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我國外交部長王毅在訪俄期間接受俄媒專訪,並表示當前中俄關係有三大特質:一是世代友好,永不為敵;二是平等相待,合作共贏;三是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
這一表述引發外媒關注。
事實上關於這個論調,最顯著的特徵就是遠東地區中俄合作開發。
要知道,19世紀中葉,清政府在列強的侵略下國力衰微,內憂外患不斷。
沙皇俄國趁火打劫,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強行掠奪了我國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成為我們無數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然而在搶走大片土地之後,沙俄卻並沒有將其好好開發,直到現在才有了新動態。
難以破解的開發難題
自沙俄掠奪這些土地以來,開發進程始終步履維艱。
沙皇俄國時期,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和經濟實力,對這些寒冷地區的開發有心無力。
儘管出台了一些鼓勵移民的政策,試圖增加當地人口以促進開發,但惡劣的自然條件使得移民數量極為有限,開發工作進展緩慢。
蘇聯時期,政府投入了大量資源試圖開發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
在二戰期間,為了躲避戰火,蘇聯將部分工業向東轉移,在這些地區建立了一些工業基地。
在冷戰時期,蘇聯為了加強戰略縱深和國防安全,也加大了對遠東地區的開發力度,建設了一些基礎設施,如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延伸等。
但這些努力仍然未能從根本上改變這些地區的落後面貌。
到了俄羅斯時期,儘管意識到遠東地區的戰略重要性,多次提出開發遠東的計劃,如設立經濟特區、提供稅收優惠等措施來吸引投資,但成效並不顯著。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這些地區的開發面臨著諸多難以克服的困難。
這些地區氣候條件極為惡劣,冬季漫長而寒冷,極端低溫可達零下數十度。
在這樣的環境下,不僅人類生活面臨巨大挑戰,農業生產也受到極大限制,農作物生長周期短,產量低。
而且,寒冷的氣候還會對基礎設施造成嚴重破壞,增加維護成本。
例如,在冬季,管道容易凍裂,道路因積雪和結冰而難以通行,這給物資運輸和人員往來帶來極大不便。
由於自然條件惡劣,這些地區人口稀少,勞動力嚴重短缺。
而且,當地人口還呈現出不斷外流的趨勢,年輕人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和生活條件,紛紛前往俄羅斯的歐洲部分或其他國家,進一步加劇了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由於地處偏遠,這些地區交通不便,運輸成本高昂。與俄羅斯的經濟中心相距遙遠,使得物資運輸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資金。
而且,當地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鐵路、公路等網絡不完善,這也限制了地區的發展。
例如,從遠東地區將貨物運往歐洲部分,需要經過漫長的鐵路運輸,運輸時間長,成本高,這使得當地的產品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
開發這些地區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包括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環境保護等方面。
然而,俄羅斯經濟在過去幾十年中面臨諸多挑戰,如經濟結構單一、國際油價波動影響財政收入等,使得政府難以拿出足夠的資金用於遠東地區的開發。
俄羅斯的考量
事實上,俄羅斯是非常重視遠東地區的開發與建設的。
2024年9月5日,普京在第9屆東方經濟論壇全會上着重強調:遠東地區的開發關乎俄羅斯的未來。
在當今國際形勢下,俄羅斯提出遠東地區開發合作,有着多方面的戰略考量。
從經濟發展需求來看,遠東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是俄羅斯經濟發展的重要潛在動力。
通過與中國合作開發,能夠吸引大量資金和先進技術,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緩解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從地緣政治因素分析,加強與中國在遠東地區的合作,有助於俄羅斯在亞太地區提升影響力,增強在國際舞台上的話語權。
在西方制裁的大背景下,俄羅斯需要拓展外交和經濟空間,與中國合作開發遠東地區,可以加強與亞洲國家的聯繫,減少對歐洲市場的依賴,實現戰略平衡。
俄羅斯也希望通過遠東地區開發合作,改善當地基礎設施,加強邊境地區的穩定與安全。
良好的基礎設施和穩定的邊境環境,對於俄羅斯的國家安全和地區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從這些方面來看,俄羅斯提出遠東地區開發合作,更對自身發展需求和戰略布局有很大的幫助。
對中國的機遇與挑戰
對中國而言,參與遠東地區開發合作帶來了諸多機遇。
在資源獲取方面,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資源的需求持續增長,遠東地區豐富的能源和礦產資源,能夠為中國提供穩定的資源供應,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參與遠東地區開發合作也有利於推動東北振興。中國東北地區與遠東地區接壤,地緣相近,通過合作開發,可以加強東北地區與遠東地區的經濟聯繫,促進東北地區的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而且,通過參與遠東地區開發合作,中國企業可以拓展國際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
遠東地區地理位置優越,是連接亞洲和北美洲的重要通道,通過在這裡開展合作,中國企業可以更好地融入國際市場,拓展業務範圍。
當然,參與遠東地區開發合作也面臨一些挑戰。
地緣政治風險是不容忽視的因素,儘管中俄關係處於歷史最好時期,但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地緣政治因素可能會對合作產生一定的影響。
投資風險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遠東地區的投資環境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政策法規的變化、市場波動等都可能給企業投資帶來風險。
而且,在開發過程中,環境保護也是一個重要挑戰,需要在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之間找到平衡,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俄遠東地區開發合作是一個複雜而又充滿機遇的議題,通過理性看待合作前景,積極應對挑戰,抓住機遇,我們有理由相信,中俄遠東地區開發合作將為雙方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實現共同繁榮。
正如在2025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俄羅斯前總理祖布科夫釋放的積極信號:「我們目前正積極推進另一個對華出口天然氣管道項目,即中俄遠東線天然氣管道。項目將於2027年1月建成投產。」
據悉,項目全面達產後,俄羅斯每年向中國供應的管道天然氣數量將增加100億立方米,屆時總量將達到每年480億立方米。
這無疑將對兩國乃至整個地區的生態問題治理和社會經濟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參考資料
中國共產黨歷史網:鴉片戰爭與近代中國社會的演變
《世界知識》2023年第7期 :「一區一港」建設與中俄遠東合作前景
觀察者網《普京:遠東開發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俄羅斯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