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可敬」的太監,宣讀聖旨時改了1個字,挽救了數千人

2023年07月17日16:00:04 歷史 1944

歷史上「最可敬」的太監,宣讀聖旨時改了1個字,挽救了數千人 - 天天要聞

出身貧寒,無奈入宮

張居翰,字德卿,最早登場於唐懿宗時期。史書記載,當時他因實在家貧,無奈凈身入宮。其時唐朝內部已十分混亂,太監權傾朝野。

歷史上太監當政的例子不在少數。秦二世時期的趙高,漢末時期的「十常侍」,都是宦官政權一手遮天。唐末亦是如此。

可以說,從唐懿宗開始,到唐僖宗唐昭宗,這些皇帝的繼位都是由太監們決定的。皇帝貴為九五之尊,可在這些太監們面前也不得不唯唯諾諾。

張居翰入得宮後,混在龐大的太監團中,他不知道如何左右時局,能做的只是本本分分、勤勤勉勉、儘力做好本職工作。偶爾說點俏皮的話,哄眾人開心。

很快,他得到了大太監張從玫的注意,張從玫看他長得英俊,做事也踏實靠譜,有意將其培養成自己的接班人。不久,張從玫就收張居翰為養子。

在張從玫的引薦下,張居翰很快就得到了侍奉唐昭宗的機會。他聰明伶俐,辦事麻利,唐昭宗對他十分看好,關愛有加,甚至還允許他一人穿紅色的衣服。

張居翰身居高位,作為皇帝身邊大紅大紫的人物,他依然行事謹慎,與其他太監不同,沒有一點端着的架子和姿態。

歷史上「最可敬」的太監,宣讀聖旨時改了1個字,挽救了數千人 - 天天要聞

知己之交,逃過劫難

作為唐昭宗身邊最親近的人之一,唐昭宗非常認可張居翰的能力。不久後,唐昭宗委任張居翰去監督幽州(今北京市西南)軍事。

張居翰雖為監督,卻沒有居高在上,咄咄逼人。與幽州節度使劉仁恭相處的十分融洽。

甚至唐昭宗下旨召張居翰回朝時,劉仁恭都不忍讓其離開。特意向唐昭宗上書懇求張居翰留下來一起守衛幽州。唐昭宗顧全大局,最終答應了劉仁恭的請求。

天復三年,公元903年,宰相崔胤看到太監弄權太過跋扈,於是請求軍閥朱溫入朝平亂。

那時一個叫劉季述的太監實在膽大妄為,竟然幽禁了唐昭宗,想立太子李裕為帝,以便把持朝政。

緊要關頭,崔胤偽造了一份聖旨給朱溫,朱溫收到後帶兵入京。其實軍閥朱溫也不是什麼好人,他懷恨於先前有太監作為監督,與他有一些過節。

他利用這個機會,命令唐昭宗下詔將全國所有在外地的監督太監都召回來,全部斬殺。

當時張居翰也收到了聖旨。劉仁恭不忍見好友死於非命。於是在牢中處死了一名死刑犯,替代了張居翰。向朝廷上表說,張居翰已經被處死。

崔胤召朱溫平亂,可謂是引狼入室。朱溫斬殺了朝中及在外的大部分太監後,獨攬朝政。後來更是不仁義地殺了太子李裕和唐昭宗。

至此,唐朝走向了滅亡。一時間天下大亂。朱溫自立為梁國皇帝,開始向全國各地展開進攻。

歷史上「最可敬」的太監,宣讀聖旨時改了1個字,挽救了數千人 - 天天要聞

臨危受命,嶄露頭角

朱溫向外擴張,第一站進攻的是幽州劉仁恭。

面對聲勢浩大的梁國軍隊,劉仁恭自感無力抵抗,於是派人向并州李克用求救。

李克用決定不與梁國正面交鋒硬碰硬,採取了戰國時期孫臏的「圍魏救趙」之計,率兵進攻梁軍大本營潞州

在此情況下,劉仁恭給最要好的兄弟張居翰也安排了一項重要任務,讓他帶領3萬兵馬協助李克用攻打潞州。

在潞州戰役中,張居翰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運籌帷幄,整合兵馬,讓李克用佩服不已。

李克用怎麼也想不到,一個太監出身的人竟然有着這樣的能力。由此,潞州大捷後,李克用專門向劉仁恭請求,想要留下張居翰。

劉仁恭雖然愛不釋手,但李克用的幫其解了幽州之危的大恩他無以為報,最後只能妥協以成人之美。

從此,張居翰留在了李克用身邊,逐漸成為他的心腹。李克用也將其打下的潞州,讓張居翰去管理。給他撥了幾千兵馬,張居翰領命而去。

不久後,朱溫重整兵馬,率10萬大軍繼續攻打潞州。當時潞州只有幾千兵馬,城中百姓一片驚慌,張居翰一邊率軍防守,一邊安撫城中百姓。

朱溫到得城下,先派人帶了書信去勸降張居翰。畢竟生逢亂世,沒有人不為自己的性命和前程考慮的。面對高官厚祿,和無數金錢的誘惑,張居翰不為所動。

張居翰率軍固守潞城,一直等着李克用救援。可一直等了幾個月都沒有等到援軍。以致於最後城中百姓甚至連完整的衣服都穿不上。

歷史上「最可敬」的太監,宣讀聖旨時改了1個字,挽救了數千人 - 天天要聞

修改一字,挽救千人

張居翰之所以沒有等到李克用的援軍,只因那時李克用已經病重,不久便病逝了。

李克用死後,養子李存勖繼位。李存勖得知潞州被圍,立刻率兵從并州過來馳援。最後在李存勖和張居翰的夾擊之下,梁軍大敗。自此,朱溫大勢已去。

公元923年,李存勖偷襲開封成功,大梁滅亡。李存勖稱帝自立,史稱後唐。

3年後,李存勖準備發兵滅蜀。時有大臣勸諫,可先修書一封安撫蜀國皇帝王衍,這樣更容易擊敗蜀國。

李存勖同意了。王衍收到修書,看到大唐願與大蜀永遠修好,信以為真。不再每天擔驚受怕,開始放浪形骸,縱酒玩樂。

不久李存勖大兵攻到,王衍如夢初醒,倉皇點兵迎敵。不料守城士兵都毫無戰心,王衍眼看大勢已去。只好率眾臣子出門投降。

李存勖得知王衍一行投降後,為了順利接收蜀國的領土和民眾,許諾一定要善待王衍家族。

同時還寫了一道聖旨,信誓旦旦地說道:日月星辰在上,朕絕不負卿」

唐軍接收蜀國的工作進行的很順利,因沒有戰事發生,只用了70天的時間,就完成了所有領土和民眾的交接。

交接完成後,王衍等人被押往洛陽。包含一眾大臣,及家眷老小,共有數千人之多。

歷史上「最可敬」的太監,宣讀聖旨時改了1個字,挽救了數千人 - 天天要聞

也就在這時候,李存勖忽然接到了李嗣源反叛的消息。李嗣源是李克用的養子。

李存勖緊急升帳議事,這時候有人建議說,「這次叛軍聲勢浩大,我們必須率全國之力才能與其抗衡。而王衍這些人,在蜀國有着很強的根基,留着註定是禍患。不如在路上將其全部斬殺,以絕後患」。

當時李存勖已經焦頭爛額,聞之,也顧不上那麼多。於是下令「王衍一行,並宣殺戮」。(見《舊五代史·後唐·列傳二十四》)。

張居翰看到詔書後,心生不忍。想起當初李存勖曾答應要善待王衍一眾人,這時出爾反爾,太不仁義。心地善良的他,思索良久後,心一橫打起了修改聖旨的想法。

《舊五代史·後唐·列傳二十四》中記載,「時居翰在密地,覆視其詔,即就殿柱揩雲「行」字,改 書「家」字」。

這樣一來,除了王衍一家人外,曾經他的屬下、臣子、侍從等上千人的性命都得以倖免。

要知道,古時候擅改詔書是要殺頭的。張居翰為了挽救數千人性命,早已經自身安危置之度外。

幸運的是,還沒等李存勖處罰他,李存勖就在對戰李嗣源的戰役中犧牲了。

李嗣源稱帝後,因張居翰有勸進之功,要重用他,並給他委以要職。但那時的張居翰,面對軍閥混戰的五代十國,早已心灰意冷,沒有應允李嗣源。

後來他遠離朝堂,回歸故里。71歲時病逝,得以善終。

讀者們,關於「最可敬的太監張居翰」,大家怎麼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共首個理工科大學舊址展館開放 展示科技對打敗日寇的貢獻 - 天天要聞

中共首個理工科大學舊址展館開放 展示科技對打敗日寇的貢獻

這是位於延安的自然科學院舊址(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新華社西安7月10日電(記者白旭、婁琛、張斌)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的舊址展館80多年後於10日在延安對公眾開放,展示了當時為打敗日本侵略者和服務根據地經濟發展應用的各種科技。 1940年誕生於延安的自然科學院是北京理工大學前身。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
叫「建國」的英國人獲蘭花獎,在中國18年他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叫「建國」的英國人獲蘭花獎,在中國18年他做了什麼?

7月10日,第二屆蘭花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9位外籍人士和美國費城交響樂團獲獎,其中,5人和美國費城交響樂團獲友好使者獎,3人獲傑出成就獎,1人獲終身成就獎。第二屆蘭花獎頒獎典禮。蘭花獎秘書處供圖蘭花獎頒獎典禮由中國外文局主辦。該獎旨在表彰獎勵為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夯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三大宗教來華都成了「心靈雞湯」,中國是所有宗教傳播的終點 - 天天要聞

三大宗教來華都成了「心靈雞湯」,中國是所有宗教傳播的終點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在它們的發源地,無不是嚴苛的律法、排他的信仰、激烈的教義碰撞。可一旦漂洋過海,走到中國,全都變了口氣。佛教講空性,基督教講仁愛,伊斯蘭教講忠孝,宗教原來的「邊界感」在這裡變成了「隨和感」。中國沒有強壓
聊聊三國(99):曹叡去世之後,曹爽為什麼能迅速執掌大權? - 天天要聞

聊聊三國(99):曹叡去世之後,曹爽為什麼能迅速執掌大權?

在給曹叡辦完葬禮之後,接下來,魏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一個小皇帝曹芳在位,郭太后坐鎮後宮,司馬懿和曹爽共同輔政的時代。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司馬懿能夠在曹叡臨終之前,第二次當上輔政大臣,這其實是一個黑天鵝事件。如果沒有孫資、劉放的神助攻,以曹叡
古老儒學在文明對話中閃耀當代 - 天天要聞

古老儒學在文明對話中閃耀當代

7月9日,與會嘉賓出席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新華社濟南7月10日電 題:古老儒學在文明對話中閃耀當代新華社記者褚萌萌、張武岳、田穎今年初,來自克羅地亞的計算機科學專家布蘭科·巴隆作為「齊魯訪學駐研計劃」的首位訪問學者來到山東曲阜尼山,在中國先賢孔子故里深度研修以儒學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