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藏学校旧址开放3天,已累计接待观众3000余人次

2023年03月30日19:23:04 历史 1429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祺瑶 李路

百年前,一群民族青年从蒙藏学校走出,四处播撒红色的火种。如今,蒙藏学校旧址重新开放,观众通过一件件文物、一份份史料档案,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3月30日,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副馆长黄春锋介绍,观众参观热情很高。该旧址开放3天已累计接待观众3000余人次。

党史教育课“搬”进展厅

蒙藏学校旧址开放3天,已累计接待观众3000余人次 - 天天要闻

蒙藏学校旧址的展厅成了课堂,一堂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在这里开讲。15时,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的200余名学生穿着五颜六色的民族服饰,走进展厅,通过丰富的文物史料,与革命先辈“对话”,接受精神洗礼,坚定理想信念。

“共产主义在少数民族中的传播就是从这所学校开始的”。展板上的一句话,引领师生跟随一群先进民族青年的脚步,重温历史:1919年的老报纸刊登消息,记录了蒙藏学校学生参加五四运动的内容;黑白的照片、泛黄的档案,讲述了李大钊邓中夏、赵世炎等对蒙藏学校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启蒙和革命引导……

民大附中副校长魏立功面向学生,娓娓讲述:“这里是中国第一所民族学校,也是播撒火种之地,乌兰夫、荣耀先、多松年等一批少数民族青年由此走上革命道路,在历史上留下了诸多光辉印记。民大附中也曾在这里办学,希望同学们回到学校,收获更多感悟。”

展柜里陈列的一组“老物件”格外吸引学生们注意。它们是革命烈士李裕智在蒙藏学校学习时使用的文具盒和学习材料——李大钊的授课讲义《庶民的胜利》。“我仿佛看到一群青年,聚精会神听课的样子。”民大附中高一学生阿拉毛说,“百年后的我们,也跟随先辈指引,获得一种向上的力量。”

用心用情讲好红色故事

蒙藏学校旧址开放3天,已累计接待观众3000余人次 - 天天要闻

走进“中华一脉同心筑梦——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主题展”,420多张照片,280余件实物、文献、档案吸引观众驻足品味,一段段红色故事令人动情。

“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是讲解员重点介绍的文物之一。80多年的岁月褪去了队旗原本显眼的红色,在缎面上留下斑驳的痕迹。旗子上绣着一颗五角星,下面是中国共产党党徽。“红军长征途中,经过了十多个民族聚居区,党积极从各方面宣传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这一时期,各族人民群众也给予红军热情地支援和帮助。”站在观众中间,一位讲解员说,1935年5月,时任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与四川凉山彝族果基部首领小叶丹举行结盟仪式,称为“彝海结盟”,并授予小叶丹这面队旗。“1942年小叶丹遇害,他的妻子就将这面队旗缝进百褶裙的夹层中,直到1950年才交给了当地的解放军。”

“这是红军与彝族人民之前革命情谊的生动见证。”观众赵勇一边重复着讲解内容,一边用手机拍下文物,她说,“展厅里的珍贵史料,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民族团结的历史。我们一定要传承好这段全民族的红色记忆。”

从早到晚,观众参观热情高涨,讲解员几乎不停歇。“我会用最真挚的情感讲好每一段历史。”蒙藏学校旧址讲解员陈美玲说,为了以最佳状态迎接观众,她和同事们准备了半年多,“在展览大纲的基础上,我们查阅了很多资料,学习中国共产党开展民族工作的历史,不断打磨、丰富讲解词,向观众讲好红色故事。”

动静结合体验民族文化

蒙藏学校旧址开放3天,已累计接待观众3000余人次 - 天天要闻

作为全国首个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蒙藏学校旧址里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验区打造了3D展映厅、情境体验厅,汇集来自全国各省区市推荐的优质项目及驻场展演。

中华音乐体验空间里,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表演者踩着轻快的步伐,舒展着灵巧的舞姿,为观众带来传统民族舞蹈。数字化舞台两侧的房间,展示着各种民族乐器,观众可以通过房间里的触摸屏,现场聆听各种民族乐曲。观众陈女士逐一尝试,欣喜地说:“可以一次性听到56个民族的代表性音乐作品,欣赏民族乐器文化,这种动静结合的体验太有意思了。”

在中华服饰体验空间,站在一块数字“穿衣镜”前,观众挥挥手就可以“试穿”各民族服饰。观众张爽带着女儿体验,母女俩举着手机不停拍照。她说:“展览加互动的形式,不仅让历史‘活’起来了,更为我们呈现了如今各民族和睦相处、欣欣向荣的景象。”

蒙藏学校旧址开放3天,已累计接待观众3000余人次 - 天天要闻

【蒙藏学校旧址开放信息】

每日开放时间:9时至21时30分(21时停止检票),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预约方式:观众可以提前7天,通过“北大红楼”微信公众号实名预约

部分图片由蒙藏学校旧址提供 贾伟龙/摄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奇袭集义村敌据点 - 天天要闻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奇袭集义村敌据点

在集义青纱帐里的游击队员(资料图片)。  集义村原属徐沟县管辖,位于县城东10华里处。早在唐代天宝年间,为抗击安禄山叛军,当地群众自发在此集结义军,“集义村”由此得名。  集义村的地理位置重要,与正北的大常镇、东南的榆次县东阳镇呈犄角之势。
郭松民:从何应钦主持“受降仪式”看国民党的媚日情结 - 天天要闻

郭松民:从何应钦主持“受降仪式”看国民党的媚日情结

“蒋介石私放冈村宁次,为中华民族的未来,留下巨大阴影——因为这意味着,一个人无论怎样伤害中华民族,都可能不受惩罚。”0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
学者圆桌 | 特朗普上台半年,美欧关系有哪些新变化? - 天天要闻

学者圆桌 | 特朗普上台半年,美欧关系有哪些新变化?

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启第二个总统任期已有半年,再一次对世界造成冲击,就连美国的“昔日老铁”欧洲也难逃厄运。近日,“美欧关系2025年度智库报告”写作启动会,暨“特朗普2.0时代美欧关系新态势”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来自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高校和机构的学者就相关议题展开探讨。多领...
从东西方人类言行的简单对比看“西方伪史论” - 天天要闻

从东西方人类言行的简单对比看“西方伪史论”

复旦大学李教授一句“西方伪史论危害改革开放”直接火上热搜,2025年7月这事闹得全网炸锅。要我说,拿政治帽子压学术争议才是真掉价。质疑西方古文明不是罪。亚里士多德著作传承有断层,金字塔建造技术有争议,这些讨论学术圈早就有。
斯金纳 | 自由与历史学家 - 天天要闻

斯金纳 | 自由与历史学家

自由与历史学家本文选自《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第三章,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Ⅰ我已经讲述了这一富有特色的公民自由理论的兴衰,然而,像我讲得这样简要明显是种危险,也许我误导而不是特别阐明了一些原则,而这是我作为历史学家的史学实践所依赖
第三党:美国政治史上的“失踪者” - 天天要闻

第三党:美国政治史上的“失踪者”

当地时间5日,马斯克兑现了此前的承诺,宣布成立一个独立于民主和共和两党的新政党——“美国党”,并称该党将代表美国社会“80%的中间选民”,争取通过选举在国会中占得一席之地。美国宪法并没有规定两党执政,但自1854年共和党正式成立以来,民主党与共和党对峙形成了相对牢固的两党体制。在这套政治设计中,第三党的成立...
《以法之名》孙飞还在死扛,李人骏包庇柳韵,王彧被灭口 - 天天要闻

《以法之名》孙飞还在死扛,李人骏包庇柳韵,王彧被灭口

虽然孙飞被捕,郑雅萍也分析出了天龙集团和万海案的关系,但专案组的调查却没什么实质性进展。首先,想敲开孙飞的嘴就比洪亮想象的难得多。因为孙飞只收美金,赃款都转移出去了不像姜红军他们都藏在家里,所以他笃定洪亮他们暂时查不出证据,就有恃无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