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丨铁人精神

2021年08月16日23:33:02 历史 1356

建党百年庆学史崇德 构建精神谱系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丨铁人精神 - 天天要闻

身穿皮袄、手握刹把,目光刚毅、巍然挺立。坐落于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前广场上的花岗岩雕像,表达了人们对这位中国“铁汉”深深的敬仰与怀念。

1960年,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打出了大庆石油会战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王进喜的铿锵誓言,穿越时空,久久回荡。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丨铁人精神 - 天天要闻

“铁人”王进喜在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他高度评价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大庆油田的卓越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丨铁人精神 - 天天要闻

新中国成立初期,石油资源匮乏,严重的“贫血症”制约着共和国的发展。

因为缺油,北京的汽车背上了煤气包,有的地方汽车甚至烧起了酒精、木炭。毛泽东主席曾这样感叹:“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

松辽惊雷,油出大庆。

1959年,“松基三井”喷出的油流让人们看到了大油田的希望之火。但是,摆在人们面前是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缺经验少技术、钻井开发设备落后、油藏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环境极度艰苦……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丨铁人精神 - 天天要闻

王进喜带领团队研究改进泥浆泵。

“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难” “我们有能力找到大油田,也一定能够开发好大油田”,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中国石油工人和科研工作者,头顶蓝天、脚踏荒原,克服重重困难,建设大庆油田,为共和国发展输送“血液”。

到1963年底,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1155万吨,我国石油因此实现基本自给,一举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真正为国家争了光,为民族争了气。

岁月更迭,精神的火炬在一代代大庆人手中传递、擎起。大庆油田涌现出以“铁人”王进喜、“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大庆新铁人”李新民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他们和千千万万大庆石油人一道,让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历久弥新。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丨铁人精神 - 天天要闻

2020年12月28日,野外的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钻井平台,气温低至零下20多摄氏度,寒风呼啸,滴水成冰。鲜艳的党旗下,队员们在严寒中作业,战疫情、保生产,这支“铁人”王进喜带过的队伍一如当年。

在泵罐区,泥浆工程师王波摘下手套,把手伸到一桶水中,用比重秤盛出热水,倒进设备中进行清洗作业,被水浸湿的手就这样裸露在寒风中。“这没啥的,早就习惯了!”王波笑着说。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丨铁人精神 - 天天要闻

2020年12月28日,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泥浆工程师王波在钻井队井场里作业。

由于常年在野外作业,冬季的寒冷早已是1205钻井队员们熟悉的“朋友”,外人看来很艰苦的工作环境,他们已经“习以为常”。

“我们现在的条件已经比‘铁人’老队长那时候强多了,我们更得严格要求自己,不能给‘铁人队伍’丢脸。”1205钻井队党支部书记段永坚说。

井架高处,“铁人队伍永向前”的标语迎风而立。建队68年来,这支队伍持续“为国加油”的脚步从未停歇。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丨铁人精神 - 天天要闻

一个个石油故事,一首首红色壮歌,一代代不绝传唱。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要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保持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情怀,保持敢闯敢试、忘我拼搏的勇气,保持艰苦奋斗、永不服输的韧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丨铁人精神 - 天天要闻

中国精神

来源:央视新闻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丨铁人精神 - 天天要闻

END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丨铁人精神 - 天天要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丨铁人精神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 天天要闻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确立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了“两个一百年”...
鉴往知来|百团大战:战绩辉煌,永垂史册 - 天天要闻

鉴往知来|百团大战:战绩辉煌,永垂史册

立狮脑山巅,望太行云烟。那座座峰峦如同无言的丰碑,铭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峥嵘岁月、不朽功勋。 7月7日,恰逢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正在山西阳泉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 1940年8月,为粉碎...
第1视点|跟随总书记回望百团大战伟大胜利 - 天天要闻

第1视点|跟随总书记回望百团大战伟大胜利

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阳泉市考察。他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光辉历史,了解当地开展革命历史教育、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等情况。 阳泉狮脑山主峰 形如刺刀的百团大战纪念碑直指苍穹 不远处,...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 天天要闻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焚烧秸秆,常被误认为是千年传统,实则是现代农业的“时代病”。古人用秸秆,少有“一烧了之”的草率,而是千般用法、万种智慧。 从《齐民要术》到《陈旉农书》,从堆肥还田到修筑屋舍,秸秆在古人的手中,是滋养农田的肥料,是遮风挡雨的材料,是饲养牲畜的食粮。焚烧秸秆,绝非古人首要的选择,而是现代化农业发展中人们...
观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不曾忘记的无名之辈 - 天天要闻

观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不曾忘记的无名之辈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血与火的14年抗战,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无数国人在民族危亡时挺身而出,奉献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在抗战相持阶段,湖南是对日战事最多、最惨烈的正面战场之一。当时全省人口3000万,征募的兵...
中国专家一句话吓得印度认怂:恒河以北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 - 天天要闻

中国专家一句话吓得印度认怂:恒河以北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

高志凯和他那句“在恒河画一条线”的说法都火了。有网友还提议,这条线未来就应该叫“高志凯线”。印度人听了可能都懵了,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条线的由来高志凯是一位智库学者,他所说的画一条线,实际上是针对臭名昭著的麦克马
蔡伦造纸术问世:树皮破布如何改写中华文明史? - 天天要闻

蔡伦造纸术问世:树皮破布如何改写中华文明史?

公元 105 年,东汉宫廷宦官蔡伦将一批质地轻薄的 “新纸” 呈给汉和帝。谁也未曾料到,这看似寻常的发明,会成为撬动中华文明进程的杠杆。在此之前,竹简笨重如石,绢帛贵比黄金,知识的传播被牢牢锁在少数人的书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