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是封建王朝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雖然身有殘缺,但是他們是皇帝身邊最親近的人。由於他們深諳與人相處之道,特別懂得討人歡心。於是深得皇帝信任,經常參與皇帝決斷國家大事。甚至出現許多太監專權,禍亂朝綱,導致天下大亂。比如東漢末年因宦官當權,最終導致東漢滅亡。明朝的魏忠賢專權,以致天下人只知「九千歲」魏忠賢而不知有皇帝,讓明朝最終走向了滅亡。
因此提到太監時,人們都免不了對他們敬而遠之。而唐朝有一個太監居然直接可以選擇皇位的下一屆當權者。當太監看見一個王爺傻傻的,便把他立為皇帝,太監準備把他當「傀儡」皇帝,誰知皇帝上台後第一道聖旨便是下令查辦太監,讓太監傻了眼。正可謂是害人不成反害己。唐朝李世民可是一位有作為的皇帝,然而當皇位傳到他的第十四位皇帝唐文宗時,由於他所立的皇太子都死掉了。
最後皇位又落到文宗五弟潁王瀍身上,他就是後來的唐武宗。840年繼位後由於他大力「滅佛」,讓佛教在唐朝遭到了毀滅性打擊,但是唐武宗也得到了大量財物、土地和納稅戶,國家瞬間富裕起來。唐朝經濟得到了振興,史稱「會昌中興」。唐武宗信任和重用李德裕,他們君臣一起讓唐朝再度中興,然而後期的唐武宗迷戀道教逐漸荒廢了朝政,以致他身邊的太監馬元贄和宰相李德裕把持朝政。
846年唐武宗病死,太監馬元贄認為這是個好機會,因為他和宰相李德裕把持朝政,只要他們倆齊心協力選一個傀儡皇帝,他們倆就可以為所欲為。於是馬元贄便和李德裕在唐朝宗親中選擇「賢能之人」。經過兩人精挑細選就選中了唐文宗、唐武宗的小叔叔一一李怡。李怡出生810年,從小不僅身體不好,而且在他10歲生過一場大病,從那後便變成了呆呆傻傻的人,而且見了人連話都不會說。
唐文宗,唐武宗在位時見到這位小叔都會取笑他,逼着他說話,並稱他為光叔(李怡當時是光王)。馬元贄和李德裕曾經跟隨唐武宗見過李怡,知道他是個傻子,因為侄子皇帝經常取笑他,他是一個傻子已經是人人皆知。當馬元贄和李德裕擁立李怡為皇帝,還美其名曰擇「賢」而立。當他登基那天,整個京城的人都哭喪着眼,他們都為大唐落在這個傻子皇帝手中感到無語。
而馬元贄和李德裕卻樂開了花,他們倆高興地喝着小酒籌划著他們的未來。然而令他們倆想不到的是,李怡並不是傻子,他只是裝傻韜光養晦以待時機。他正式登基後,第一件事便是下令查辦太監馬元贄,廢除宰相李德裕的官職。兩人還未弄清是怎麼回事,便從權力巔峰跌入人生低谷,永無翻身之日,正所謂千算萬算反害了卿卿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