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義:那些鮮為人知的史實

2024年06月25日01:43:03 歷史 1445

武昌起義不是同盟會發動的

和許多朋友印象中不同,其實,武昌起義並不是由同盟會領導和發動的。發動武昌起義的,是兩個革命組織,一個叫「文學社」,一個叫「共進會」,二者都是武昌新軍中思想進步的革命組織。

先說文學社。文學社是1909年武昌新軍裏面的反清人士發起的,發起人有蔣翊武(湖南常德人)、劉復基(湖南常德人)等人。蔣翊武是社長,組織的宗旨是「興漢排滿」、「奪回漢室江山」。

武昌起義:那些鮮為人知的史實 - 天天要聞

蔣翊武

武昌起義:那些鮮為人知的史實 - 天天要聞

劉復基

事實上,這個組織最初的名字不叫文學社,而是叫「群志學社」,後來,懷疑被人發現了,遂改名為「振武學社」,再後來,又懷疑被人發現,因而改了這個文縐縐的名字「文學社」,假裝大家只是研究文學的愛好者,以躲避軍中的耳目。當時清政府不得人心,武昌新軍人心思變,到武昌起義前夕,文學社已經在新軍里發展了400多號會員。

再說共進會。共進會也是以新軍官兵為主的革命團體,由孫武(湖北武漢人)、焦達峰(湖南瀏陽人)等人發起建立,宗旨也是「推翻滿清」,孫武是首領,共進會也是反清團體,只不過規模比文學社稍微要小一點。

武昌起義:那些鮮為人知的史實 - 天天要聞

孫武

武昌起義:那些鮮為人知的史實 - 天天要聞

焦達峰

說到這裡,好像文學社、共進會,都和同盟會沒什麼關係似的,為什麼後來有一些歷史學者,說文學社、共進會是「由同盟會領導的」、是「同盟會的外圍組織」?

這個問題就出在:同盟會裏面的譚人鳳居正宋教仁等大佬級別的人物,和共進會、文學社的幾個頭頭,認識,而且有聯繫,所以,這就給歷史研究留下一個巨大的灰色地帶:到底文學社、共進會是不是受同盟會領導?是不是同盟會的外圍組織?這個問題,學界爭論紛紛,至今沒能達成共識。

不過,歷史上其實有一個比較近似的例子,那就是當年捻軍太平軍的關係,捻軍的首領和太平軍的幾個主要將領有聯繫,有合作,但是我們是否可以說「捻軍受太平軍領導」、「捻軍是太平軍的外圍組織」呢?我認為有點牽強。

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個爭論可能並沒有太大的意義,總之我們記住這個就可以了:武昌起義,不是同盟會直接組織和發動的,而是新軍裏面的文學社、共進會策劃發動的。

清政府不得民心,連它自己培養起來的軍隊,都要起來造自己的反,當時的歷史,就是這樣諷刺,實在是令人嘆為觀止。

起義既在計劃中也在計劃外

1911這一年的夏天,文學社和共進會聯合起來,準備在武昌發動反清起義,而焦達峰則承諾,一旦武昌起義爆發,他立馬在湖南發動新軍起義,響應湖北,實現兩湖率先宣告獨立。

剛好在這一年的夏秋,四川發生了保路運動,武昌新軍的主力,被派到四川去「平亂」了,武昌城內,兵力空虛,有利於發動起義,所以文學社和共進會,計劃在當年的公曆10月16日,發動起義,所以說,武昌起義是在計劃內的。

但是,武昌起義後來實際上在10月10日爆發,比原計劃提前了6天,所以也可以說,武昌起義是在計劃外的。那麼,為什麼起義會提前6天爆發呢?

其實就是因為10月9日,發動起義的機密,不慎暴露了。

起義計劃的暴露,導致革命黨人彭楚藩(湖北鄂州人)、劉復基、楊宏勝湖北襄陽人)被殺頭,文學社和共進會的會員們,於是都在心裏尋思:花名冊會不會被部隊首長搜到了?下一個被抓去殺頭的,會不會是我?大家都睡不安穩,所以呢,大家憋了一整天,寢食不安,坐卧不寧,然後就憋不住了,橫豎都是死,不如拚死一搏,所以武昌起義,就在10月10日的夜晚爆發了。



起義計劃是怎樣暴露的

那麼在10月9日,策划起義的秘密,到底是怎樣暴露的呢?

答案是:因為共進會首領孫武的一顆炸彈。

10月9日當天上午,孫武和幾個同志,在漢口俄國租界某處住房裡,研製炸彈,為起義做準備,由於操作不慎,發生了爆炸,俄國警察聽到爆炸聲,跑過來抓人,孫武跑得快,逃掉了,但是有六個同志被抓了。

俄國警察不但抓了六個人,而且還搜到了文學社、共進會的一些會員名冊,起義文稿等之類的。俄國警察不想管,於是,俄國人把這些人員和資料,都引渡給了湖廣總督府去處理。

當時的湖廣總督名叫瑞澂,滿洲正黃旗。瑞澂接到俄國人移交的人員和資料,於是徵求幕僚的意見,當時的湖北布政司叫陳樹屏,他建議瑞澂:既然已經逮到了革命黨的幾個代表,那麼處理這幾個代表,殺雞儆猴,就可以了,不要擴大化,建議瑞澂燒掉革命黨名冊,以安軍心,防止軍中發生嘩變。


但是呢,湖廣總督府有個顧問,名叫張梅生,他勸瑞澂:對於謀反這種大事,不能姑息養奸,應當按照名冊,逐個捕殺。

瑞澂接納了張梅生的意見,於是,他下令關閉城門,開始審訊抓到的六名革命黨,並要把武昌城內的革命黨,一網打盡。

被抓到的那個名叫劉同的革命黨,被抓之後,熬不過刑訊逼供,就把位於武昌城內小朝街的文學社總部,給供了出來,於是當天晚上,清兵出動,把彭楚藩、劉復基、楊宏勝等一共30多人,都抓了。第二天早上,也就是10月10日的早上,瑞澂下令,將彭楚藩、劉復基、楊宏勝三個人斬首示眾。

殺了彭楚藩、劉復基、楊宏勝三人之後,當天(10號)白天,清軍開始在武昌城內,大肆搜捕革命黨,並且下令:新軍官兵一律不準出營,並發出告示:要求全城的革命黨自首。

起義爆發的具體經過

那麼,10月10日當天晚上,起義到底具體是如何爆發的呢?

當天全城搜捕革命黨,新軍裏面的兩個革命黨,一個名叫金兆龍(湖北武漢人),一個叫程定國(湖北鄂州人),這兩個人擔心自己會被逮捕,所以呢,這天晚上他們兩個人抱着自己的步槍睡覺,而且身邊還放着一盒子彈,他們想:一旦有人來抓捕自己,他們就開槍自衛。

當天晚上,不料有個名叫陶啟聖(也是湖北人)的排長,過來巡夜,剛好看到金兆龍和程定國兩人,抱着槍睡覺,身邊還放着一盒子彈,陶啟聖作為長官,就覺得很奇怪,於是,陶啟聖質問他們:你們這是要造反嗎?

這一句質問,真的觸碰了金兆龍和程定國高度敏感的神經,兩人就知道自己參加革命黨的事已經瞞不住了,因為你根本無法解釋自己為什麼要抱着步槍睡覺,所以這個時候,金兆龍想:露餡了,死定了,索性翻臉吧,於是,金兆龍血氣衝上了腦,他朝長官大吼道:「造反就造反!老子現在就反!」

陶啟聖一聽,就來火了,立馬扇金兆龍耳光,金兆龍奮起反抗,於是兩人就扭打在一起,陶啟聖畢竟是長官,肉搏更有經驗,很快把金兆龍壓在身下,程定國見狀,馬上端起了槍,過來幫金兆龍,可是見兩人扭打在一起,程定國不敢開槍,怕誤傷了金兆龍,於是,程定國用槍托,狠狠地砸陶啟聖。

陶啟聖被程定國用槍托砸傷,倒地呻吟,嗷嗷叫,程定國這時瞅準時機,果斷開槍(陶啟聖當即昏闕,次日傷重不治身亡),說時遲那時快,此時又有幾個軍官端着槍,跑過來彈壓,也一一被程定國開槍打死,這個時候,第八營有個班長名叫熊秉坤(湖北武漢人),是共進會的會員,他也血氣上沖,認為造反的時機到了,於是熊秉坤吹哨集合,宣布起義,率領士兵們向楚望台出發。


起義打響,軍中紛紛響應

為什麼最初起義的官兵,要向楚望台出發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楚望台是清兵的軍火庫,這個軍火庫,當時儲存了124門大炮、59000支步槍以及其他軍火,是當時大清帝國陸軍最大的軍火庫之一,革命軍心裏面非常清楚:只有奪取了楚望台軍火庫,才能抓住戰爭的主動權,所以,楚望台很關鍵。

於是,熊秉坤率領的這群起義官兵快步奔向楚望台,與其同時,其他的營隊在革命黨的帶領下也紛紛起來響應,其中第八鎮第十五協第二十九標的蔡濟民(湖北黃陂人),和第三十標的吳醒漢(湖北黃陂人),也率領起義的官兵,沖向楚望台。



幾路起義官兵衝到楚望台,跟守衛軍火庫的官兵說:別再做亡國奴了,把滿洲韃子趕走,恢復我漢人江山!軍火庫的官兵,對滿清政府不滿也很久了,一看這個陣勢,也響應起義,打開軍火庫,各路起義官兵一起,搬槍,搬子彈,搬大炮,搬炮彈,當時首批起義的官兵,就多達3000人,此時,群龍無首,大家推舉第八營左隊的隊官吳兆麟(湖北鄂州人),做臨時總指揮。


為何推舉黎元洪做首領

不過,吳兆麟當上臨時總指揮之後,馬上就發現了問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即使在革命軍裏面,也不例外。無論是吳兆麟,還是蔡濟民,還是熊秉坤,因為軍官級別不夠,所以發號施令的時候,革命軍許多的同志都不服,大家都不聽命令,軍令無法統一。

於是在第二天,也就是10月11日凌晨,吳兆麟、蔡濟民、熊秉坤幾個人在隆隆炮聲中開會,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當時武昌地區軍階最高的人是張彪(山西晉中人,漢人),但張彪是清廷的死忠粉,也是當下的死敵,無法爭取,那麼自然而然,大家就想到了當時武昌地區軍階第二高的,也就是新軍第二十一混成協統領,黎元洪(湖北黃陂人)。


大家七嘴八舌地說,這個黎元洪,平時對待部下都很好,大家有目共睹,大家都很喜歡他,也都很敬重他,說我們要把黎元洪找出來,讓他來帶領我們革命軍,這樣,所有人都服,軍令才能統一,仗才能打贏,大家才能活命。於是都同意了。

然後,蔡濟民帶上幾個人,策馬飛奔,去找黎元洪,當時黎元洪其實並不在武昌,而是在40公里之外的黃陂,當時黎元洪正躲在他的參謀劉文吉的家中,蔡濟民等人帶隊,破門而入,把黎元洪找到了,逼迫他上馬、參加革命,黎元洪看這陣勢,不從命就肯定被槍斃,所以,他半推半就,上了馬。

不過,黎元洪受革命軍的言行感染,想了半天,他自己也想明白了:我是漢人,寧死不做韃子的奴隸。所以到了武昌陣地上,黎元洪思想已經轉變了,他對部下發表了這樣的宣言:

「這回大家起義,是正義的!我不但贊成,而且非常佩服各位!從此刻起,我黎某人和大家,同生共死!若有食言,我黎元洪就不是黃帝的子孫!」

黎元洪說罷,掌聲一片,於是,黎元洪開始投入指揮戰鬥。

戰鬥間隙外國傳教士拍攝的武昌起義軍

武昌起義的成功在武昌之外

有一點大家要注意的就是:武昌起義雖然爆發在武昌,但是,武昌起義的成功,並不在武昌,而是在武昌之外。

就武昌起義本身而言,其實袁世凱的清軍,不久之後就先後攻陷了漢口漢陽,武昌起義軍看形勢對自己不利,於是和袁世凱大軍簽署了暫時停戰的協定,而袁世凱之所以簽訂這個停戰協定,不是因為軍事上打不贏,而是因為當時袁世凱和南京的民國臨時政府談和,袁世凱覺得沒有必要打武昌了。

袁世凱,1911年時局的最大贏家

換句話說,武昌起義在軍事上,沒有成功,也不可能成功,但是,武昌起義在政治上,是非常成功的,因為武昌起義爆發之後,焦達峰率領湖南新軍,響應起義,攻佔長沙,第二天就成立了湖南都督府,接下來,不但湖南、湖北宣布獨立,而且陝西、江西、山西、雲南、浙江、貴州、江蘇、安徽、廣西、福建、廣東、四川等省,也先後宣布獨立,關內的十八省,就只剩下甘肅河南直隸山東了。

關內18個省中有14個省宣布獨立,這意味着什麼呢?這意味着,清政府有大量的地方稅款、物資、部隊等,都被地方截留了,而且,地方各省把交通一截斷,你清政府就連運兵都成問題,所以呢,各省紛紛響應,先後宣布獨立,這一點很關鍵,是直接把清政府給釜底抽薪了。

所以呢,武昌起義的成功,其實是在武昌之外。

尾聲:清廷派袁世凱帶兵打武昌,在戰爭期間,袁世凱以無錢打仗為由,勸服清廷接受袁世凱和南京革命黨談判,清廷實際掌舵人隆裕太后考慮政府財政枯竭,若不接受談和條件,任由事態惡化,會危及自己性命,三思之後決定退位,清朝滅亡,革命黨停戰,由袁世凱組織民國政府,清皇室享受永久優待。


關鍵歷史人物命運如何

彭楚藩:湖北鄂州人,武昌起義主要策劃人之一,10月9日因劉同出賣,被逮捕,10月10日在武昌被清政府斬首。

劉復基:湖南常德人,武昌起義主要策劃人之一,10月9日因劉同出賣,被逮捕,10月10日在武昌被清政府斬首。

楊宏勝:又名楊洪聖、楊洪勝,湖北襄陽人,武昌起義主要策劃人之一,10月9日因劉同出賣,被逮捕,10月10日在武昌被清政府斬首。

金兆龍:湖北武漢人,武昌起義主要的實際發難者之一,但在武昌起義戰鬥的過程中,金兆龍和戰友失和,因此離開戰場,民國成立之後,金兆龍為北洋政府做事,再後來於1933年病逝。

程定國:又名程正瀛,湖北鄂州人,武昌起義主要實際發難者之一,民國成立後,程定國追隨袁世凱,在二次革命中參與彈壓革命黨,1916年程定國被革命黨抓獲、沉入長江處死。

熊秉坤:湖北武漢人,武昌起義主要實際發難者之一,民國成立之後,熊秉坤追隨孫中山先生,後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參議,新中國成立之後,熊秉坤先後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等諸多職務,並於1969年病逝。

蔡濟民:湖北黃陂人,武昌起義主要實際發難者之一,民國成立之後,蔡濟民追隨孫中山先生,奉命回湖北組織鄂軍,但在1919年在湖北恩施利川,被當地土匪殺害。

吳醒漢:湖北黃陂人,武昌起義主要實際發難者之一,民國成立之後,吳醒漢反對袁世凱,參加二次革命,後逃亡日本,後加入北洋政府,為黎元洪總統服務,並於1938年病逝。

蔣翊武:湖南常德人,武昌起義主要實際發難者之一。10月9日革命黨機關被破獲,蔣翊武逃出武漢地區,但聽到武昌起義爆發的消息後,返回武昌參加起義。民國成立之後,蔣翊武反對袁世凱。1913年,蔣翊武在廣西開展反對袁世凱的活動時,被親袁世凱的廣西軍閥陸榮廷逮捕、並殺害於桂林

孫武:湖北武漢人,武昌起義主要實際發難者之一,民國成立後,孫武在北洋政府中任職,晚年寓居北平,1939年病逝。

張彪:山西晉中人,滿清忠臣,武昌起義爆發時武昌清軍里軍職最高的人物,武昌起義中率領清軍與起義軍戰鬥,民國成立之後,張彪寓居天津,經商致富,1927年病逝於天津。

黎元洪:湖北黃陂人,武昌起義爆發時在武昌清軍里軍職第二高的人物,被起義軍擁戴為起義首領,民國成立之後,參加北洋政府,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總統,後在北洋軍閥鬥爭中失勢,後來寓居天津,經商致富,1928年病逝於天津。

吳兆麟:湖北鄂州人,武昌新軍進步軍官,武昌起義公推的第一位臨時領袖,民國成立後,吳兆麟對政治失望,退出軍政界,投身湖北的公益事業,晚年信佛,1942年在武昌病逝。

瑞澂:末代湖廣總督,滿清正黃旗,武昌起義爆發時,瑞澂逃跑,被清政府革職,後來瑞澂聽說朝廷要治他罪,逃亡去日本,民國成立之後,返回上海,1915年在上海病死。

焦達峰:湖南瀏陽人,武昌起義之後,在湖南率先舉兵響應,但僅僅9天之後,即1911年10月31日,被清兵殺害。



好了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你氣質那麼好還來看小甲的文章,喜歡歷史和房產知識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小甲,每天都會更新好文章哦^_^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一周場面】閔博展出東漢劉焉鎏金銅縷玉衣;上海南站7月1日起更新改造 - 天天要聞

【一周場面】閔博展出東漢劉焉鎏金銅縷玉衣;上海南站7月1日起更新改造

2024年6月25日至8月25日,閔行區博物館聯手河北博物院、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為觀眾帶來《大漢未央——漢代王室精品文物展》,展出的文物以漢代中山國王室墓葬出土文物為主,來自河北博物院與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128件(套)精美文物悉數與觀眾們見面。  本報記者 李茂君 攝2024年6月24日,鐵路上海南站公告部分列車停...
陝西四市發佈一批人事任免 - 天天要聞

陝西四市發佈一批人事任免

西安市人民政府網站發佈一批人事任免通知6月28日,西安市人民政府網站發佈一批人事任免通知。西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人民政府決定:免去李西寧西安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市物流業發展辦公室主任職務。西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市人民政府決定:免去姚開慧西安市人民政府督查專員職務。西安市公安局:市人民政府決定:...
身臨「左聯五烈士」最後時光,龍華烈士紀念館迎來戲劇黨課 - 天天要聞

身臨「左聯五烈士」最後時光,龍華烈士紀念館迎來戲劇黨課

今天,龍華烈士紀念館裏迎來一場特別的黨課——以話劇《前哨》為藍本改編的沉浸式戲劇《獄中的哨聲》帶領觀眾回到1931年的上海,身臨「左聯五烈士」犧牲前最後被關押的牢房,傾聽他們的聲音。通過這樣獨特的藝術形式,觀眾們以前所未有的視角走近歷史。
蔣潔敏、白恩培、傅政華、黃興國、谷春立、曹立新等「老虎」、「內鬼」出鏡懺悔 - 天天要聞

蔣潔敏、白恩培、傅政華、黃興國、谷春立、曹立新等「老虎」、「內鬼」出鏡懺悔

6月27日晚,央視新聞頻道播出政論專題片《第二個答案》。專題片介紹,黨的二十大以來,截至2023年11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立案67萬件,其中立案中管幹部86人、廳局級幹部3533人、縣處級幹部2.8萬人。「這是一場壓倒性的勝利,黨、國家、軍隊內部的嚴重隱患正在消除,人民賦予的權力,只能用來為人民謀幸福。」專題片說。政知...
我們現在是否急需一場變法 - 天天要聞

我們現在是否急需一場變法

關於變法,這是一種較為古老的說法,其實我們離最近的一次變法也就一百多年。 到了近現代,變法一詞逐漸被「改革」二字所代替。那麼我們現在是否急需一場變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我們現在正逐漸擺脫房地產經濟,而所謂的「舊法」已經不適用於當下的新環境
【檢察護企】瑞麗檢察:以「檢」之力 護「企」前行 - 天天要聞

【檢察護企】瑞麗檢察:以「檢」之力 護「企」前行

檢察護企      為有效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保障民營經濟高質量健康發展」常態化長效機制,深入推動「檢察護企」專項行動走深走實。6月26日上午,瑞麗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邵曰生到雅戈爾(瑞麗)服裝有限公司、瑞麗市音皇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實地走訪調研,深入了解企業生產狀況和法治需求。      走訪...
一袋饅頭換狀元,貧寒學子的逆襲人生 - 天天要聞

一袋饅頭換狀元,貧寒學子的逆襲人生

前言在清朝,有一位出身貧寒的學子,他的人生故事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傳奇。徐州小子,志存高遠清朝年間,江蘇徐州的一戶貧寒農家裡,誕生了一個名叫李蟠的男孩。他的家族曾有過書香門第的輝煌,但到了他這一代,已是家道中落,生活拮据。然而,貧寒並未磨滅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