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貧寒,無奈入宮
張居翰,字德卿,最早登場於唐懿宗時期。史書記載,當時他因實在家貧,無奈凈身入宮。其時唐朝內部已十分混亂,太監權傾朝野。
歷史上太監當政的例子不在少數。秦二世時期的趙高,漢末時期的「十常侍」,都是宦官政權一手遮天。唐末亦是如此。
可以說,從唐懿宗開始,到唐僖宗、唐昭宗,這些皇帝的繼位都是由太監們決定的。皇帝貴為九五之尊,可在這些太監們面前也不得不唯唯諾諾。
張居翰入得宮後,混在龐大的太監團中,他不知道如何左右時局,能做的只是本本分分、勤勤勉勉、儘力做好本職工作。偶爾說點俏皮的話,哄眾人開心。
很快,他得到了大太監張從玫的注意,張從玫看他長得英俊,做事也踏實靠譜,有意將其培養成自己的接班人。不久,張從玫就收張居翰為養子。
在張從玫的引薦下,張居翰很快就得到了侍奉唐昭宗的機會。他聰明伶俐,辦事麻利,唐昭宗對他十分看好,關愛有加,甚至還允許他一人穿紅色的衣服。
張居翰身居高位,作為皇帝身邊大紅大紫的人物,他依然行事謹慎,與其他太監不同,沒有一點端着的架子和姿態。
知己之交,逃過劫難
作為唐昭宗身邊最親近的人之一,唐昭宗非常認可張居翰的能力。不久後,唐昭宗委任張居翰去監督幽州(今北京市西南)軍事。
張居翰雖為監督,卻沒有居高在上,咄咄逼人。與幽州節度使劉仁恭相處的十分融洽。
甚至唐昭宗下旨召張居翰回朝時,劉仁恭都不忍讓其離開。特意向唐昭宗上書懇求張居翰留下來一起守衛幽州。唐昭宗顧全大局,最終答應了劉仁恭的請求。
天復三年,公元903年,宰相崔胤看到太監弄權太過跋扈,於是請求軍閥朱溫入朝平亂。
那時一個叫劉季述的太監實在膽大妄為,竟然幽禁了唐昭宗,想立太子李裕為帝,以便把持朝政。
緊要關頭,崔胤偽造了一份聖旨給朱溫,朱溫收到後帶兵入京。其實軍閥朱溫也不是什麼好人,他懷恨於先前有太監作為監督,與他有一些過節。
他利用這個機會,命令唐昭宗下詔將全國所有在外地的監督太監都召回來,全部斬殺。
當時張居翰也收到了聖旨。劉仁恭不忍見好友死於非命。於是在牢中處死了一名死刑犯,替代了張居翰。向朝廷上表說,張居翰已經被處死。
崔胤召朱溫平亂,可謂是引狼入室。朱溫斬殺了朝中及在外的大部分太監後,獨攬朝政。後來更是不仁義地殺了太子李裕和唐昭宗。
至此,唐朝走向了滅亡。一時間天下大亂。朱溫自立為梁國皇帝,開始向全國各地展開進攻。
臨危受命,嶄露頭角
朱溫向外擴張,第一站進攻的是幽州劉仁恭。
面對聲勢浩大的梁國軍隊,劉仁恭自感無力抵抗,於是派人向并州的李克用求救。
李克用決定不與梁國正面交鋒硬碰硬,採取了戰國時期孫臏的「圍魏救趙」之計,率兵進攻梁軍大本營潞州。
在此情況下,劉仁恭給最要好的兄弟張居翰也安排了一項重要任務,讓他帶領3萬兵馬協助李克用攻打潞州。
在潞州戰役中,張居翰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運籌帷幄,整合兵馬,讓李克用佩服不已。
李克用怎麼也想不到,一個太監出身的人竟然有着這樣的能力。由此,潞州大捷後,李克用專門向劉仁恭請求,想要留下張居翰。
劉仁恭雖然愛不釋手,但李克用的幫其解了幽州之危的大恩他無以為報,最後只能妥協以成人之美。
從此,張居翰留在了李克用身邊,逐漸成為他的心腹。李克用也將其打下的潞州,讓張居翰去管理。給他撥了幾千兵馬,張居翰領命而去。
不久後,朱溫重整兵馬,率10萬大軍繼續攻打潞州。當時潞州只有幾千兵馬,城中百姓一片驚慌,張居翰一邊率軍防守,一邊安撫城中百姓。
朱溫到得城下,先派人帶了書信去勸降張居翰。畢竟生逢亂世,沒有人不為自己的性命和前程考慮的。面對高官厚祿,和無數金錢的誘惑,張居翰不為所動。
張居翰率軍固守潞城,一直等着李克用救援。可一直等了幾個月都沒有等到援軍。以致於最後城中百姓甚至連完整的衣服都穿不上。
修改一字,挽救千人
張居翰之所以沒有等到李克用的援軍,只因那時李克用已經病重,不久便病逝了。
李克用死後,養子李存勖繼位。李存勖得知潞州被圍,立刻率兵從并州過來馳援。最後在李存勖和張居翰的夾擊之下,梁軍大敗。自此,朱溫大勢已去。
公元923年,李存勖偷襲開封成功,大梁滅亡。李存勖稱帝自立,史稱後唐。
3年後,李存勖準備發兵滅蜀。時有大臣勸諫,可先修書一封安撫蜀國皇帝王衍,這樣更容易擊敗蜀國。
李存勖同意了。王衍收到修書,看到大唐願與大蜀永遠修好,信以為真。不再每天擔驚受怕,開始放浪形骸,縱酒玩樂。
不久李存勖大兵攻到,王衍如夢初醒,倉皇點兵迎敵。不料守城士兵都毫無戰心,王衍眼看大勢已去。只好率眾臣子出門投降。
李存勖得知王衍一行投降後,為了順利接收蜀國的領土和民眾,許諾一定要善待王衍家族。
同時還寫了一道聖旨,信誓旦旦地說道:「日月星辰在上,朕絕不負卿」。
唐軍接收蜀國的工作進行的很順利,因沒有戰事發生,只用了70天的時間,就完成了所有領土和民眾的交接。
交接完成後,王衍等人被押往洛陽。包含一眾大臣,及家眷老小,共有數千人之多。
也就在這時候,李存勖忽然接到了李嗣源反叛的消息。李嗣源是李克用的養子。
李存勖緊急升帳議事,這時候有人建議說,「這次叛軍聲勢浩大,我們必須率全國之力才能與其抗衡。而王衍這些人,在蜀國有着很強的根基,留着註定是禍患。不如在路上將其全部斬殺,以絕後患」。
當時李存勖已經焦頭爛額,聞之,也顧不上那麼多。於是下令「王衍一行,並宣殺戮」。(見《舊五代史·後唐·列傳二十四》)。
張居翰看到詔書後,心生不忍。想起當初李存勖曾答應要善待王衍一眾人,這時出爾反爾,太不仁義。心地善良的他,思索良久後,心一橫打起了修改聖旨的想法。
《舊五代史·後唐·列傳二十四》中記載,「時居翰在密地,覆視其詔,即就殿柱揩雲「行」字,改 書「家」字」。
這樣一來,除了王衍一家人外,曾經他的屬下、臣子、侍從等上千人的性命都得以倖免。
要知道,古時候擅改詔書是要殺頭的。張居翰為了挽救數千人性命,早已經自身安危置之度外。
幸運的是,還沒等李存勖處罰他,李存勖就在對戰李嗣源的戰役中犧牲了。
李嗣源稱帝後,因張居翰有勸進之功,要重用他,並給他委以要職。但那時的張居翰,面對軍閥混戰的五代十國,早已心灰意冷,沒有應允李嗣源。
後來他遠離朝堂,回歸故里。71歲時病逝,得以善終。
讀者們,關於「最可敬的太監張居翰」,大家怎麼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