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奔主題!
朋友們,清明外出途中,
請留意下方「懸賞通告」,懸賞金額100萬!
文物回家需要您的一份關注。
拜託啦
寫在前面:
跨越千年的「雙獅記」
在陝西這片歷史厚重的土地上,
兩隻石獅的命運被時代割裂——
一尊靜立博物館大廳,
以昂首闊步之姿迎接八方來客,
被贊為「東方第一獅」!
另一對卻深陷盜案迷霧,
15年蹤跡全無,百萬懸賞至今無人揭榜。
它們同為唐代石獅,卻走向截然不同的結局。
今天,馬啃菠蘿為您揭開
這對「命運雙獅」的傳奇與悲歌。
一、陝歷博的「頂流獅王」
走進陝西歷史博物館的第一展廳,
一尊昂首闊步的石獅正「踏碎」千年光陰。
它體長2.8米,高1.6米,鬃毛如波浪翻卷,
四爪彷彿碾碎歷史的塵埃,
就連胸前的鬃毛都雕刻着13道流暢的弧線——這便是被譽為「東方第一獅」的唐順陵走獅(複製品)。
它來自武則天之母楊氏的順陵,
是唐代帝陵石獅中體量最大、
氣勢最盛的一尊。
最傳奇的是它的姿態:
傳統石獅多呈蹲坐式,唯有這頭獅子昂首前行,胸腔鼓起如懸空的磐石,後腿肌肉緊繃似隨時會踏碎時空。
這種「行走的雄獅」造型,
正是盛唐開放氣象的象徵——
它不固守原地,而是永遠望向遠方。
二、消失的守陵者:
石獅午夜劫案
就在順陵走獅受萬人敬仰的時候,
百公里外的唐建陵卻發生了一場噩夢。
2010年4月3日凌晨,手電光劃破陵園寂靜,
犯罪嫌疑人用吊車鏈條捆住兩尊石獅的脖頸,柴油三輪車的轟鳴掩蓋了石座斷裂的脆響。
當文管員次日清晨發現時,
只有兩對深陷的車轍和底座上新鮮的鑿痕,
見證着這場「文物綁架」。
這對石獅屬唐肅宗李亨的建陵,
正值安史之亂後的王朝恢復期,
石獅胸前分別刻着「民此遠備」和「山河永固」——字跡雖已被風化,卻像一聲穿越千年的嘆息。
北獅閉口露齒,鬃毛如僧侶的袈裟般垂落,南獅張口吐舌,喉間彷彿還回蕩着護陵的低吼。兩尊石獅一靜一動,是大唐由盛轉衰見證者。
15年過去,懸賞金額從10萬飆升至100萬,
公安部將其列為「世紀懸案」。
卻始終找不到這對石獅的蹤跡!
唯有凄冷的底座,
在風雨中年復一年地等待「主人」歸來。
三、石獅的「平行人生」:同樣血脈,不同命運
同樣是唐代石獅,同樣守護帝王陵寢,
為何一個在陝歷博接受朝拜,
一個在黑暗中等待救贖?
順陵走獅的「幸運」,
始於1961年成為首批全國文保單位。
如今順陵石獅,
都被鋼製護欄和監控系統環繞,
據說連地表的草皮都經過酸鹼度檢測。
而建陵石獅被盜時,
陵園還依賴三名文管員人力巡邏,
偌大的陵區只有4盞路燈,
監控設備也是在案發後才陸續安裝。
四、石獅是時光碎片:
我們欠歷史一個承諾
在陝歷博留言簿上,常有遊客寫下:
「看到走獅,就像看到了長安的心跳。」
而在唐建陵,村民們會指着空蕩的底座說:「那倆獅子,比我們爺爺的爺爺還老啊……」
文物的命運,從來不是自己能決定的。
所謂「命運不同」,本質是人類對文明的態度不同。
被盜的石獅,不僅是兩塊石頭,
更是刻着「民此遠備」的歷史契約,
是千年前工匠用鑿刀刻進石頭的精神圖騰。
如果您在出行途中,
見到任何與建陵石獅有關的線索。
請撥打懸賞熱線:110或029-35616669。
這對石獅歷經千年,
竟然在2010年被盜,實乃痛心。
讓我們一起,把歷史的拼圖補全。
拜託!
原創文章,
歡迎點贊、留言、在看、轉發!❤️
讓更多人了解建陵石獅被盜案和懸賞通告!
歡迎關注我,每天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