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陷阱
我看过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何以为家》,讲述了一个平民窟里的故事。男孩赞恩出生在黎巴嫩首都的一处贫民窟,他的父母是难民贫民,家里有7个孩子,他是老大,他们一家人住在狭窄的房子里。
由于父母长时间不在家,年近12岁的赞恩肩负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而且白天还到去杂货店打工。后来为了钱,他的父母把家里的一个妹妹卖掉了,赞恩非常难过,逃离了自己的家。最后,赞恩起诉了他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他。
对于穷人来说,生孩子就像买彩票一样,因为永远不知道哪张彩票会中奖,所以他们能做的就是多生,这样中奖的概率就会大一些。
于是,穷人就陷入了恶性循环,越生越穷、越穷越生,这就是生育陷阱。
教育陷阱
伴随着生育陷阱,随之而来的就是教育陷阱。
明明家里已经很穷了,当父母的根本没心思在意孩子的学习,甚至有些家庭已经负担不起孩子的学费。而且在比较偏远的地方,父母还会重男轻女,让男孩一直读书,即使他的学习并不好。而女孩,一般读到初中就不会再读了,要出去打工赚钱。
这样的教育理念非常不好。
认知陷阱
就这样,在生育陷阱、教育陷阱之后,穷人就掉进了认知陷阱。其实不仅是穷人,连普通人都一样,一生中会遇到各种陷阱,因为盲目,就像盲人摸象,摸到了什么就是什么,除非象群里能出现一头粉色的大象。
要如何摆脱贫困,富裕起来呢?答案就在大脑的认知里,如果真的能出现一头粉色大象,那这头粉色大象就拓宽了大脑的心智。
在印度北部某农耕区域,有学者分别对丰收以前的农民,和丰收以后的农民,进行智力测试。
结果显示,在丰收之后,农民的智商会增加了14个单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是因为他们拥有的财富发生了变化。
即使是同一个人,贫穷导致的匮乏,也会导致他的智商受限。所以,是贫穷限制人的思维宽度,也就是同时间处理多个事件的能力,并且,贫穷还会消耗人的精力,让行为模式缺乏长远的眼界。
人如果长期处于贫穷的状态,根本无暇做出长足的打算,所以穷人总是陷入“贫穷循环”之中。他们缺乏获取有效信息的渠道,即便他们得到了有效信息,他们也会进行错误的判断。
直接给穷人钱,能让他们摆脱贫穷吗?
这是一个经典的问题:如果直接给穷人钱,到底能不能使穷人摆脱贫困?很多人潜意识认为,不能,为什么?因为穷人有穷人思维,即便给了钱,过几年还是穷。
但是很遗憾,有三位诺贝儿奖的得主告诉世人:给钱有用。
一个名叫劳伦斯的农民,他一直以种地为生,但是由于没有钱购买化肥,他农田的产量一直提升不上去。产量上不去劳伦斯就赚不到钱,就更不可能买得起化肥,就这样,他走进了不可避免的恶性循环。
然而有一天,劳伦斯免费得到了慈善组织的一份化肥,当年他的收成是前几年的很多倍,他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收入。然后他又用收入购买了足够的化肥,从此摆脱了贫困的处境,跳出了“穷人循环”。
有些人总是说阶层固化,其实要实现阶层跨越,关键就是扩大脑里的信息带宽,也就是通过这5个渠道:
1.选择工作,可以选择信息流通一点的工作,太闭塞的环境获取不到有效信息。
2.保证有稳定的现金流,这样不至于影响你对生活的判断能力。
3.节制消费,一定要存钱,很多不必要的消费都可以减少,当你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就会有更多人生选择的权利,这一点毋庸置疑。
4.读更多有深度的书籍,多读高价值的文章,保证有效的信息输入。
5.认识比自己价值高的人,这样获得有效信息的概率会更高。
贫穷拿走了他们的未来
有一部纪录片《人体器官交易实录》,讲述了那些自愿贩卖自己的器官的人的故事。他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对于他们来说,一个肾是从贫穷的深渊逃脱的唯一道具。
他们割掉自己的一个肾,就可以卖1000美金,这通常意味着是他们两年的总收入。然后他们再回到家乡,买车子、房子,娶老婆、生孩子,生活似乎变得更加美好。对于他们来说,穷才是最可怕的癌症,所以少一个肾又能算什么呢?
贫穷不止限制了一个人的想象力,还悄悄拿走了他们的未来。
最后,请理解穷人的辛苦与不易,他们穷并不是因为他们蠢和懒,而且,请反思自己所处的阶层存在哪些陷阱。
我是@槽点点,欢迎关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