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問題一直是中國人繞不開的話題,兩岸關係的分分合合牽動着億萬人的心。
最近,台灣知名學者邱毅拋出了一句重磅話:台灣島內反對統一的人佔九成以上。這話一出,立馬炸開了鍋,大家議論紛紛。
與此同時,蔡英文早年一句「一個中國是唯一選擇」的表態也被翻了出來,但她後來的立場卻來了個180度大轉彎。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邱毅是誰?他的「九成」說法有啥依據?
邱毅不是啥泛泛之輩,在台灣政壇和學術圈都挺有名的。
邱毅當過「立法委員」,還做過新黨主席,以說話直、敢懟人出名。他對兩岸關係研究很深,經常發表一些讓人眼前一亮的看法。
這次他說台灣反對統一的人佔九成以上,不是隨口一說,而是基於他多年觀察台灣社會得出的結論。
那這「九成」到底是怎麼來的?邱毅沒給出具體數據來源,但從他的發言來看,他是想通過這個數字點出台灣民意的一個大趨勢。
台灣跟大陸1949年分開後,兩岸走了完全不同的路。台灣在經濟上搞出口導向,文化上受日本、美國影響挺深,政治上又弄了個「民主化」。
這幾十年下來,島內民眾的身份認同跟大陸漸行漸遠。尤其是年輕人,很多壓根沒把「統一」當回事。
仔細看看,台灣的教育和媒體也起了大作用。台灣的歷史課本里,對兩岸關係的描述跟大陸完全不一樣,強調台灣的「獨特性」,甚至把大陸塑造成對立面。
地理課上也是,台灣被單獨拎出來講,潛移默化中讓學生覺得「台灣是個獨立的地方」。
媒體就更不用說了,報道大陸時負面新聞佔主流,什麼「大陸經濟不行」「大陸威脅台灣」之類的標題滿天飛。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台灣人,對統一有抵觸心理不奇怪。
不過邱毅也說了,反對統一不等於支持「台獨」。這話有道理。台灣人里有一大群是「中間派」,他們既不想統一,也不支持「台獨」,就想維持現狀,過自己的小日子。
這群人特別多,尤其是在30到50歲的中青年裡。他們怕統一後台灣的自由沒了,怕「台獨」後打仗,覺得現在這樣挺好,不折騰、不冒險。
但「九成」這個數字是不是誇張了?全網查下來,沒找到啥民調直接支持這個說法。
像「台灣民意基金會」2022年的調查顯示,反對統一的比例大概在60%-70%之間,具體看問題怎麼問。要到九成,可能得把「維持現狀」的人也算進去。
邱毅可能是想用這個誇張的數字敲敲警鐘,提醒大家台灣民意離統一有多遠。
蔡英文的立場為啥變了?
再來說蔡英文。她是台灣政壇的風雲人物,2016年和2020年兩次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手握大權。她早年的表態跟現在完全是兩碼事。
2000年,蔡英文還在「陸委會」當頭頭時,被「立委」朱鳳芝逼問是不是中國人,她當時說了:「我是念中國書長大的,受的是中國式教育。」還明確表示「一個中國是唯一選擇」。
這話聽起來,完全是對「一個中國」原則的認同。可到了後來,蔡英文的調子全變了。
2016年上台後,她就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官方交流直接停擺。
她還搞了一系列「去中國化」的動作,比如改課綱,把中國史塞進東亞史里;經濟上推「新南向政策」,想少靠大陸多靠東南亞;外交上抱美國大腿,買武器、拉關係,國際場合還老提台灣的「主權」。這哪還有半點「一個中國」的影子?
為啥變這麼大?原因不少。首先是民進黨內部壓力,民進黨里「台獨」派系很強。
像賴清德這些人,天天喊「台灣是主權國家」。蔡英文要當黨魁、拿選票,就得順着這幫人的意思走,不然黨內地位不保。
其次是台灣民意變了。年輕人支持「台獨」的比例上升,2020年選舉時,20-30歲的投票群體里,綠營支持率高得嚇人。蔡英文得迎合這波潮流,不然選不上。
還有外部因素,美國這些年把台灣當棋子用,又是賣武器又是撐腰,蔡英文有了靠山,膽子自然大了。她上台後,台灣買了美國好幾百億美元的軍火,像F-16戰機、M1A2坦克,擺明了要跟大陸對着干。
美國還通過什麼「台灣旅行法」「台北法案」,給蔡英文打氣。這種背景下,她不轉向「台獨」才怪。
蔡英文這轉變也不是沒爭議。島內藍營和一些學者批評她「兩面派」,早年靠「一個中國」穩住局面,後來為了權力翻臉不認賬。
還有人說她這政策把兩岸關係搞僵,害得台灣經濟受挫,畢竟大陸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2022年兩岸貿易額還高達3000多億美元,佔台灣外貿的三分之一。
蔡英文這「去中國化」真能走多遠,大家心裏都有數。
兩岸關係現在啥樣?有啥難題?
現在兩岸關係,說白了就是個僵局。蔡英文不認「九二共識」,大陸這邊也不可能退讓。大陸遊客不去台灣,台灣水果賣不出大陸,經濟上兩邊都受影響。
加上「台獨」勢力抬頭,美國、日本這些國家還老插手,局勢越來越緊張。
台灣人對大陸的誤解不少,覺得大陸是「威脅」,這跟媒體宣傳脫不了干係。
大陸這邊呢,對台灣的耐心也在減少,尤其年輕人覺得「幹嘛還要哄着台灣,早點統一得了」。這種情緒,讓和平統一變得更難。
美國把台灣當「反華」前哨,頻頻挑事,像2021年派軍艦過台海,2022年佩洛西竄訪台灣,都讓兩岸關係火上澆油。
日本、澳大利亞這些國家也跟着起鬨,支持「台獨」的聲音在國際上時不時冒出來。雖然聯合國和大多數國家還是認「一個中國」,但這些外部干擾確實讓問題更複雜。
不過也不是沒希望。大陸一直說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這方針沒變過。經濟上,大陸對台灣還是有吸引力,像福建沿海建了不少對台特區,吸引台商投資。
台灣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反對「台獨」的人不少,尤其老一輩和一些企業家,希望兩岸和平,別打仗。
兩岸關係往哪走,取決於好幾個因素。先看大陸這邊,政策很明確:統一是底線,和平是首選。經濟上大陸越來越強,2022年GDP是台灣的20多倍,軍事上也壓着台灣打,這都是籌碼。
未來大陸可能會繼續拉攏台灣民心,比如給台胞更多便利政策,同時軍事上保持壓力,震懾「台獨」。
台灣這邊,民意是關鍵。年輕人現在挺「獨」,但隨着時間推移,經濟壓力上來,他們的想法可能會變。畢竟大陸市場擺在那,台灣不靠大陸很難混得好。
蔡英文2024年卸任後,如果藍營上台,像國民黨可能會緩和兩岸關係,重啟對話。
如果中美關係緩和,美國少管台灣,兩岸可能有轉機。但要是美國繼續拱火,局勢只會更糟。
其他國家基本跟着美國走,但像東盟這些地方,更想兩岸和平,別影響區域經濟。
邱毅那「九成反對統一」,聽着嚇人,但細想也反映了台灣社會的複雜心態。蔡英文的轉變則是政治現實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