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金融帝国华尔街:残阳如血,喇叭声咽】系列——
视频链接在文章末尾,这是文字。以下是正文:
大家好!欢迎您继续和“一丁”一起观山海、说风云。
上回我们说英军进逼华盛顿,总统麦迪逊逃亡。现在我们接着往下说:
而在华盛顿东北角的布莱登斯堡,一位律师正带着6000名民兵和18门土炮,为保卫首都进行最后的抵抗。不过,面对英军重炮和火箭炮的轰炸,民兵的防线还是崩溃了!1814年8月24日,英军占领华盛顿。为了报复,英军纵火焚烧了总统府和国会山庄等众多建筑。这一天被认为是美国军事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华盛顿大火”,美国也记下了加拿大一笔
挽救华盛顿和美国的,是当晚一场罕见的龙卷风。龙卷风不仅吹灭了大火,还摧毁了英军的军营和大炮,英军第二天只好撤退。这场风暴被称为“拯救美国的风暴”。
出逃的总统和官员随后返回了华盛顿,然而政府建筑几近焚毁。幸好总统府只是被烧焦,结构没有破坏;修整之后,麦迪逊让人把墙面涂成白色,掩饰焚烧的痕迹。
美国的总统府,从此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白宫。
“华盛顿大火”之前的美国总统府,还没有叫“白宫”
撤退的英军指挥官考克本并不甘心,他又锁定下一步的目标:巴尔的摩。这是马里兰州最大的城市、联系大西洋和美国中西部的交通枢纽,也是当时美国的商贸大本营。占领巴尔的摩,不仅可以切断中西部的弹药供应,还能扼制美国的经济和交通,让美国陷入瘫痪。
巴尔的摩:建国之初美国的枢纽重镇
9月5日,英军舰队沿着波多马克河逆流而上,兵锋直指盛顿。马里兰和弗吉尼亚的民兵迅速布防,以防首都再度沦陷。然而,这又是英军的一次佯攻,英军主力沿着海湾北上,直逼巴尔的摩前方屏障:北点要塞。决定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命运的战役拉开了序幕!
好在上次华盛顿失陷后,巴尔的摩民兵吸取了教训,积极布防备战。在北点要塞附近,2000名民兵殊死抵抗,还击毙了英军指挥官罗斯。半个月前攻陷华盛顿的英军指挥官,就是他。美国人总算出了一口恶气!
巴尔的摩战役形势图
就像前面的华盛顿阻击战一样,在英军炮火的猛烈轰炸下,民兵最终还是撤出了阵地,北点要塞失守。9月12日,英分水陆两路,分头向巴尔的摩逼近。
麦亨利堡,是守卫巴尔的摩的最后一道要塞。在这里抵抗英军大部队的,是乔治·阿米斯蒂德上校和1000民兵。抵达麦亨利堡之后,英军19艘军舰一起开炮,开始了轮番无间断的炮火覆盖。
麦亨利堡要塞的遗址
第二天傍晚,麦迪逊总统授权代表,律师弗朗西斯登上了英军的明登号战舰。他是为了交换战俘来和英国人谈判的。原来在英军俘虏的美军战俘里,有一名军医叫威廉·比恩斯。
当年,比恩斯曾经在莱克星顿战场救死扶伤,那是北美独立战争打响第一枪的地方。所以在美军中,他几乎是一个象征和偶像!他的被俘已经严重打击了美军的士气,他也是弗朗西斯的朋友。
“明登号”上的弗朗西斯
弗朗西斯打着白旗登舰,说明了来意。英军军官冷冷地反问:“你没看到我们英国人很忙吗?我们正在进攻巴尔的摩,明天要俘虏更多的美国人,你的事儿等我们打下巴尔的摩再说吧。”
弗朗西斯赶紧表明自己是总统授权的代表。英国军官指了指船舱外面:“总统?你们只是殖民地而已。你看到那座麦亨利堡了吗,我们要把它从地球上抹去。”
弗朗西斯连忙说,麦亨利堡不是纯军事设施,不能进行无差别的炮轰。英国军官回答道:“你看到碉堡上那面星条旗了吗,我们下过通牒,如果他们想活命,就降下那面旗,可是这面旗帜至今还在那里,看来我们只能用大炮将它打下来了。”
“星条旗之路”的碉堡遗址
当晚,更多的军舰加入了炮轰,炮轰持续了整整一夜。军舰上的弗朗西斯彻夜未眠,目睹纷飞的炮火将天际染成了通红,他几乎绝望了!
黎明前,麦亨利堡摩肯定会沦陷!
好了,视频的篇幅限制,今天先到这里了。
文字请看【同名】“头条号”文章。
期待您留言补充!谢谢!
《美元、石油、粮食、战争……》专辑链接:
各大平台【同名】“大时代人海一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