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古代有没有国庆节?

2022年10月10日16:53:27 历史 1560

中国古代有国庆节吗?

你猜,古代有没有国庆节? - 天天要闻

严格来说,古代并没有现代意义的国庆节。不过,古代也有一种节日堪比现在的“国庆”,那就是皇帝的生日。

给皇帝过生日,最早始自唐朝唐太宗对生日很重视,定为降诞日,所谓降诞,就是诞生的意思。唐太宗曾对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说:“今日吾生日。世俗皆为乐,在朕翻成感伤。诗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何以劬劳之日,更为燕乐乎?” 可见,李世民并没给自己大肆操办生日的心思,到其重孙唐玄宗时,情况发生了改变。

唐玄宗是位励精图治的君主,也是位贪图享乐的君主。开元十七年,唐玄宗接受了宰相源乾曜和张说的奏请,以他的生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那天,唐玄宗宴百官于花萼楼下,大陈歌乐,倾城纵观,天下诸州皆令宴乐休假三日,编入律令。到了天宝七年唐玄宗又改千秋节为天长节,意为人寿比天长,千秋无限期。

千秋节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一它是中秋节的源头之一,这俩节挨得近,合流是自然而然的事儿。其二就是此后的皇帝纷纷效仿玄宗,把自己的生日当节过,而且每个节名称都不一样。唐朝自玄宗之后,有了许多个的“国庆节”,如肃宗天成地平节、敬宗庆成节、武宗庆阳节、宣宗寿昌节、懿宗延庆节、僖宗应天节,连唐末时期的皇帝昭宗、哀帝也有嘉会节和乾和节。可惜这些“国庆节”的名字再吉祥,也没能护佑唐朝躲过覆亡的命运。

你猜,古代有没有国庆节? - 天天要闻

唐以后的五代两宋也继承了这项“优良传统”,即便有的王朝如昙花一现,也照样举国同庆给皇帝庆生。后梁有大明节和明圣节,后唐有万寿节、应圣节和千春节,后晋有天和节、启圣节,后汉有圣寿节、嘉庆节,后周有永寿节、天庆节和天寿节,宋代有长春节、乾明节、寿宁节、承天节、乾元节、寿圣节、同天节、兴龙节、天宁节、乾龙节。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也“学有所成”,辽代名千龄节,金代名天寿节。元代名圣节。几乎每个皇帝的寿节名称都不同。


到了明清两代,庆祝皇帝生日的“国庆节”名称终于固定下来,叫万寿节,取万寿无疆之义。其实,这也是剽窃了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寿节。


历史上有如此多举国欢庆的“节”,那古人又是怎样过“国庆”的呢?他们一般是全国放假三天,举行庆祝活动,所谓朝野同欢。在京城的群臣会向皇帝贺寿,皇帝也会举办盛大宴会,并赏赐百官。节日期间,民间会禁止屠宰,同时举办灯会、歌舞戏曲表演等活动。明清两朝甚至抬高万寿节,把天子的生日与朝岁、祭天的节日并列起来,将万寿节与元旦、冬至并称为三大节。



文章丨张天野

插图丨王进城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北京第一大厂翻盘路:2年前亏损近10亿,现在年入150亿 - 天天要闻

北京第一大厂翻盘路:2年前亏损近10亿,现在年入150亿

文/王丹&秋秋现在聊《无尽冬日》有多成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Sensor Tower最新的5月全球手游收入榜单中,《无尽冬日》升至第二位,仅次于《王者荣耀》;点点互动(下称点点)因此实现了约150亿元的年收入,成为全球收入前十的游戏厂商——放眼整个北京圈来看,2024年收入能达到这个水平的,估计也就点点一家。不止如此...
谎称失踪的兵、假意谈判的日军:七七那天,谁在演?谁在拼? - 天天要闻

谎称失踪的兵、假意谈判的日军:七七那天,谁在演?谁在拼?

1937年春天,日本作家野上弥生子在报纸上写下对和平的祈求。她希望这一年没有战争,哪怕洪水地震都行。但她的同胞们却越来越渴望打仗。到了夏天,日军开始在北平周边频繁闹事,为全面战争做准备。七月七日晚上,北平西南的卢沟桥突然响起枪炮声。日本军队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 天天要闻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 应妮)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7日在京联合宣布,双方联袂打造的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于今年底搬上舞台,并在北京和香港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 天天要闻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荆汉运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专家团队提出来建设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专家团队为何要提出建设荆汉运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彻底解决长江中游地区的河道弯道太多的航运瓶颈问题,以提升我国第一大江河长江的运输效率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 天天要闻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端午纳福#1937年7月7日,那个被血与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深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之上。88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卢沟桥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尊石狮,都在静静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七七”事变,不仅是全面抗战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新华社记者黎云1942年的一个夜晚,一条小船从维多利亚湾悄然驶出。船上乘坐的,有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著名诗人柳亚子。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同心振乡,同心燃梦”团队来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参观学习。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走进何叔衡故居,团队成员们仿佛穿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作者 杜燕 周锦麒 烈日下,卢沟桥上,已不见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游客讲述抗战历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90后”——郑然。 接过93岁爷爷郑福来的“历史接力棒”,郑然站在桥头,向过往游客讲述铭刻于古桥的抗战历史与不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