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奔袭,隐秘行军,唐朝最名不经传的将领一战成名

2023年11月13日07:53:17 历史 1445

公元819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吐蕃十五万兵马大举进攻盐州城。

吐蕃之所以选择进攻盐州城,是因为从唐德宗开始,吐蕃实力下降,在多次遣使入唐,或言和,或请盟,意图维持清水会盟划定的疆界,并以会盟形式确保既得利益合法化。不料,唐朝对吐蕃请盟始终不许。

不仅如此,唐宪宗选拔任用了京西及西北凤翔、邠、宁、夏、绥、银、宥等州的将帅,在财力上支持京西防务,意欲收复河西陇右等旧土的意愿十分强烈。这使吐蕃深感不安。

在请盟无望后又面临唐朝军事反攻威胁,吐蕃采取“破釜沉舟”式的战略,打算借军事胜利震慑唐朝,逼迫唐朝同意会盟,以盟约确保疆土现状。

长途奔袭,隐秘行军,唐朝最名不经传的将领一战成名 - 天天要闻

之所以选择进攻盐州,是因为相较于秦岭以南地区、西北的灵州以及毗邻京畿的凤翔、邠宁、泾原等地,盐州城靠近吐蕃,是东西南北交通要冲,对唐朝和吐蕃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且距离唐朝京畿远近适中、军防实力较弱,最适合成为吐蕃合适的进攻目标。

白居易曾写《城盐州▪美圣谟而诮边将也》:“城盐州,城盐州,城在五原原上头。蕃东节度钵阐布,忽见新城当要路。金鸟飞传赞普闻,建牙传箭集群臣。君臣面有忧色,皆言勿谓唐无人。自筑盐州十馀载,左衽毡裘不犯塞。昼牧牛羊夜捉生,长去新城百里外。诸边急警劳戍人,唯此一道无烟尘。灵夏潜安谁复辨,秦原暗通何处见。州驿路好马来,长安药肆黄蓍贱。城盐州,盐州未城天子忧。德宗按图自定计,非关将略与庙谋。吾闻高宗中宗世,北虏猖狂最难制。韩公创筑受降城,三城鼎峙屯汉兵。东西亘绝数千里,耳冷不闻胡马声。如今边将非无策,心笑韩公筑城壁。相看养寇为身谋,各握强兵固恩泽。愿分今日边将恩,褒赠韩公封子孙。谁能将此盐州曲,翻作歌词闻至尊。”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盐州城对唐朝西北防务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吐蕃选择以盐州为重点攻击目标是对的

盐州地近吐蕃边境和吐蕃大营。吐蕃多次攻击盐州和夏州,熟悉行军路线。吐蕃进攻盐州多取道地势开阔、适宜骑兵奔袭、唐军不易埋伏的军队,吐蕃即使正面遭遇挫败,也可以及时按原路迅速撤退。

而且吐蕃进攻盐州,唐朝邠、宁、泾等州担负护卫京师的任务,不敢轻易派兵支援;夏州、丰州、灵州等地军队,不是实力有限,就是路途遥远,自保尚且艰难,南下支援的可能性微乎及微。

在实际战争进程中,盐州的确没有获得太多援军,要不是出现了一个神奇人物,恐怕盐州早就沦陷。

这个神奇人物就是史敬奉,时任灵武牙将。

长途奔袭,隐秘行军,唐朝最名不经传的将领一战成名 - 天天要闻

在唐朝名将辈出的时代,史敬奉可能是名不见传,但盐州之战却足以让其名垂青史。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史敬奉,灵武人,少事本军为牙将。元和十四年,敬奉大破吐蕃于盐州城下,赐实封五十户。先是,西戎频岁犯边,敬奉白节度杜叔良请兵三千,备一月粮,深入蕃界;叔良以二千五百人授之。敬奉既行十余日,人莫知其所向,皆谓吐蕃尽杀之矣。乃由他道深入,突出蕃众之后。戎人惊溃,敬奉率众大破之,杀戮不可胜纪,驱其余众于芦河,获羊马驼牛万数。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四十一 ·唐纪五十七》:吐蕃节度论三摩等将十五万众围盐州,党项亦发兵助之。刺史李文悦竭力拒守,凡二十七日,吐蕃不能克。灵武牙将史敬奉言于朔方节度使杜叔良,请兵三千,赍三十日粮,深入吐蕃以解盐州之围。叔良以二千五百人与之。奉敬行旬馀,无声问,朔方人以为俱没矣。无何,敬奉自它道出吐蕃背,吐蕃大惊,溃去。奉敬奋击,大破,不可胜计。

新唐书》:史敬奉者,灵州人。事朔方军为牙将。元和中,吐蕃数犯塞,十四年,敬奉白节度使杜叔良,请兵三千,赍一月粮,深入虏地,分贼势。叔良以二千兵予之,行十余日,不闻问,皆谓已殁。敬奉乃由间道绕出虏后,部落奔骇,因大破之,驱其余众于瓠芦河,获马牛杂畜迨万数。赐实封五十户。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四十一·唐纪五十七》:敬奉与凤翔将野诗良浦、泾原将郝玼以勇著名于边,吐蕃惮之。

史敬奉亲自面见朔方节度使杜叔良,要求派兵解救盐州。杜叔良不可能将灵州城的三千马匹交给史敬奉,只给了他二千五百名步兵,对出兵救援没有抱太大希望。而史敬奉率队出行后就杳无音信,杜叔良更是认为这支部队已经被吐蕃杀死。

15万吐蕃大军进攻盐州城,守城已经二十七天的盐州刺史李文悦已经对援军失去希望之际,突然史敬奉的军队奇袭吐蕃背后,吐蕃兵惊溃而逃,史敬奉乘机追击吐蕃溃兵西至“瓠芦河”,彻底扭转了战局。

根据史料记载史敬奉擅长带领少数人马掩盖自身踪迹,然后突然出现对敌军进行突袭等特种作战方式。关于史敬奉的行军路线颇为神秘,必须经由吐蕃控制的地盘又在十多天不被发现,实属不易。

史敬奉的行军路线大致有四种选择,但是能够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吐蕃军背后,只有一条路线最为可行,即出灵州城,经今牛首山东麓(或许从山中穿过),至牛首山东南麓隐匿,昼伏夜出,向东南方急行,迅速穿过牛首山和大罗山之间的平坦地带进入大罗山内隐匿。

长途奔袭,隐秘行军,唐朝最名不经传的将领一战成名 - 天天要闻

牛首山东南麓至大罗山西北麓距离不足35公里,冬十月夜长,史敬奉完全有可能率军夜间穿越两山间的空旷地带,这也是行军的关键之处。

史敬奉军在大罗山内穿行,东出大罗山就进入灵盐台地与黄土高原交汇地带,即今盐池县南部山区;沿萌城乡和麻黄山乡北部、后洼乡西北部的分水岭一线东北行,抵达今红柳沟镇西南侧,由此北上至营盘台,再东行即可抵达盐州城下,攻击吐蕃攻城之众的后方。

行军过程中,史敬奉部众可能易服换装,以免被吐蕃发现。

史料记载:“(史敬奉)甥侄及僮使仅二百人,每以自随,临入敌,辄分其队为四五,随逐水草,每数日各不相知,及相遇,已皆有获虏矣。”也就是化整为零,小股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再集结。

史敬奉,在唐朝算不算名将,一生的官职不过是牙将,但盐州之战足以让其名闻天下。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谎称失踪的兵、假意谈判的日军:七七那天,谁在演?谁在拼? - 天天要闻

谎称失踪的兵、假意谈判的日军:七七那天,谁在演?谁在拼?

1937年春天,日本作家野上弥生子在报纸上写下对和平的祈求。她希望这一年没有战争,哪怕洪水地震都行。但她的同胞们却越来越渴望打仗。到了夏天,日军开始在北平周边频繁闹事,为全面战争做准备。七月七日晚上,北平西南的卢沟桥突然响起枪炮声。日本军队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 天天要闻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 应妮)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7日在京联合宣布,双方联袂打造的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于今年底搬上舞台,并在北京和香港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 天天要闻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荆汉运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专家团队提出来建设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专家团队为何要提出建设荆汉运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彻底解决长江中游地区的河道弯道太多的航运瓶颈问题,以提升我国第一大江河长江的运输效率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 天天要闻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端午纳福#1937年7月7日,那个被血与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深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之上。88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卢沟桥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尊石狮,都在静静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七七”事变,不仅是全面抗战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新华社记者黎云1942年的一个夜晚,一条小船从维多利亚湾悄然驶出。船上乘坐的,有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著名诗人柳亚子。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同心振乡,同心燃梦”团队来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参观学习。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走进何叔衡故居,团队成员们仿佛穿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作者 杜燕 周锦麒 烈日下,卢沟桥上,已不见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游客讲述抗战历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90后”——郑然。 接过93岁爷爷郑福来的“历史接力棒”,郑然站在桥头,向过往游客讲述铭刻于古桥的抗战历史与不屈精神...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 天天要闻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戏剧,主人公黄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岁,头发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终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两个月,每天晚上7点到9点,趁着这段最安静,也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黄石文坐在养老院5楼的房间里,一字一字讲出过往人生,面前的电脑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