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開國功臣徐達,真的是被朱元璋以蒸鵝殺害的嗎?

2021年01月24日01:00:03 歷史 1809

說起徐達,大家都應該知道,他是大明王朝的第一開國功臣,自從朱元璋起兵就一直伴隨他左右,東征西討,屢立戰功,並作為主帥帶兵攻佔了元大都,為明朝的建立和政權的鞏固記下了汗馬功勞。

但他最為後人津津樂道的,還是他的死因。如今在民間廣為傳播的是徐達生了背疽,據說只要吃蒸鵝就會加重病情甚至死亡。朱元璋知道以後,馬上御賜蒸鵝給徐達,徐達知道朱元璋要殺他,於是含淚當著使者的面把蒸鵝吃完,不久後便病發身亡。

明朝第一開國功臣徐達,真的是被朱元璋以蒸鵝殺害的嗎? - 天天要聞

徐達吃蒸鵝

那麼,徐達吃蒸鵝而死真的是歷史的真相嗎?

1.「蒸鵝致死」的歷史出處在哪?

「送蒸鵝」這個故事最早的出處,是在明代中葉徐禎卿所著的野史筆記《翦勝野聞》中,但也只記載朱元璋賜給了徐達食物,並沒有說就是蒸鵝。清代的《四庫總目提要》說,《翦勝野聞》這本書里的內容,一點都不可信,「書中所紀,亦往往不經」。

清代趙翼的《廿二史札記》也轉述了「賜食」這個故事,並加工為「賜以蒸鵝,疽最忌鵝」,但趙翼是把這個故事作為「傳聞無稽之談」來講的,可是沒想到傳着傳着,後人竟真的把這當成了史實了。

後來明史專家吳晗寫《朱元璋傳》時倒是採用了這個說法,可是他也沒能拿出可靠史料來源來證明這個說法。

明朝第一開國功臣徐達,真的是被朱元璋以蒸鵝殺害的嗎? - 天天要聞

吳晗《朱元璋傳》

2.「蒸鵝致死」究竟是不是歷史真相?

最具權威性的史料《明史》是這麼記載徐達之死的:「十七年,達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達長子輝祖齎往勞,尋召還。明年二月,病篤,遂卒,年五十四。」這裏面只是說了朱元璋派徐達的兒子去看患病的徐達,並把他從北平召回了南京養病,完全沒有「賜蒸鵝」的記錄。《明史》是清朝的張廷玉等人編的,如果朱元璋真做了這麼不地道的事,張廷玉他們完全沒必要替他隱瞞。

而且背疽在古代就是不治之症,三國的劉表、後唐的李克用等人都是死於此病,如果朱元璋真想讓徐達死,坐等他病死就可以了,完全沒有必要多此一舉,讓自己背負上「殺功臣」的罵名。

而且徐達當時的兩個兒子還掌握了兵權,如果朱元璋真的要殺徐達的話,那也得斬草除根,可是朱元璋並沒有這麼做,不僅讓徐達長子徐輝祖繼承了他魏國公的爵位,而且還追封徐達為中山王,配享太廟。朱元璋對徐達的死也悲痛欲絕,甚至停上早朝,怎麼看都不像是要殺害徐達。

明朝第一開國功臣徐達,真的是被朱元璋以蒸鵝殺害的嗎? - 天天要聞

徐達墓

3.「蒸鵝致死」有科學依據嗎?

我們中醫在進行診療時,對很多病症都是有一些注意和禁忌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忌食發物」,可是我們所知道的「發物」,一般都是魚蝦等海鮮,鵝肉難道也是發物?

明朝第一開國功臣徐達,真的是被朱元璋以蒸鵝殺害的嗎? - 天天要聞

蒸鵝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曾記載說鵝肉氣味俱厚,為肥甘之物,容易加重濕熱之氣,並稱「動風發瘡,莫此為甚,火熏者尤毒。」若按照這種說法,徐達吃了鵝肉,確實可能會使他病情加重。從這一點看來,編故事的人應該對中醫學知識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醫學書里也並沒有記載「背疽忌吃鵝肉」,有些書只是記載患疽癰的病人不宜食用鵝肉。而且也有中醫學說認為,鵝肉性平味甘,能夠益氣補虛,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

就算退一萬步說,背疽者真的忌食鵝肉,徐達僅食用一次對於病情的影響也是有限的,其病情絕不可能像傳說中那樣急轉直下。

4.徐達到底是怎麼死的?

我們都知道,徐達20歲出頭就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戰,前後長達30多年,長年軍旅生活的風餐露宿、飲食無節、起居無常對他的身心健康是有着巨大的傷害的,到老了以後,抵抗力下降,發疽也是很正常的事。

而且徐達在生命的最後幾年,整個大明王朝的政治氛圍是很恐怖的。當時的丞相胡惟庸獨斷專行,使朱元璋深感大權旁落,為了鞏固皇權,朱元璋直接誅殺了胡惟庸九族和很多下屬,並廢除了「丞相」這一職位。當時位高權重的徐達肯定也會擔心自身安危,這樣如履薄冰、朝不保夕的精神壓力也會對他的健康造成很大傷害,在他已經患背疽的情況下,無疑會加速他的死亡。

明朝第一開國功臣徐達,真的是被朱元璋以蒸鵝殺害的嗎? - 天天要聞

胡惟庸案

5.徐達之死為什麼會演化為「蒸鵝致死」?

這主要也是朱元璋殺功臣殺得太過了,被封為公侯的34名開國功臣,僅有湯和等數人得以善終,而且胡惟庸案、藍玉案、空印案、郭桓案這幾件大案下來,受牽連而死的人員多達數十萬。而且他還設立了「錦衣衛」這樣的特務組織,搞得人人自危,自然會引起後人的反感。

所以後人寫了不少文學作品來諷刺朱元璋,比如和「賜蒸鵝」齊名的「火燒慶功樓」,就寫了朱元璋專門建成了一座慶功樓,把開國元勛全請過去赴宴慶功,然後便放火燒樓,赴宴功臣以及侍衛宮女數千人,全部葬身火海。雖然這純屬是杜撰,但也能看出廣大人民的態度。

明朝第一開國功臣徐達,真的是被朱元璋以蒸鵝殺害的嗎? - 天天要聞

晉劇《火燒慶功樓》

朱元璋作為皇帝,想要鞏固皇權的心情我們完全可以理解,但他完全可以像趙匡胤那樣「杯酒釋兵權」,讓這些開國元勛頤養天年,他卻大開殺戒,而且還設立特務機構,使得明朝這兩百多年來恐怖的政治氛圍一直驅之不散,也就不能怪大家這麼黑化他了。

我是@帝哥說史,如果您喜歡我的內容,請多關注支持哦,更歡迎關注我的同名微信公眾號,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

#歷史真相官#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董某輝和他的銀河護衛隊,堪比公害! - 天天要聞

董某輝和他的銀河護衛隊,堪比公害!

打着董某輝粉絲名義成立的銀河護衛隊,四處舉報那些對董宇輝發出質疑和抨擊的博主,如果這種現象再不加以制止,必將對整個網絡環境和輿論環境造成惡劣的影響和惡性的循環。董某輝是樹立起來的典型,但是不代表他就沒有缺點,也不代表他完全在聖壇之上。
端王:我鑄了最好的錢幣,難道還是不務正業?聖宋元寶 - 天天要聞

端王:我鑄了最好的錢幣,難道還是不務正業?聖宋元寶

荒誕世界裏,發生着這樣一場荒誕對話:群臣:端王,明天你去做皇帝。端王:我不會做皇帝呀,我沒學過。群臣:就是你不會,才選你做皇帝。端王:那我當了皇帝該幹些啥?群臣:隨便你,只要不幹皇帝的正事,你愛咋玩咋玩。端王:還是不行,我不做事我怕你們貪我
翻遍全網,已找不到幾個像樣的雍正通寶 - 天天要聞

翻遍全網,已找不到幾個像樣的雍正通寶

(清·雍正通寶)首先要強調,雍正通寶並不少。不僅僅是明確記載的85億6千萬文鑄量,多於歷史上的大多數銅錢品種。(前面提到的宣德通寶也才1億文),現存世的數量,也同樣算作常見的古錢。
從胯下之辱到千金一飯:看韓信如何將恩情淬鍊成傳奇 - 天天要聞

從胯下之辱到千金一飯:看韓信如何將恩情淬鍊成傳奇

秦末的淮水河畔,寒風裹挾着碎冰拍打在岸堤上。韓信蜷縮在蘆葦叢里,腹中飢餓如烈火灼燒,他摸了摸腰間早已銹跡斑斑的青銅劍 —— 這是他唯一的體面,也是他最後的倔強。曾經的世家子弟,如今卻要靠着釣魚換錢果腹,若運氣不好釣不到魚,便只能在河邊挨餓。
黃橋決戰後,為何毛澤東預言粟裕「必成大器」? - 天天要聞

黃橋決戰後,為何毛澤東預言粟裕「必成大器」?

1940年深秋的蘇北平原,7000名新四軍戰士正面臨16萬國民黨軍的合圍。指揮部里,34歲的粟裕伏在地圖上,鉛筆划過黃橋鎮外的每一道溝壑——這個連軍用地圖都未標註的小鎮,即將成為改寫中國抗戰史的關鍵坐標。
抗戰結束後,假如不打解放戰爭,為何中國將走向深淵? - 天天要聞

抗戰結束後,假如不打解放戰爭,為何中國將走向深淵?

1945年秋,重慶談判桌上的煙灰缸里堆滿煙蒂。毛澤東與蔣介石相對而坐,背後是八年抗戰尚未散盡的硝煙,眼前是四萬萬同胞對和平的殷切期盼。當《雙十協定》墨跡未乾時,蔣介石卻在日記中寫道:「共黨之要求,無異於要我自縛雙手。」一年後,中原大地重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