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中的太监,这个职业在古代封建王朝的历史中仍然存在。他们是专门为皇室服务的男仆,负责照顾皇帝和后宫的嫔妃们。太监也可以被称为宦官,担任官职。然而,在先秦和西汉时期,宦官并不全部都是阉人。东汉时期开始,宦官才全部由阉人担任,成为服务皇室的官员的总称。我们熟知的东汉蔡伦造纸、明朝郑和下西洋以及宦官专权的魏忠贤,他们不仅仅只是做伺候人的工作,还担任了朝廷的其他重要工作。

为了维护后宫女眷们的纯洁,防止与男仆发生不正当关系,所以需要使用阉人充当宦官的角色。到了清朝,宦官和太监这两个词合并成一个意思。在宫中伺候的太监,主要负责照顾皇室成员的生活起居、饮食、洗衣打扫和其他杂务。干这些工作的既有太监也有宫女,但在嫔妃身边伺候的大多是宫女,而在皇帝身边伺候的大多是太监。为什么皇帝要用太监而不是心细温柔且貌美的宫女呢?

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很好理解,嫔妃们的存在是为了伺候皇帝、诞育子嗣,因此皇帝要忙于国事,日理万机。虽然前朝和后宫相辅相成都需要顾及,但是前朝的事情肯定比后宫的事情更重要。同时,嫔妃们不得迷惑皇帝,不能让皇帝沉迷于美色而忽略朝政。如果妃子魅主了,是可以受到惩罚的。前朝的官员发现皇帝宠幸嫔妃而不理朝政,他们会进言劝告,太后和皇后也会惩罚嫔妃。

在后宫的所有妃嫔和宫女都可能得到皇帝的宠幸,就连正式封号的嫔妃也不能过多打扰皇帝,因此皇帝本身也得自觉,不能完全依赖宫女而分散注意力。比如清朝那些能进宫伺候的女子都是八旗出身,身份是不同的,即使她们进了宫,也还是希望能够成为皇帝的主子。所以,为了让皇帝专心处理朝政,近身伺候的人必须是太监。虽然太监从生理上来说并不算是完整的男人,但是体格和力气上优于柔弱的宫女,他们能干很多粗活。

相比之下,皇帝还是更愿意让太监去干。第二个原因有一定的深意,那就是封建王朝中“后宫不得干政”的规矩。然而,皇帝身边需要的人除了朝臣,有官职的太监也是可以的。太监整天伺候在皇帝身边,熟悉前朝的事情,也更能体察皇帝的心思。有时候,太监比朝臣更加方便。因此,在皇宫中,太监的职责和功能是超越宫女的,并且他们是皇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维护皇权的统治是每个皇帝一生中都在努力的事情。每个人都想觊觎皇位,也会有臣子谋反的例子。虽然皇帝是最高掌权者,但他也要防范很多人,除了宗亲可能篡位外,众臣子与皇权是两个不同的圈子。皇帝既依赖臣子又要防范臣子。这时候,太监的隐藏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他们守在皇帝身边,对政治有一定的敏感度和权力野心,可以监督大臣和宗亲,成为各种权力制约者之间的制约者。

因此,宦官参与政治是必然的。比如在安史之乱后,唐朝很多宦官被授予建军职责,帮助皇帝监视前方军事情况。他们不能领兵作战,也不用担心囤积自己的兵力,与带兵打仗的将领们也很难勾结。明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这个机构,后来的明朝皇帝又建立了东西厂,宦官担任提督,只对皇帝负责,大幅提升了宦官的政治权力。


这三个机构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监视、侦查和镇压官吏的不法行为。虽然宦官权力过大,后来造成了魏忠贤宦官专权,但是皇帝并不害怕。因为太监没有子嗣,他们不能对皇权造成真正的威胁。即使权倾朝野,魏忠贤最后也还是被崇祯皇帝杀掉了。所以,对皇帝来说,宫女再貌美也没有实质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