其时效性几乎可以说是与科举流程同步,很多时候,参与铨选的读书人还没来得及去吏部报道,他的甲历档案已经先一步快马加鞭地送到吏部官员手中了。

甲历入库之后,管理档案的甲库令史会将它们按照年度划分不同的大类,大类之下,还会根据不同人的出身、品阶再细分成几个小类,最后递交到吏部,由南曹官员亲自核验登记,整理成册,直接反馈给皇帝。

信息闭塞的唐朝,为何没有“官员顶替任职”?人事档案立大功 - 天天要闻

每个甲库还都有自己专门的印章,以防涂改伪造,对于一些篇幅较长、纸张较多的甲历,还会加盖专门的“骑缝章”,方便查漏补缺;地方上,每个行政级别都设置有对应的甲库,到了中央,甲历则会被汇总,并复制为四份,在尚书、门下、吏部的甲库中各保存一份,最多出的一份,则交由宫中内库保管。

为了更好地管理甲历档案,《唐六典》中还设置了专门的条目,以律法的形式,将归档、转移、甄别简历的规则和流程确定了下来。

这些事无巨细的人事档案管理措施,让“冒名顶替”在唐代彻底成为了“不可能的任务”,极大地提升了唐代官员群体的质量和公信力,成为李唐王朝国祚得以延续近三百年的关键。

信息闭塞的唐朝,为何没有“官员顶替任职”?人事档案立大功 - 天天要闻

三、拯救唐王朝于危亡之中的甲库制度

1.甲库制度:安史之乱中维持国家行政机器运转的“生命线”

唐玄宗晚年的时候,以杨国忠乱政为引子,唐王朝隐藏在盛世之下的宦官弄权、藩镇割据的弊端全面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国、几乎动摇唐帝国国本的危机“安史之乱”。而这个时候,以甲库制度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全国范围内的严密的官僚体系,成为支撑起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家的“骨架”,把唐王朝从破碎的山河中重新扛起来,又走过了一百五十余年的漫长光阴。

安史之乱时期,在皇帝都已经逃出京城的情况下,各地的官僚系统却因为有着完善的档案信息,所以依旧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官员,并根据他们的档案安排好职级,各行其是地运作,这些官员们的努力,极大地保全了地方的丁口、财产和资源,支撑起整个国家的平叛和行政工作,成为了唐帝国当之无愧的“生命线”。

信息闭塞的唐朝,为何没有“官员顶替任职”?人事档案立大功 - 天天要闻

2.统治者全国范围内重新整理甲库,甲历档案成为中晚唐时期选官用官的唯一标准

甲库制度在安史之乱中发挥的作用,让唐朝的统治者大为震惊。到了唐德宗时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调查、增补、征集甲历档案的活动。各地方州、府、县,都需要按照中央规定的统一格式,为每个举子和官员登记造册,重新更定甲历,每一份甲历的末尾,都哟啊盖上所属地方州级别行政长官的大印,然后送交观察使,由中央派驻专门的人员统一核查,核查无误后,还要重新封存,再加盖一层大印,最后报送至三省六部。

到了唐中后期,甲历制度的重要性,甚至超越了科举制,成为唐帝国选官用官的唯一标准,享有“独一无二”的超然地位。无论是士大夫还是军人,其升迁、考课皆由甲历档案而定,以此维持着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信息闭塞的唐朝,为何没有“官员顶替任职”?人事档案立大功 - 天天要闻

结语: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也最辉煌的一个历史阶段之一。无论从政治、军事、经济还是文化层面来说,都取得了无数举世瞩目的成就,威加内外,万国来朝,甚至直到现在,世界各地华裔的聚居地,都以“唐人街”作为代称。而甲历与甲库制度,则是这些成就中最辉煌的一笔,书写了中国档案事业中一个崭新的篇章。

唐以后,这个档案制度被宋、元、明、清依次沿袭下来,成为了真正的有利于人才选拔的工具。完善档案制度,杜绝“冒名顶替”,成为了历朝历代统治者的共识,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前提下,依然有着极大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川普关税落地,印度第一个举白旗,中国快速实施对等反击 - 天天要闻

川普关税落地,印度第一个举白旗,中国快速实施对等反击

特朗普所发起的全球贸易战,打了全世界所有国家一个措手不及,特别是由他本人所规定的所谓“基准税”更是离了大谱,因为如果叠加美国先前向其他国家征收的关税来算,总关税已经超过了70%。从这一点我们也能看出,特朗普的“关税武器化”较之于他的第一个任期,变得更加具象化了
中国反制之后,特朗普连夜发文:美国必须坚持住,结果将载入史册 - 天天要闻

中国反制之后,特朗普连夜发文:美国必须坚持住,结果将载入史册

日前,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即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有关事项如下:一、对原
美国闯大祸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彻底激怒 - 天天要闻

美国闯大祸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彻底激怒

《大西洋月刊》记者爆料美政府高层作战计划群聊泄密事件后,英国、加拿大、奥地利近日均对此作出回应。CNN称,奥地利总统亚历山大·范德贝伦表示,“美国的局势再次说明,我们必须考虑(建立)一个强大、自信的欧洲,走自己的路,通过自身力量从战略上确保欧洲的和平。”英国首
最后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关税来换取Tik Tok - 天天要闻

最后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关税来换取Tik Tok

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坚决反对美方单边对华加征关税,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商务部新闻发言人 何亚东:中美双方经贸部门一直通过各种形式保持沟通,中方在关税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我们坚决反对美方单边对华加征关税,反对将经贸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