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是灵魂伴侣,越容易分开?

2025年06月18日23:40:31 情感 9051
为什么越是灵魂伴侣,越容易分开? - 天天要闻


越来越多人开始追求“灵魂契合”。


电影《花束般的恋爱》中,年轻的男女主角一见如故,兴趣、喜好都非常相似,都会把不用的耳机卷成一团、把电影票根当作书签,甚至连脚上穿的帆布鞋都一模一样。女主第一次去男主家时,惊讶地指着书柜说:“这根本就是我的书柜嘛!”

日常生活中,许多年轻人也同样乐此不疲地将小细节当作亲密关系的试金石。

“你是 infj,ta 是 istj,你们很难走到最后。”

这句玩笑的背后,隐藏着很多现代人共有的心理症结:我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极小的偏好,判断对方是否为理想伴侣。

为什么越是灵魂伴侣,越容易分开? - 天天要闻

《 花束般的恋爱 》


“灵魂伴侣”的概念从未像今天这样被热烈地讨论和追逐,却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容易破碎。人们抱持着浪漫的期望进入关系,却屡屡在日常的平凡与细碎中失望离场。


为何微小的品味偏好在现代亲密关系中变得如此重要?所谓的“灵魂伴侣”,到底是真理,还是一场幻觉?


 01 

爱情现代病:
你最好“爱我所爱”

很多人觉得,最浪漫的爱情瞬间发生在深夜的咖啡馆,对方刚巧也读过你最爱的那本冷门小说,懂得那首你在播放列表里循环百遍的歌。


现代爱情里,这种微妙的偏好,或许更准确一点地说,这种对兴趣偏好和文化消费的极致个性化倾向,被称之为“微型口味”。


就如社交媒体上广泛流传的那句,“如果对方喜欢香菜或者讨厌芹菜,那我们根本不可能做朋友,更别提成为恋人”。听起来有些荒唐,但这种现象却真实地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


美剧《黑镜》第 4 季中有一集《hang the dj》,人们依靠算法精准地寻找灵魂伴侣,甚至给每次恋爱设定有效期,以此逐步接近所谓“100% 契合”的灵魂伴侣。这些极端设定,正是现代人的生活写照。


我们害怕浪费时间,更害怕浪费感情,仿佛只要算法足够精准,就能从一开始便找到完美的关系,不再失望受伤。


为什么越是灵魂伴侣,越容易分开? - 天天要闻

《 黑镜第四季 》


英国作家、哲学家阿兰·德波顿曾聊到一个令人心酸的观点:我们所爱的,往往不是对方真实的模样,而是我们自己投射在对方身上的理想化想象。 当我们将爱意建立在这些小细节的完美重叠上时,这种想象便变得尤为脆弱 [1]。


法国社会学家让-考夫曼也提出过一个诙谐而深刻的比喻,称之为“牙膏理论”。


他说,夫妻或情侣之间,牙膏怎么挤、怎么盖盖子、放在哪里,都会成为日常争吵的导火索  [2]。这些细节冲突的本质,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自我主体性的反复确认。当对方的小习惯与我们不同时,我们感受到的不只是日常琐碎的不便,更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冲击与挑战。


“为什么你就不能像我一样从底部挤牙膏?”这句话背后的真正含义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对生活有同样的理解?”


 02 

我们喜欢的是自己,

还是他人?


你有没有发现,当下我们的社交账号关注的人越来越多,但现实中能聊得来的却越来越少。


大家兴奋地在社交媒体上高喊:“天哪!你也爱这个?咱们就是同类人!”同时,毫不犹豫地屏蔽掉和自己观点不同的人。


日本社会学家宇野常宽将此称之为“岛宇宙”:每个人都活在由兴趣组成的小小星球上,仿佛随时准备好关起大门,不让异见者靠近 [3]。


随便打开一个软件,mbti 性格类型、豆瓣收藏的电影书籍清单、关注的生活方式博主,恨不得一眼就识别对方是不是和自己同一个宇宙的居民;交友/约会 app 成了兴趣匹配的赛场,所有人都被简化成了一系列标签,就像去超市挑选商品一样方便。


我们热衷寻找的所谓“灵魂伴侣”,也许更像是在寻找另一个自己:相同的品位、类似的观念,甚至连讨厌的东西都必须一致。


换句话说,我们爱的可能不是别人,而是魔镜里的那个理想自我。


为什么越是灵魂伴侣,越容易分开? - 天天要闻

《 廊桥遗梦 》


《纽约时报》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专栏,描述着人们进入爱情的许多种方式。其中一篇的作者问了这样的问题:你是怎么知道你已经坠入爱河的?这是答案之一:


36 岁的保罗·拉斯特是一名 netflix 热门爱情剧《爱情二三事》的编剧与导演,他年轻时一直梦想遇见一个和自己一样热爱地下朋克摇滚的伴侣,“一个拥有艺术家精神的人”。


多年之后,在洛杉矶一场无聊而喧闹的生日派对上,他躲进了厨房,意外地遇到了莱斯利·阿尔芬,一个同样热爱朋克摇滚的作家。


“我们看对了眼,聊上了头,”拉斯特回忆道,“她是那样聪明,那样美丽,令我觉得不可思议。” [4]

听起来似乎是灵魂伴侣的标准剧本。


这种现象也越来越常见。《冷亲密:为什么爱越来越难》作者 eva illouz 指出,现代人对灵魂伴侣的定义,似乎成了某种条件化、标准化、可量化的商品。它更多是建立在消费品位的相似性上,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情感连结  [6]


不过,在现实面前,这种故事很难被写下去。心理学家 finkel 等人的研究表明,这种兴趣匹配能瞬间创造出强烈的亲密感,却往往缺乏维持长期关系真正需要的东西,比如宽容、耐心和适应彼此差异的能力 [5]。


没错,一旦这些共享领域不再存在——当你开始喜欢听情感频道的播客,ta 却沉迷理财课程——你们之间的距离就被逐渐拉开了。


而这道裂缝不是立刻破裂的。它是一点点积累,藏在“我们好像没话题了”的沉默里。


 03 

为何灵魂伴侣反而容易破裂?


一开始,他们真心相信是彼此的 the one。


三联生活周刊的一篇文章《我和“灵魂伴侣”离婚了》,讲述了一对曾被旁人艳羡的夫妻——小河和陆扬。他们起初因精神世界极致契合而深深吸引,然而,婚后的生活很快暴露了现实的差异:


小河坦言无法接受陆扬“每天晚上看球赛、喜剧,只想简单快乐地活着”的态度。在她看来,那并非生活本应有的模样。她需要不停地前进,需要“每天比前一天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可陆扬却疲倦地表示只想安稳地生活,精神世界不需要每天都焕然一新 [9]。


阿兰·德波顿在《爱情笔记》中写道:“我们误以为伴侣是自我实现的工具,而非独立个体。”[10]


很多关系的结束,都不是轰轰烈烈的瞬间,而是在某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突然发现彼此竟然已经如此陌生(其实是不一样的人)。很多“琐碎”的事情最后都佐证了对方不再是最初想象中那个跟自己灵魂一致的人。


eva illouz 在《爱的终结》里,用“侵蚀”(erosion)这个词来描述这种过程:微小事件不断积累,直到被受访者形容为再难以维系的那一刻,就“再也回不去了” [7]。


为什么越是灵魂伴侣,越容易分开? - 天天要闻

《 花束般的恋爱 》


嫁给作家菲利普·罗斯的著名女演员克莱尔·布鲁姆,曾这样描述罗斯宣布想要离婚的场面:


“你为什么对我这么生气?”我努力表现得平静。


菲利普继续对我说道,一直说了两个小时,几乎都没有停下来喘息:


他说我说话的声音太轻了,让他觉得非常疏远,他觉得我是故意那么跟他说话的。他说我在餐馆里表现得很奇怪,一直盯着手表,自言自语地哼哼。


他说我在他生病的时候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在他住院做开胸手术的时候都找不到护士,害得他不得不在走廊上跑来跑去地找……[8]

 04 

差异的重要及美妙

最初坠入爱河的时候,所有细节的契合都像奇迹一般美妙。两个人爱同一本书、看同一部电影、讨厌相同的蔬菜,甚至去到咖啡店里,点的都恰好是同一产区的咖啡豆。


但这并非关系的真相。关系心理学研究指出,人和人之间本就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差异,这是亲密关系的常态而非特例。


偶尔的一些莫名其妙小摩擦,比如洗衣机到底要不要分类洗、窗户为什么总关不紧、猫粮是不是应该买进口款……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能带来新的冲突。


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在对大量情侣长期跟踪研究后发现,约 69% 的亲密关系冲突属于“永久性冲突”,也就是说,这些差异并不会随着时间消失,而将持续伴随伴侣双方一生 [12]。


真正的亲密,并不在于完美无缺的默契,而恰恰在于你是否愿意接受对方那些“不那么合拍”的小习惯。


正如阿兰·德波顿在《人生学校》里说:“真正长久的亲密关系,不是两个灵魂完美重叠,而是在看清彼此的不完美之后,仍然愿意温柔地相处下去。”[11]


我的一对情侣朋友,女生每个周末只要有空就会去徒步,而男生却是那种能够一整天待在家里,宁愿望着窗外发呆的人。最开始,他们都曾试着去喜欢对方的爱好,女生陪他在家,结果几小时后就坐立不安;男生勉强穿上登山鞋,回家却疲惫得什么话都说不出。


后来他们意识到,与其强迫对方融入自己的世界,不如各自安心待在自己喜欢的地方。于是,她继续外出冒险,他依旧安静地待在家里,晚上一起吃饭时,交换着一天发生的小事。


我调侃她,你俩可一点都不“灵魂伴侣”。


她说:“我向往的亲密,不是非得喜欢一样的东西,而是当我从外面回来,跟他说我遇见了什么样的风景;他也会告诉我,今天在家看书时读到的某段印象深刻的内容。这种分享远比单纯地喜欢同样的东西要真实得多。”


差异不是遗憾,而是关系里的留白。它让我们对彼此始终保持好奇,也始终愿意靠近。


为什么越是灵魂伴侣,越容易分开? - 天天要闻
《 老友记 》

写在最后

    其实我们终其一生寻找的,并非那个与自己完美契合的“另一个我”,而是愿意在看清差异后,依旧温柔地站在身边的人。


    don’t fall in love, rise in love.


    作者   四月
    责编   罗文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暴雨夜,女孩与迷路父亲“失散”;过路夫妻暖心相助 - 天天要闻

    暴雨夜,女孩与迷路父亲“失散”;过路夫妻暖心相助

    7月1日晚,大连体育中心主场馆外暴雨如注,电闪雷鸣中,一名身穿蓝色球衣的少女孤身站在黑暗中哭泣。她与前来接她的父亲因信号中断、场地不熟而“失散”。正当她无助之际,路过的摄影师李正彦夫妇主动停车相助,冒雨驱车辗转10多分钟,最终让父女二人团聚。面对网友的称赞,这对“90后”夫妻却说:“每个大连人都会这么做。...
    男友开车致女友截瘫,后全家失联!25岁姑娘绝望哭诉:谁来救我? - 天天要闻

    男友开车致女友截瘫,后全家失联!25岁姑娘绝望哭诉:谁来救我?

    一场车祸毁一生:25岁女孩高位截瘫,男友一家集体“消失”2025年4月5日,甘肃白女士的人生被彻底改变——男友张某某驾车时疑似分神驶入对向车道,与一辆大货车迎面相撞。事故导致白女士脊髓损伤、高位截瘫,而张某某及其家人仅受轻伤。事故现场 图片来自上观新闻更令人心寒的是,据白女士称张某某最初承诺“结婚+终身照料”...
    过期糖果——致所有不甘过期的爱情 - 天天要闻

    过期糖果——致所有不甘过期的爱情

    第一节:燃烧的甜蜜我们是被时光遗忘的火焰,两颗拒绝融化的糖——在命运的玻璃柜里,用甜腻的反抗,灼烧每一寸陈旧!看啊!包装纸剥落处,不是霉斑,是血管般暴起的糖霜!我们的甜,早被烈日晒透,却比任何新品都更烫喉!第二节:黏连的宣言你说我们像被遗弃
    人活着普通人都是在混日子 - 天天要闻

    人活着普通人都是在混日子

    其实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普通人都是在混日子,如果你不信的话就问问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做了多少惊天动地的事,我们现在都是退休的人了,年轻时干过和普通人不一样的大事没有,如果说不出来就是一直在混日子,到现在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而活。
    女生愿意接受你的礼物说明什么?3 个维度解读她的心思 - 天天要闻

    女生愿意接受你的礼物说明什么?3 个维度解读她的心思

    女生愿意接受你的礼物说明什么?满心期待送出礼物,女生收下的那一刻,心里既开心又疑惑:她到底是咋想的?别迷茫!女生接受礼物可不只是收东西这么简单,背后藏着不少小心思。从这 3 个维度分析,帮你读懂她的真实态度!一、看关系!
    50岁之后,善待自己,富养自己,学会爱自己,养成这6个好习惯 - 天天要闻

    50岁之后,善待自己,富养自己,学会爱自己,养成这6个好习惯

    #晒图大赛#如果人生三万天,到了五十岁之后,人生已经走了一大半的时间。年轻的时候,总觉得来日方长,总觉得自己有的是时间。等到了五十岁之后,看着身边有些认识的人,突然之间,就消失在人海,就会明白:人生无常,生命脆弱。经历过世间冷暖,也品尝了人
    抉择之间 刻画怎样的自己 - 天天要闻

    抉择之间 刻画怎样的自己

    ◎邱岳 《给青年叛逆者的信》,近些日子读到最喜欢的一本书。作者希钦斯被誉为当代著名的新闻记者和专栏作家之一,是一个苛刻的批评者,嘴毒手狠。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他的....
    马克龙的甜蜜遭72岁爱妻无视,转向威廉“寻安慰”,还送凯特吻手礼 - 天天要闻

    马克龙的甜蜜遭72岁爱妻无视,转向威廉“寻安慰”,还送凯特吻手礼

    当地时间7月8日,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在温莎城堡,接待了到访的法国总统埃玛纽埃尔·马克龙和布里吉特·马克龙。据报道称马克龙夫妇将对英国进行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通常情况下他国元首来访,英国君主都会在位于伦敦市区的白金汉宫进行招待,但这一次却选择了温莎城堡,也是出于多方面考量的。首先就是白金汉宫目前正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