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帶給您與眾不同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丨波波百談
編輯丨波波百談
1972年,內蒙古境內挖出「清朝女帝」墓,在專家打開棺槨後,眼前的一幕讓人們大驚失色,館內女子身穿八龍金絲龍袍下葬,一旁的藏品估值達到百億,但唯獨令人詫異的是,墓主的肉身至今200年未腐,皮膚仍有彈性。
最後這位女帝的身份,更是直接顛覆了專家的預料!
1972年,內蒙古赤峰一村民下地幹活時,無意間發現了地面有塌陷的痕迹,剛開始他以為是土質鬆動的緣故,誰知走近一看,竟發現塌陷地方漏出來的洞,一看就是人工挖掘的,有點兒像是盜洞的意思!
村民瞬間就不淡定了,為避免給自己找麻煩,他立馬將這件事上報給了村裡,村裡又通知了相關部門。
這還真不是因為村民敏感,主要還是因赤峰那邊的墓多,不僅有遼代還有元代,甚至元上都有,所以大家多少都有點這方面的意識。
考古專家一得到消息,迅速帶人趕往現場,經過一番勘測,確定這個地方確實是一座墓室!
洞穴的一側放置着一個巨大的石棺,雕刻精美,專家們通過儀器查出了墓穴的大概年份,該墓穴始建於十八世紀三四十年代,距今至少有兩百兩百多年的歷史。
專家們推測,該墓穴的主人應當是在雍正年間去世的,並且根據女屍身上的金龍斂服來看,墓穴主人生前地位尊貴,應當是大清朝的皇室成員。
不過,經過專家的勘察發現,這處墓穴旁邊的盜洞可不少,大大小小的鱗次櫛比,這就意味着,這裡早就被盜墓賊光顧過了,而且還不止一次……
但眾人依然不肯灰心,認為只要能在裏面找到一絲線索就可能知道墓主人是誰,甚至能有新發現,還能考古出一些歷史真相。
經過現場進一步的勘察,專家們驚奇地發現這座古墓原是有陵園建築的,佔地面積約有5000平方米,東西寬45米,南北長105米。
墓地的東西兩側都是有配殿,東邊三間房屋應該是給守陵人住的伙房,而西邊的三間則是放祭品以及給祭祀人員的休息室,而且整個墓地的中軸線上還分為前後大殿,最後才是陵墓。
墓地的正中間,有一處碑亭,亭內的石碑因為年代久遠已經殘破不堪只剩下龜趺,即石碑下的龜形石座。專家們小心翼翼地將墓碑殘存的部分拼湊起來,帶回去進行修復和研究,想要搞明白上面寫的什麼。
另一邊,發掘工作繼續開展,經過眾人努力挖掘之後,一座埋藏在泥土深處的暗示就展現在眾人的眼前。
當眾人進入墓室內部後,發現就在墓室中間赫然矗立着一座由松木製作的棺槨,考古人員使出渾身解數將棺槨打開之後,內部場景令人大驚失色。
只見棺槨之中一件輝煌燦爛的龍袍映入眼帘,待考古人員仔細觀察後發現,身着龍袍的竟然是一個女人,並且屍體並未腐爛,皮膚更是吹彈可破。
這不禁讓專家陷入難題之中,要知道在古代只有皇帝是可以身着龍袍下葬,而眼前這位女子不僅身穿龍袍,頭戴金冠,甚至龍袍上光是珠寶珍珠就多達10萬餘克。
而且身珠選材,也是十分講究,晶瑩剔透,大小均勻,龍紋更是栩栩如生,群龍中間還綉着一個壽字。
另外兩件旗袍之上也是用其他珠寶綉出了如意、寶劍、書畫、獅子、鳥、蝴蝶等圖案,從服飾上可以明顯看出,這是一個清朝皇室女子的陵墓。
這說明下葬時,該墓穴是有不少陪葬品的,至於這麼陪葬品的消失之謎,最有可能的解釋就是,該墓穴曾被盜墓賊光顧過。
而另一名專家在墓穴右側發現的盜洞也證明了這個猜想,讓專家們感到慶幸的是,墓穴主人的棺槨因為被放置在了密室中,僥倖躲過了一劫。
可問題是清朝哪位女子能有資格穿龍袍呢?即使是後來權傾朝野的慈禧太后,也只是身穿鳳袍,甚至之前坐上龍椅的武則天也是以皇后身份穿鳳袍下葬的。
在清朝,皇上本人穿的龍袍上面繡的是九條金龍,而她的龍袍是八條金龍,可見她的身份何其高貴,才能得此殊榮。
這件龍袍可以說是整個棺木當中最為珍貴的寶物,除了其歷史研究價值之外,光上面的金絲、珍珠的市場價值就能達到上億元人民幣。
這還不包括遺體周圍布滿的奇珍異寶。
女屍頭上的赤金鳳冠瑪瑙、珍珠、綠松寶石鑲嵌在上面;還有金簪七件,每一件上面都有貓眼石雕刻而成的如意雲紋;女屍脖子上掛着108顆珍珠串聯而成的朝珠,朝珠上面還墜着一顆青金石雕成的佛頭。
除了棺槨之外,考古人員還在密室裏面專發現了一塊墓志銘,上面清清楚楚的寫着這樣一句話:
「公主:大清聖仁皇帝次女也,康熙三十年厘降於巴林,初封和碩榮憲公主......」
由此便可以看出,躺在棺材裏的女子便是康熙皇帝的女兒榮憲公主。
他們決定進一步探索陵墓,尋找更多信息,在一個墓室里,他們找到了兩個裝有骨灰的罐子,罐底分別刻有「烏爾袞」和「霖布」的字樣,這些線索開始使事情變得清晰。
烏爾袞是固倫榮憲公主的丈夫,而霖布是她的兒子。根據這些信息,可以推斷這位女性就是固倫榮憲公主,此外,康熙皇帝曾經賞賜給她一件龍袍,進一步證實了她的高貴身份。
然而,有人對固倫榮憲公主和她的丈夫烏爾袞的墓葬方式提出了質疑,烏爾袞是蒙古的親貴,地位並不低,但他的墓葬卻異常簡樸。
專家解釋說,在古代封建社會,等級制度極為嚴格,只有皇后嫡出的公主才能被稱為「固倫」,其他公主通常被稱為「和碩」,康熙皇帝破例賜予榮憲公主「固倫」封號,顯示了對她的特殊寵愛。
這也解釋了她的墓葬之豪華,而烏爾袞只能被裝在一個骨灰罐里,那麼榮憲公主又是怎麼保持下葬幾百年後,身體未曾腐爛的呢?
原來,在古時候,人們為了保持屍身不腐,認為金玉生寒可保屍體不壞,便將所有的金銀珠寶全都放在了榮憲公主的棺槨內。
截止到1972年發現時,榮憲以及墓葬已經深埋地下240年,這240年間,我國無數奇珍異寶在戰火中丟失、損壞或是被侵略者掠奪,如今發現的榮憲公主墓葬在極大意義上補缺了一部分殘缺的歷史,這些葬品更是具有極大的研究價值,說它們估值過億也不足為奇。
然而就是擁有如此尊貴、且擁有康熙寵愛的榮憲公主,又為何死在了內蒙古呢?其實,出生皇家對於許多平民百姓而言,簡直就是幸運無比,但對於許多身不由己的皇子公主來說,這卻是代表着責任。
正所謂「食人之祿,忠人之事」,作為公主的榮憲固然享受了榮華富貴,但她卻也有着自己的使命——和親。
康熙帝早早的為榮憲公主定下了一門婚事,對方是蒙古貴族鄂齊爾之子——烏爾袞。
烏爾袞的身份還算說得過去,他奶奶是固倫淑慧長公主、孝庄皇后最寵愛的女兒。按照這層關係推算下去,烏爾袞與榮憲公主算得上是表兄妹的關係。
康熙三十年,榮憲公主獲奉「和碩公主」之稱,並於同年嫁給烏爾袞。
當時清廷正與北方的準噶爾部酣戰,儘管康熙帝捨不得這位女兒,可出於政治聯姻考量,還是忍痛將剛剛成年的榮憲公主嫁了出去。
好在烏爾袞為人還算忠厚,與榮憲公主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夫妻倆的婚後生活還算美滿。而康熙帝與榮憲公主的父女情也沒有就此中斷,康熙時常遠赴蒙古省親,蒙古甚至專門為康熙帝修建了省親宮殿,供康熙與榮憲公主居住。
後來康熙帝因為廢太子之事病倒,榮憲公主得知消息後焦急萬分,特地從蒙古趕回北京照顧父皇。
可好景不長,還是有部落冒犯康熙的清朝統治地位。烏爾袞作為康熙的女婿,有條件有義務為康熙出戰。
臨行前,小公主再三叮囑自己的駙馬一定要注意安全,他和孩子們都等着他能夠平安回家!
也許是小公主這前半生都過的太順遂了!上帝開始把苦難降臨在小公主的身上!
烏爾袞還是犧牲了,沒能夠完成約定陪伴小公主白頭偕老。
失去摯愛的小公主一夜之間彷彿老了十歲!開始的那段日子每天都過的渾渾噩噩的,茶飯不思,油鹽不進。
最終小公主在別人的勸說下,強撐着為了他們的孩子打起精神,繼續生活。
1728年4月21日,小公主日日的憂思終成疾病,烏爾袞去世七年後,固倫榮獻公主也離開了人世!
對此,您怎麼看?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和「點贊」,方便您下次看到更加精彩的內容,祝您生活愉快,感謝支持!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