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张学良获释后,有记者问他最佩服谁,他说了三人,分别是谁

2022年12月26日21:22:22 历史 1749
  •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0年,被国民政府囚禁了54年张学良终于得以重见天日。转眼间,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东北军少帅,在时光的摧残下变成了一个垂垂老矣的老人。

张学良获释后接受过一次访问,期间记者曾问他,一生中最佩服的人是谁。闻言,张学良浑浊的目光中闪过些许清明,向记者说了三个人的名字。

1990年张学良获释后,有记者问他最佩服谁,他说了三人,分别是谁 - 天天要闻

那么,张学良最佩服的人究竟是谁?他又为何会对这几人推崇备至、赞赏有加?

东北王张作霖

张学良口中的第一个名字是张作霖,也就是他的“东北王”父亲。其实不管在何种场合,张学良每每提到父亲张作霖,总是不吝褒贬。

也正是通过张学良的独特视角,让世人对这位乱世枭雄有了一个更加立体、鲜明的了解。

张作霖年少家贫,早年间当过兽医、闯荡过江湖,后来通过自己组建武装力量、维护一方安保走上军旅,并在枪林弹雨中一路扶摇直上,成为统帅几十万东北军的奉系主帅。

1990年张学良获释后,有记者问他最佩服谁,他说了三人,分别是谁 - 天天要闻

这样的出身和经历,注定了张作霖身上有一些难以遮掩的坏毛病,比如脾气暴躁。张学良回忆说:

“我爸爸发脾气的时候谁都不能惹他,他一发火就要枪毙人,我都不敢有任何犟嘴。”

对当时盘踞在东三省的日本人,张作霖同样没有好脾气,数次与日寇发生争执。

在谈及张作霖的惨遭日本人炸死时,张学良认为这多少与其暴躁脾气有些关系。

张作霖的第二个毛病是嗜赌自幼出入赌场的张作霖,对各种赌术颇为精通,尤其喜爱打麻将。

1990年张学良获释后,有记者问他最佩服谁,他说了三人,分别是谁 - 天天要闻

张作霖

“我父亲打麻将打得很好,他能记住牌。”张学良不止一次在外人面前提起过张作霖的这个爱好。

张作霖入主东北后,曾在张公馆设下麻将局,闲来无事就喜欢在此邀人打麻将。

凡是来到张公馆拜访的人,张作霖根本不问对方姓名,先拉着对方到麻将桌上打几圈。

张作霖的赌注很大,动辄数千上万大洋,曾有一位叫做李律阁的商人在他那里输掉了50万大洋。事后张作霖很开心,把北京郊外一座占地很大的院子给了对方。

1990年张学良获释后,有记者问他最佩服谁,他说了三人,分别是谁 - 天天要闻

除了这些毛病,张作霖还十分迷信奉天城内有一位非常出名的算卦先生,名为“包瞎子”。

张作霖一直将其视作上宾,每每做出重大决定或是有拿不准的问题时,他都要请对方占卜卦象,以测凶吉。

包瞎子深得张作霖信任,可以自由出入帅府,还被聘为张作霖的私人顾问,每个月有200大洋的工资。

后来袁世凯要称帝,张作霖为了拉拢对方,专门将包瞎子推荐给了他。从北京回来后,包瞎子告诉张作霖:“袁世凯非失败不可!”

不管包瞎子究竟灵不灵验,起码在对袁世凯的测算上他说的准确无比。

1990年张学良获释后,有记者问他最佩服谁,他说了三人,分别是谁 - 天天要闻

袁世凯

暴躁、嗜赌、迷信,这些缺点一览无余的展露在了张学良的面前,不过这并不耽误张学良对父亲的钦佩。

张作霖是有很多让人诟病的地方,可这些劣迹在其优点之下,似乎完全不值一提。

首先,张作霖是一个带兵能力强、个人军事素养突出的将领。

常年的军旅生涯中,张作霖从来不是一个脱离部队、颐指气使的将军,他是凭借与将士们一起在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一步步坐到了东北王的位置。

尤其是早期打天下的时候,张作霖总是不顾生死身先士卒,冲锋在战场的最前线,这也是广大东北军心甘情愿跟着张作霖打天下的一大原因。

1990年张学良获释后,有记者问他最佩服谁,他说了三人,分别是谁 - 天天要闻

多年的战争经历也让张作霖练就了一手好枪法,100米远的靶位他甚至不用瞄准,拿起枪就上膛、举枪、扣动扳机。

远处的靶心应声被击中,这一套动作行云流水,没有任何阻塞。在东北军中,张作霖的枪法是出了名的百步穿杨。

张作霖不光对待自己的部下好,对待东北地区的百姓他同样尽心尽力。

贫苦出身的张作霖,即使后来飞黄腾达、富可敌国,但他没有忘记那些仍然挣扎在贫困线上的百姓。张学良评价道:

“我佩服我父亲这个人,他心里一直对穷苦人忘不掉,对于这类人他有着深深的同情。”

1990年张学良获释后,有记者问他最佩服谁,他说了三人,分别是谁 - 天天要闻

事实也的确如此,1924年东三省募集善款,张作霖一个人就捐了15万元;1920年山东发生水灾,张作霖捐款30万元。

1926年北京红十字会遇到困难,张作霖也曾捐赠几千石粮食......只要听闻中国哪里发生了灾害,张作霖总是会尽一份力。

有一次张学良因为筹备战争,拆了几户老百姓的房子,张作霖听闻消息后非常罕见地训斥了他。张作霖对百姓的关爱由此可见一斑。

1990年张学良获释后,有记者问他最佩服谁,他说了三人,分别是谁 - 天天要闻

除了这些,最令张学良对父亲钦佩的,莫过于他强大的统治力。张学良感叹道:

“我父亲这个人,生来就读过半年的私塾,更没有接受过任何系统性的西式教育,但东北地区在他管辖期间,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各个领域的发展均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他的统治能力是天生的,我最佩服他这一点。”

的确,张作霖在奉系军阀中年纪是最小的,资历也不深,但却能够一直稳居一把手的位置,且无人不服、无人不忠,这足以见得其个人强大的统治能力。

后来等到张学良接过帅旗,他才切身体会到这个位置有多难做,心里对父亲的敬佩也更上一层楼。

1990年张学良获释后,有记者问他最佩服谁,他说了三人,分别是谁 - 天天要闻

张作霖火车被炸

张学良终生遗憾:未见毛主席

张学良的大半生都在国民党的监视和软禁中度过,这也让他留下了很多遗憾,而一生未能见到毛主席就是其中之一,因为毛主席也是他最佩服的人

早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张学良就一直很敬仰毛主席。值得一提的是,张学良早在西安事变前就曾帮助过毛主席一次。

1936年春天,几位中国年轻人想要前往苏联读书深造,奈何缺少经费。

这个消息经过一位牧师传到了张学良的耳中,于是他拿出一笔钱交给东北将军李杜,让他将几人送到了苏联,并资助了他们学费。

1990年张学良获释后,有记者问他最佩服谁,他说了三人,分别是谁 - 天天要闻

这几名少年中间就有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只不过张学良对此并不知情。

直到1994年,一位东北史学家向定居在夏威夷的张学良讲述了这段往事,张学良才知道冥冥中他早已与毛主席有了往来。

张学良对毛主席的好感起源于他对主席的敬畏,以及一位外国友人的穿针引线。

1930年,一个叫做斯诺的美国记者来到东北,并与张学良成为好友。此人在张学良的帮助下来到陕北,见到了大名鼎鼎的毛主席,回去之后斯诺告诉张学良:

“毛泽东与中央社宣传的那样完全不一样,他是一个可以给中国带来希望的人,你最好也去见一见他,他也许能够告诉你怎么帮助父亲报仇。”

1990年张学良获释后,有记者问他最佩服谁,他说了三人,分别是谁 - 天天要闻

斯诺

斯诺的话,让张学良产生了强烈的会见毛主席的愿望。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学良在斯诺的引荐下前往陕北,计划与毛主席见一面。

可惜的是,当张学良的飞机于1936年4月9日降落在洛川机场后,一封从延安发来的电报送到了他的手上。

这是一份来自毛主席、彭德怀等人的联名电报,电报中说周总理已经代替毛主席前来洛川,全权代表中共中央与其商讨携手抗日事宜。

张学良此行虽然未能与毛主席相见,但却收获到了周总理这样一位至交。

后来双方曾计划在延安约见,只不过还未来得及成行,张学良便已经发动了对蒋介石的兵谏。

1990年张学良获释后,有记者问他最佩服谁,他说了三人,分别是谁 - 天天要闻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在临潼逼宫蒋介石,要求他放下对共产党的屠刀、联合抗日。

与此同时,张学良在发动兵变的第一时间便将消息告诉了毛主席、周恩来等人。

西安事变的消息传来后,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一边派出周总理等人前往西安,协助张学良妥善解决此事,力图促成国共联合抗日的目标。

另一边,毛主席代表中共中央向其发来电报,向其初步传达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相关事宜。

解决问题过程中,毛主席与张学良的电报联系始终没有中断。

后来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协助下,兵变一事终于得以和平解决,联合抗日的主张也得到了蒋介石的同意,张学良将军因此成就了千古爱国将领之名。

1990年张学良获释后,有记者问他最佩服谁,他说了三人,分别是谁 - 天天要闻

其实,早在张学良发动兵谏之前,毛主席就曾给其去过一封信,那是主席给他的唯一一封亲笔信。信中主席说道:

张将军是东北军的领袖,在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中背负着重要责任。如果将军能够顾及当下紧张外部局势,希望当机立断调转枪头朝向日寇,并把敝方意见传达给国民政府,双方互派代表商谈停战抗日的具体事宜。

毛主席从家国大义出发,希望张学良成为国共两党中间人,促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一事。

只不过此时的毛主席还不知道,张学良早已经失去了与蒋介石正面沟通的机会。

1990年张学良获释后,有记者问他最佩服谁,他说了三人,分别是谁 - 天天要闻

在拿到信后,张学良曾想要将中共方面的意思传达给蒋介石,可还未等他说出口,蒋介石就先在党内大声斥责道:“只要发现串共者,一律枪毙!”

张学良也只能按捺住上交书信的迫切心情。

虽然张学良此生未能与主席见面,但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祖国时期,毛主席的种种事迹一直在深深感染着张学良,让他打心眼里佩服这位伟人。

如果说没能见到毛主席是遗憾,那么与周总理结为至交或许就是对张学良最好的弥补。

1990年张学良获释后,有记者问他最佩服谁,他说了三人,分别是谁 - 天天要闻

至交周总理

最令张学良佩服的人员中,周总理同样占据一席。

周总理与张学良第一次见面是在1936年6月,不过二人在此之前还有过一段同窗情谊。

周总理曾在东北读书,拜在中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门下,而张学良因为张伯苓帮他戒掉了烟瘾,也拜了对方为师,因此周总理与张学良还有一层师兄弟的关系。

6月份的洛川会面,二人一见如故。张学良很快被周总理的见识、谈吐所折服。

更重要的是周总理所描述的联合抗日、革命救国的主张,深得张学良赞同,两人之间的情谊就此结下。

1990年张学良获释后,有记者问他最佩服谁,他说了三人,分别是谁 - 天天要闻

西安事变后,周总理代表共产党前来谈判,两人齐心协力之下使得兵谏一事和平解决。

不过在送蒋介石回南京的问题上,二人发生了分歧。张学良自觉心中有愧,为避免事情节外生枝,想要亲自把蒋介石送回南京。

这一提议遭到了东北军上下的一致反对,周总理也多次出言提醒他南京之行的危险,可张学良还是坐上了开往南京的飞机。

事后,张学良果不其然被蒋介石软禁了起来。他悲愤地对妻子说:

“我这辈子从未做出过什么值得后悔的事,这一次我算是领教了后悔的滋味。兄弟们劝我,共产党周副主席也暗示过我送人的危险,只可惜我没有听。

要是我多听一句周先生的话,何至落到如此田地?”

1990年张学良获释后,有记者问他最佩服谁,他说了三人,分别是谁 - 天天要闻

于凤至

张学良被审讯和关押期间,他不光后悔没有听信周总理的话,还一直想办法写信给总理,表达对总理的思念和钦佩。

当他被送上军事法庭时,蒋介石一直想逼迫他承认受到共产党指使、受到周恩来摆布。

但张学良说什么也不愿背叛周总理,坚持原则表示:“所有的事情都是我自己的主意。”

在忠诚和自由面前,张学良用行动表明了对朋友的心意。

1976年,总理在北京病逝。张学良得知消息后悲痛万分,只可惜他连发一封唁电都做不到,只能隔着茫茫海峡对总理遥遥相送。

张学良对总理的赤诚之情令人侧目,而周总理对待这位好友同样念念不忘。

1990年张学良获释后,有记者问他最佩服谁,他说了三人,分别是谁 - 天天要闻

自从张学良被扣押后,周总理对他的解救一直没有停止过。

1945年中共七次人大期间,周总理就发言谴责了蒋介石扣押张学良的行为,并强烈要求国民政府对其释放。

1946年重庆谈判期间,周总理就直言不讳的指出:

“今天我们能够坐在这里谈判,有一个人的贡献最大,他就是促成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张学良将军,我们诚挚的希望他能够早日获得自由。”

同年重庆文化界茶话会上,一位来自东北的人士感慨道:“只可怜那一位被囚禁了十余年的人,这些年他的日子怕是不好过。”

1990年张学良获释后,有记者问他最佩服谁,他说了三人,分别是谁 - 天天要闻

重庆谈判

这些话引起了众人的感伤,周总理那严肃的面庞闪过一丝悲戚的泪光。

1956年11月11日,西安事变二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周总理指出:

“张杨二位将军是这起事件的千古功臣,自从张将军被扣押后,还曾给我来了两封信,他是值得怀念和尊敬的。将来他能够重获自由当然好,可无论怎样他都已经是千古不朽的人物。”

1961年,周总理曾尝试托人给张学良带一封信过去,这封信没有收件人,也没有署名,只有短短十六个字:为国珍重,善自养心,前途有望,后会有期。

只可惜,周总理想要与张学良再度会面的愿望终究没有成真。

1990年张学良获释后,有记者问他最佩服谁,他说了三人,分别是谁 - 天天要闻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在北京与世长辞。直到临终前,总理仍然念念不忘的叮嘱道:“不要忘了台湾还有一位老朋友。”

1990年,在被囚禁长达54年之后,张学良终于重获自由。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对其进行了一次采访,在提到周总理时,张学良这样评价道:

“我们能够相互理解,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

次年4月张学良赴美探亲,期间再次谈到周总理,他说:“周恩来先生是我非常佩服的人,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外交家,我们两个的感情很好。”

1990年张学良获释后,有记者问他最佩服谁,他说了三人,分别是谁 - 天天要闻

晚年张学良夫妇

同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派遣人员前往美国探望张学良,我方人员给他带来了周总理遗孀邓颖超的信件。

张学良拿到信后,将信纸几乎贴到脸上,一字一句的认真看了起来。他颤抖着声音说道:“周恩来我熟悉,我们很好,请替我向邓女士问好。”

此时的张学良已经90余岁的高龄,经历的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他仍然对当年的挚友念念不忘,这种纯粹、真挚的友情让人为之动容。

1990年张学良获释后,有记者问他最佩服谁,他说了三人,分别是谁 - 天天要闻

结语

被囚禁54年,张学良将军终究还是重新恢复了自由,这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

更难能可贵的是,几十年的无妄之灾并没有让张学良失去本性,他仍然能够做到坚守原则、坚守对朋友的感情。

面对蒋介石的压迫,他没有违背良心抹黑和污蔑共产党,反而直言不讳的表明自己对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钦佩。

这样的气量和胆魄,历经半个世纪之久仍然不减分毫,一如他当年发动西安事变时那样。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奇袭集义村敌据点 - 天天要闻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奇袭集义村敌据点

在集义青纱帐里的游击队员(资料图片)。  集义村原属徐沟县管辖,位于县城东10华里处。早在唐代天宝年间,为抗击安禄山叛军,当地群众自发在此集结义军,“集义村”由此得名。  集义村的地理位置重要,与正北的大常镇、东南的榆次县东阳镇呈犄角之势。
郭松民:从何应钦主持“受降仪式”看国民党的媚日情结 - 天天要闻

郭松民:从何应钦主持“受降仪式”看国民党的媚日情结

“蒋介石私放冈村宁次,为中华民族的未来,留下巨大阴影——因为这意味着,一个人无论怎样伤害中华民族,都可能不受惩罚。”0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
学者圆桌 | 特朗普上台半年,美欧关系有哪些新变化? - 天天要闻

学者圆桌 | 特朗普上台半年,美欧关系有哪些新变化?

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启第二个总统任期已有半年,再一次对世界造成冲击,就连美国的“昔日老铁”欧洲也难逃厄运。近日,“美欧关系2025年度智库报告”写作启动会,暨“特朗普2.0时代美欧关系新态势”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来自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高校和机构的学者就相关议题展开探讨。多领...
从东西方人类言行的简单对比看“西方伪史论” - 天天要闻

从东西方人类言行的简单对比看“西方伪史论”

复旦大学李教授一句“西方伪史论危害改革开放”直接火上热搜,2025年7月这事闹得全网炸锅。要我说,拿政治帽子压学术争议才是真掉价。质疑西方古文明不是罪。亚里士多德著作传承有断层,金字塔建造技术有争议,这些讨论学术圈早就有。
斯金纳 | 自由与历史学家 - 天天要闻

斯金纳 | 自由与历史学家

自由与历史学家本文选自《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第三章,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Ⅰ我已经讲述了这一富有特色的公民自由理论的兴衰,然而,像我讲得这样简要明显是种危险,也许我误导而不是特别阐明了一些原则,而这是我作为历史学家的史学实践所依赖
第三党:美国政治史上的“失踪者” - 天天要闻

第三党:美国政治史上的“失踪者”

当地时间5日,马斯克兑现了此前的承诺,宣布成立一个独立于民主和共和两党的新政党——“美国党”,并称该党将代表美国社会“80%的中间选民”,争取通过选举在国会中占得一席之地。美国宪法并没有规定两党执政,但自1854年共和党正式成立以来,民主党与共和党对峙形成了相对牢固的两党体制。在这套政治设计中,第三党的成立...
《以法之名》孙飞还在死扛,李人骏包庇柳韵,王彧被灭口 - 天天要闻

《以法之名》孙飞还在死扛,李人骏包庇柳韵,王彧被灭口

虽然孙飞被捕,郑雅萍也分析出了天龙集团和万海案的关系,但专案组的调查却没什么实质性进展。首先,想敲开孙飞的嘴就比洪亮想象的难得多。因为孙飞只收美金,赃款都转移出去了不像姜红军他们都藏在家里,所以他笃定洪亮他们暂时查不出证据,就有恃无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