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出生于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唐朝初年名将。
薛仁贵:一代名将,有勇有谋。

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于贞观末年投军,随征高丽,受唐太宗拔擢。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唐高宗时,薛仁贵累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著有《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今已佚。683年,薛仁贵去世,年七十。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
在正史中,薛扔贵因功被封平阳郡公,薛仁贵在他七十岁时去世,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那薛仁贵到底有多厉害?他又说怎么死的呢?

在唐朝李世民征讨高句丽时,唐将陷入敌军包围,很难脱身,这时薛仁贵上前斩杀高句丽将领,并将其首级挂于马上,高句丽士兵看到非常害怕,唐将也因此得救,而薛仁贵从此也开始在军中有了名气。后高句丽在安市城之战中败退,当时薛仁贵身先士卒、勇猛无比,因此立下功劳,于是李世民就封他为游击将军。后来唐太宗对薛仁贵说“朕的旧将领都老了,每次都想提拔年轻的将领,没有比得上你的,朕非常高兴能得到你”。于是唐太宗封薛仁贵为右领军中郎将镇守玄武门。

薛仁贵征战数十年,立战功无数,曾降服高句丽、打败九姓铁勒、打败过突厥。所谓人无完人,薛仁贵虽然能征善战,但也有打败仗的时候,当然失败的原因并非全是薛仁贵之因,不过这也体现了胜败乃兵家常事。薛仁贵因为在和吐蕃大非川之战中兵败,被革职为平民。后来高丽有军队叛乱,于是薛仁贵得以重新起用,但是后来他又被流放象州,直到朝廷大赦天下才得以回家。后来李治想到了薛仁贵的功劳,就对薛仁贵说“你曾消灭过九姓突厥、高句丽、让漠北、辽东臣服,这都是你的功劳,你怎么能安稳的在家而不继续给朕指挥军队作战呢!”于是薛仁贵又再次被起用。
后薛仁贵在他七十岁的时候去世,对于征战沙场数十年的将军而言,能寿有七十,也是一种幸事了。
唐朝稳定离不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