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被赐死前说了两句话,曹操每次读了都会哭,或许我们错怪他了

2021年03月06日14:27:03 历史 1384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患病,到沙丘已身体不支,最终死在行宫。在临终前,秦始皇遗诏,让公子扶苏从北方边境回咸阳主持葬礼,而这封遗诏被解读为立扶苏为新君。此时,跟随车队的李斯、赵高心生恐惧,对死对头蒙恬蒙毅十分不甘,密谋重新写出诏书,让幼子胡亥继位,并发假诏书赐死扶苏和蒙恬

蒙恬被赐死前说了两句话,曹操每次读了都会哭,或许我们错怪他了 - 天天要闻

秦国一统六国后,蒙恬奉命带30万秦国精锐在北方抗击匈奴。这数年的斗争过程中,蒙恬不但收复大面积土地,还让匈奴后撤上百里,不敢对中原丝毫进犯。而后,蒙恬长期镇守在北方边境,并且修筑长城、要塞和直道(秦朝高速公路)。

蒙恬蒙毅都来自蒙氏家族,这个家族三代效忠秦王,是秦国王室的“死忠”。更值得称赞的是,到蒙恬蒙毅这代,二兄弟一文一武,不但尽力辅佐秦始皇,而且有勇有谋,尽职尽责。

但是,也许是秦始皇的制衡手段玩得太过火,也许是朝堂之上的权力斗争太激烈,蒙氏家族与赵高素来不和,与李斯也谈不上关系好。曾经因为赵高犯罪,蒙毅下令对其处死,两方还结下了“私仇”。这么多年来,虽然秦始皇赦免赵高,可是赵高的心中从未放弃对蒙氏的戒心和仇恨。

蒙恬被赐死前说了两句话,曹操每次读了都会哭,或许我们错怪他了 - 天天要闻

而发动谋反的另一个关键人物是李斯。相国李斯虽然写的一手好字、虽然是法家精英、虽然有着治理天下的手段,但是,李斯却有着一种偏激的价值观,那就是著名的“仓鼠理论”,李斯认为只有合适的环境才能让人生存发达,即使能力再高的人没有合适的环境,必然没有发展没有空间。

这种思维虽然很有道理,但是李斯却没有加入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不论环境还是人,都必须做正确的选择,而不能只因为生存去做盲目的选择。李斯为了自己以后的地位和生存,所以决定同赵高一起密谋,这才制造了这起影响历史的“沙丘事件”。

蒙恬被赐死前说了两句话,曹操每次读了都会哭,或许我们错怪他了 - 天天要闻

此前不久,因为秦始皇下令坑杀方术士,扶苏直言上书,气得秦始皇把扶苏发配到北方监督蒙恬练兵。而随着秦始皇命丧沙丘,赵高和李斯密谋以后,扶苏和蒙恬立即成为必须除掉的目标。所以,二人同时收到了秦始皇赐死的诏书。

扶苏虽然多次顶撞秦始皇,但是他的孝心和对秦朝的忠心却从未有丝毫的偏离。接到诏书后,扶苏当即自尽。而蒙恬不愧是手握30万兵权的大将军,立刻怀疑此事有异。但是,得益于秦朝的权力制度,使者带来的诏书立即发挥作用,蒙恬被卸下兵权,押解到阳周入狱。

蒙恬被赐死前说了两句话,曹操每次读了都会哭,或许我们错怪他了 - 天天要闻

虽然蒙恬不服赐死的命令,但是已经身不由己。没有兵权、没有武器,他就犹如一介草莽,不能掀起任何波澜。据《史记蒙恬列传》记载,蒙恬在临死前说了两句话:

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祖父、父亲,再加上兄弟二人,不知为大秦积攒了多少功绩。现在,曾经手握30万大军的自己,竟然会深陷牢囚。虽然自己有能力背叛,但是,自己却做不出这样违背家族大义的事。因为,自己不敢辱没了祖辈的教诲,也不敢忘记几代秦王对蒙氏的信任和恩情。

随后,蒙恬含冤自尽。

蒙恬被赐死前说了两句话,曹操每次读了都会哭,或许我们错怪他了 - 天天要闻

其实按照秦朝的权力制度,在使者宣布秦始皇遗诏那一刻起,蒙恬已经注定了必死的结局。即使蒙恬当场反叛,除非他有所准备和蓄谋,否则手下的将领和士兵都会因为惧怕秦朝法律的连坐和严苛而退却,从而导致反叛失败。

但是,从忠心耿耿的三世武将,到一句话就送入大牢的囚徒,蒙恬自然心中极为愤怒、不甘和冤屈。而蒙恬的死也导致了秦朝失去重要将领,王朝自断臂膀。后来,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进攻咸阳,都因此受到极大影响。

400多年以后,公元205年,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人物对于蒙恬的事非常伤心,竟然哭泣不止,这个人就是三国霸主之一的曹操。

蒙恬被赐死前说了两句话,曹操每次读了都会哭,或许我们错怪他了 - 天天要闻

根据三国志记载:

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在这里,曹操的意思是说:蒙恬三代人的忠心让我感触很深,每次读到这里,都伤感流泪啊。那么,为什么曹操看到蒙恬说的这两句话,如此伤感,甚至要达到每次读了都会哭的情形呢?难道真的是曹操被蒙恬的忠心所感动,想想自己的处境,有感而发吗?

其实,在曹操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正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击败袁绍大军之后,逐步消除袁绍的残余势力,此时乘势而发,逐渐做大。而赤壁之战的大败还没爆发,曹操通过一篇慷慨激昂、感情浓烈、气势恢宏的《述志令》向汉献帝、向朝中大臣、向其他各方势力宣扬自己的主张。

蒙恬被赐死前说了两句话,曹操每次读了都会哭,或许我们错怪他了 - 天天要闻

曹操想表明,我虽然现在位高权重,虽然兵权在握,虽然天子都听我的,可是我的目的是为了匡扶汉室。如果我卸掉兵权,那么不但曹家要遭殃,整个国家都有危险。汉室好不容易恢复的秩序又要乱作一团。我可不是为了虚荣,我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世人常说,曹操是一代奸雄。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大逆不道之举,更是因此受到天下各方势力的打击和声讨。就连蜀汉的刘备、诸葛亮,也一直以此来攻打曹操:虽然都是匡扶汉室,可是这个“曹贼”是在窃国。

那么,历史上的曹操真的是打着冠冕堂皇的幌子在做阴险的窃国坏事吗?对此,有的学者要问一句:我们冤枉你了?在这篇“述志”以后,曹操让自己的儿子们封侯,但是主动退回三个县的封地,以此表达自己的忠心。可手中的兵权一点也没放松,又抓紧开启战争。

蒙恬被赐死前说了两句话,曹操每次读了都会哭,或许我们错怪他了 - 天天要闻

且不说曹操在掌控献帝时是多么的霸道,也不说曹操发号施令犹如皇帝亲临一般,就说曹操给汉献帝送去那碗肉汤,就是足足救了这位汉室最后皇帝的一命。有人说,曹操救汉献帝,就是为了增加筹码。可是,现在想想,如果曹操真的没有管汉献帝,让汉朝的皇帝提前几十年死于非命。那么,天下会是一个更加和平的、安静的局势吗?结果是否定的。那会更加混乱,会加剧诸侯割据,让战争发生的更加猛烈。

有人说,曹操到死也没篡位当皇帝,尽管要实现这一点他只需要动动嘴皮子就行。从这点来说,曹操确实是忠心的。其实这个说法很有道理!曹操前期靠着汉献帝获得名望和权力,或者因为自己挟天子,才有了足够的声势吸引人才和招募士兵。

可是后来,当曹操足够强大时,他仍然没有谋朝篡位的行动。虽然我们不知道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可是曹操为什么不踏出那成为天子的一步呢?

蒙恬被赐死前说了两句话,曹操每次读了都会哭,或许我们错怪他了 - 天天要闻

根据《三国志》记载,曹操是汉朝相国曹参的后人,他父亲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曹操虽然聪明好学,放荡不羁,可是从最开始就在汉朝的官场升迁,并且受到父亲曹嵩的影响。所以,曹操从骨子里也养成了一些对汉朝的归属感。

曹操说要匡扶汉室,说要“迎天子”,相信是有可信度的。除了外界诸侯们的威胁和各地对他忠诚的怀疑以外,曹操没有登上皇帝的位置,相信这与他对汉朝的归属和寄托是分不开的。

所以说,曹操在乱世中也许真的曾利用挟持天子的机会做过让自己获利的事,可是他的内心中也许真的有一个匡扶汉室的计划和目标。

蒙恬被赐死前说了两句话,曹操每次读了都会哭,或许我们错怪他了 - 天天要闻

当曹操看到蒙恬三代忠心耿耿的效忠秦皇,可是还落得一个冤死的下场。而自己也是三代忠心汉室,可是还要落得一个“谋朝篡位”的骂名,顿感冤枉,伤感哭泣。看到这里才发现,或许我们错怪了他,错怪了这位心怀天下的“忠臣”。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 天天要闻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荆汉运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专家团队提出来建设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专家团队为何要提出建设荆汉运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彻底解决长江中游地区的河道弯道太多的航运瓶颈问题,以提升我国第一大江河长江的运输效率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 天天要闻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端午纳福#1937年7月7日,那个被血与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深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之上。88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卢沟桥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尊石狮,都在静静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七七”事变,不仅是全面抗战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新华社记者黎云1942年的一个夜晚,一条小船从维多利亚湾悄然驶出。船上乘坐的,有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著名诗人柳亚子。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同心振乡,同心燃梦”团队来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参观学习。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走进何叔衡故居,团队成员们仿佛穿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作者 杜燕 周锦麒 烈日下,卢沟桥上,已不见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游客讲述抗战历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90后”——郑然。 接过93岁爷爷郑福来的“历史接力棒”,郑然站在桥头,向过往游客讲述铭刻于古桥的抗战历史与不屈精神...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 天天要闻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戏剧,主人公黄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岁,头发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终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两个月,每天晚上7点到9点,趁着这段最安静,也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黄石文坐在养老院5楼的房间里,一字一字讲出过往人生,面前的电脑将他...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在盐城举行 - 天天要闻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在盐城举行

中国日报7月7日电,以"本土根基与人类情怀"为主题的"水乡生态 文学点亮"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近日在盐城草房子文学馆举行,标志着"我心中的乐园——世界儿童文学草房子之旅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由生命树文化促进中心、中共盐城市盐都区委宣传部主办,江苏大纵湖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盐都,这片位于长三...
明明黄河比长江短,为何却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 天天要闻

明明黄河比长江短,为何却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明明比长江短,为何被称为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像中国一样,独占两条河流究竟有多难?黄河vs长江数据显示,黄河全长5464公里,比6300公里的长江短了836公里,更扎心的是,长江年径流量9600亿立方米,是黄河574亿立方米的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