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诸侯争先,这是一个大争的战乱年代,也是普通民众得以出头的黄金时代。
当我们翻看这段历史时,便能发现,其中有不少人的出身都是很低的,比如说刘备是卖草鞋的,关羽是卖绿豆的,张飞是杀猪的,诸葛亮则是种地的。
如果放在和平年代,他们这群人充其量能过上个小康生活就不错了,但是在乱世之中,他们愣是拉扯起了一个割据一方的蜀汉政权。
如果从小人物的逆袭史上来看,他们都是成功者,毕竟普通人要创下一番丰功伟绩实在是太过艰难了,当然,之所以能成功,关羽他们都必须要感谢刘备,因为刘备为他们找到了人生的奋斗目标。
无论从个人武力还是个人谋略来看,刘备都算不上优秀,一个曹操便能甩他十八条街,可是刘备确实一个非常优秀的老板,以至于让这些为他卖命的人可以火力全开,忠心辅佐他。
自从刘备不想卖草鞋之后,他便下定决心要在乱世成就一番伟业,而最便捷的途径便是找个有能力的主子,以此来赚取政治资本。
当我们将刘备投靠过的人详细列出来后,便能发现那个被称为三姓家奴的吕布在他面前只是小儿科,因为刘备投靠的人,比吕布多了去了,只是刘备没有到处认干爹,吕布在这点上就没刘备做好的。
最早跟着刘备打天下的是关羽和张飞,奈何他们两人只是在武力值上出类拔萃,在谋略上则相对短板,既然如此,刘备就需要再拉一个智囊人物入伙。
所以刘备找到了水镜先生作为中间人,最终选定了招募诸葛亮,可是在诸葛亮出山时,水镜先生仰天大笑说了10个字,便已经揭露了孔明的最终结局。
水镜先生司马徽
水镜先生是一个奇人,为人清高脱俗,学识渊博,更有知人论世和鉴别人才的能力,如果放在现在,那绝对是顶级人力资源师。
人一旦有名气了,那就会遇到很多事情,水镜先生自然也不例外,当他的伯乐之名传播万里之后,一些知识分子便会不远万里前去拜访,以求在水镜先生那挂个号,等着他的推荐。
比如说素有凤雏之称的庞统,就走了两千多里的路去拜访他,两人一番谈论之后,庞统便被水镜先生称为南阳名士之首,这则为庞统后来的出山铺平了道路。
而作为时刻想着寻求一位明主的诸葛亮来说,与水镜先生交好自然也是不会错过的一件美事。
建安六年,不甘心久居曹操之下的刘备,已经彻底挑明了要与之对抗的野心,曹操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了让刘备听话,他便带兵讨伐刘备。
此时的刘备根本不是曹操的对手,一番对抗下来,损失惨重,好在这时候刘备遇到了水镜先生,便央求水镜为自己推荐一些人才。
水镜先生直言:
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为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刘备听到这话之后欣喜若狂,从此内心里便定下了一个小目标,一定要将这两人收入麾下,而诸葛亮和庞统的名字,也在他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影子。
时间一晃,又过了六年,期间刘备对自己的处境越来越担忧,寻求谋士已经不能再拖,而恰逢徐庶又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于是便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
卧龙诸葛亮
诸葛亮此人心机很深,他也明白该怎么让老板重视自己,于是接二连三地放刘备的鸽子。
诸葛亮此举并不全是在托大,而是他希望刘备明白,自己可不是那么容易请动的,毕竟混迹在乱世中,必须要有足够的政治资本,不然将来万一关羽和张飞给自己穿小鞋,想必会吃不了兜着走。
刘备自然也能明白诸葛亮心中的小算盘,但谁让他就缺这样的人,所以即便诸葛亮很无礼,他还是三顾了茅庐,见到刘备都这样了,诸葛亮立即将自己心中三分天下的大计和盘托出,进而一举奠定了自己出山的资本。
关羽和张飞本身就对诸葛亮很不服气,觉得他一直在拖大,这不像知书达理的人所干的事,便多次在刘备面前说他的坏话。
此时的刘备已经被诸葛亮给洗脑了,怎么会听得进关羽和张飞的话,便直接喝斥他们:
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儿得到了水,希望你们都不要再说了。
听到刘备的责怪,关羽和张飞心中不快,但又无可奈何,而要说高兴,自然要数诸葛亮了,因为他已经成为了刘备身边不可或缺的人物。
诸葛亮出山确实引起了一连窜的反应,最起码还真改变了历史的进程,而就在诸葛亮出山那一年,曹操阵营也发生了一件大事,郭嘉死了。
这两件事情叠加下的效果就是,曹操阵营的实力削弱,刘备阵营的实力增加,有人会说郭嘉的死,影响有那么大吗,当然有,因为如果郭嘉不死,诸葛亮根本秀不起来。
十字真言
诸葛亮出山的消息,水镜先生自然是最早的知情人,毕竟还是他将诸葛亮给介绍给的刘备,至于说为何水镜先生不把同族的司马懿介绍给他,这件事向来很难说清,但如果以水镜先生的能耐来看,想必他已经知晓了司马懿将来的无限可能。
而水镜先生在听闻诸葛亮出山后的表现是仰天大笑,随后说了这么一句话:
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
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对于诸葛亮辅佐刘备这事,水镜先生的10字真言,当真是揭露了诸葛亮的最终结局,其睿智程度令人不服都不行,而后来诸葛亮的人生轨迹也印证了水镜先生的话。
刘备得到了诸葛亮的辅佐之后,人生之路彷佛开上了高速公路,按照隆中对的策略,刘备还真成就了三分天下的丰功伟绩。
对于诸葛亮来说,刘备确实是个好主公,不仅对他信任有加,而且更加舍得放权给他,让诸葛亮当上了蜀汉排名第一位的权臣,这也是为何水镜先生说诸葛亮得到了明主。
但只是可惜,相比较曹操来说,刘备的蜀汉只是盘踞在一方的军阀,所以刘备也好,诸葛亮也罢他们都志在兴复汉室,所以他们只有不断地北伐。
可是结果呢,刘备没有兴复汉室,诸葛亮的数次北伐也尽皆以失败告终,最终将蜀汉给打穷了,然后将烂摊子留给了刘禅,自此蜀汉灭亡已经必然趋势。
究其根本,是汉朝的气数已尽,并不是哪个人所能挽救的,即便诸葛亮再有才,亦回天无术,这也是为何水镜先生说诸葛亮不得其时的原因所在了。
由此可见,水镜先生当真是一位奇人,令人不服都不行。
参考文献:《三国志》等。
(图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