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百年天天讀 · 9月1日,黨史上的今天

2021年09月01日23:43:16 歷史 1663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頭條號發佈的文章,還可點擊左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黨史百年天天讀 · 9月1日,黨史上的今天 - 天天要聞

1926年9月1日

毛澤東為《農民問題叢刊》撰寫題為《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的序言。序言從分析農村、農民在中國社會結構中的特殊地位來說明農民革命的重要性,指出:在革命黨裏面,還有許多人不明白,經濟落後之半殖民地革命最大的對象是鄉村宗法封建階級(地主階級)。農村封建階級,乃其國內統治階級、國外帝國主義之唯一堅實的基礎,不動搖這個基礎,便萬萬不能動搖這個基礎的上層建築。都市的工人、學生、中小商人應該起來猛擊買辦階級,並直接對付帝國主義,進步的工人階級尤其是一切革命階級的領導,然若無農民從鄉村中奮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階級之特權,則軍閥與帝國主義勢力總不會根本倒塌。序言還指出:農民運動乃政治爭鬥、經濟爭鬥這兩者匯合在一起的一種階級爭鬥的運動。內中表現的最特別的尤在政治爭鬥這一點,這一點與都市工人運動的性質頗有點不同。都市工人階級目前所爭,政治上只是求得集會結社之完全自由,尚不欲即時破壞資產階級之政治地位。而農民運動則是推翻地主政權,這是現時中國農民運動的一個最大的特色。文章希望有大批同志下決心去做組織農民的浩大工作,引導他們向土豪劣紳爭鬥,與城市的工人、學生、中小商人合作,建立起聯合戰線,參與反帝國主義、反軍閥的國民革命運動。這篇序言收入《毛澤東文集》第一卷。

1944年9月1日

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共六屆七中全會主席團會議,討論關於提議召開各黨派代表會議成立聯合政府,關於王震等是否率部南下等問題。毛澤東在發言中指出:黨的主張是召集各黨派代表會,成立聯合政府,共同抗日將來建國。我們的政策放在爭取不打,爭取國民黨變,這樣才有文章可做。任弼時發言指出:何時提出改組國民政府要看時機,現在可以醞釀。形勢真正起變化估計是明年春夏之交;我看決定因素靠我們力量是否壯大。我們的弱點是在華南沒有多少發展。因此派王震等帶部隊去南方創建湘鄂贛抗日根據地的同時,還要派一批幹部去,由李先念分配。會議決定:派王震、王首道等率部於十月南下發展湘鄂贛等地的工作。

1947年9月1日

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關於解放戰爭第二年的戰略方針的指示。指示指出:我軍第二年作戰的基本任務是:舉行全國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在外線大量殲敵,徹底破壞國民黨將戰爭繼續引向解放區、進一步破壞和消耗解放區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戰略方針。我軍第二年作戰的部分任務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廣大地方部隊繼續在內線作戰,殲滅內線敵人,收復失地。指示強調:到國民黨區域作戰爭取勝利的關鍵:第一是在善於捕捉戰機,勇敢堅決,多打勝仗;第二是在堅決執行爭取群眾的政策,使廣大群眾獲得利益,站在我軍方面。只要這兩點做到了,我們就勝利了。關於一年來我軍作戰所取得的經驗,指示作了系統的總結。最後提出:一年戰爭的總結和今後戰爭的方針,望各地領導同志傳達給軍隊團級以上、地方地委和專署以上的各級幹部,使大家明白自己的任務而堅決地毫不動搖地執行之。這個指示收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

2020年9月1日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強調,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戰略決策,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要繼續用足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保持勇往直前、風雨無阻的戰略定力,圍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實行更高水平開放,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動力。

他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我們是有顯著制度優勢和堅實改革基礎的。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圍繞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擴大對外開放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形成了一系列理論成果、制度成果、實踐成果。要運用好這些改革成果,在抓落地見實效上加大力度、加快進度、拓展深度,使各項改革朝着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聚焦發力。

他強調,當前形勢下,構建新發展格局面臨不少新情況新問題,要善於運用改革思維和改革辦法,統籌考慮短期應對和中長期發展,既要在戰略上布好局,也要在關鍵處落好子。要加快推進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改革,有利於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改革,有利於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改革,聚焦重點問題,加強改革舉措的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打通淤點堵點,激發整體效應。要把構建新發展格局同實施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銜接起來,在有條件的區域率先探索形成新發展格局,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要加強改革前瞻性研究,把握矛盾運動規律,守正創新、開拓創新,更加積極有效應對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強鬥爭本領,拓展政策空間,提升制度張力。


黨史回眸


1942年

9月1日 中央政治局通過《關於統一抗日根據地黨的領導及調整各組織間關係的決定》,規定抗日根據地實行黨的一元化領導,中央代表機關及各級黨委為各地區的最高領導機關。

1982年

9月1日-11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大會正式代表1600人,候補代表149人,代表全國3900多萬黨員。鄧小平在致開幕詞時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會通過的報告《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提出分兩步走,在20世紀末實現工農業年總產值翻兩番的目標。大會通過新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大會決定設立中央顧問委員會。

1990年

9月1日 中國大陸興建最早的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瀋陽至大連)正式通車。到2020年底,全國高速公路里程達16.1萬公里。

2009年

9月1日 國務院印發《關於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2011年6月7日,國務院印發《關於開展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至2012年7月1日,我國基本實現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

2011年

9月1日 習近平出席中央黨校2011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並講話。他強調,學習和總結歷史文化,借鑒和運用歷史經驗,是我們黨一貫重視並倡導的做好領導工作一個重要的思想和方法。領導幹部不管處在哪個層次和崗位,都應該讀點歷史,從中汲取有益於加強修養、做好工作的智慧和營養,不斷提高認識能力和精神境界,不斷提升領導工作水平。


歷史瞬間



黨史百年天天讀 · 9月1日,黨史上的今天 - 天天要聞

1942年9月1日,中央政治局通過《關於統一抗日根據地黨的領導及調整各組織間關係的決定》。


黨史百年天天讀 · 9月1日,黨史上的今天 - 天天要聞


來源: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網站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為什麼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講究 - 天天要聞

為什麼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講究

與今天我們的名字不同,古人在起名字時,名是名,字是字。《顏氏家訓》有言: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就是說「名」是用來區別彼此的,「字」則是體現一個人的德行。在古代,嬰兒出生三個月之後便有父親給孩子取名,「三月之末……父執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陳谷嘉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陳谷嘉同志逝世

5月14日,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發佈訃告稱,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思想史家、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陳谷嘉先生,於2025年5月14日上午8時逝世,享年91歲。陳谷嘉陳谷嘉先生1934年5月出生於湖南寧鄉,1959年8月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系,並執教於湖南大學。1959年11月赴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師從著名史學家侯外廬先生。嗣後回湖...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詩,結果被一首詩懟得下不來台 - 天天要聞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詩,結果被一首詩懟得下不來台

曹操死後,他大兒子曹丕當了皇帝。這曹丕一直看自己弟弟曹植不順眼,為啥呢?因為曹植太有才了,以前老爹曹操最喜歡他,差點讓他接班。現在曹丕當了皇帝,越想越氣:這小子留着遲早是個禍害!這天上朝,有個大臣打小報告:"陛下,您弟弟曹植整天寫詩發牢騷,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 - 天天要聞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14日公開展示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1644部隊、8604部隊和8609部隊的留守名簿。5月14日,在日本東京,日本細菌戰研究專家、滋賀醫科大學名譽教授西山勝夫召開說明會。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5月14日,在位於日本東京的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工作人員展示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1644部隊的留守名簿。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
民國人物張宗昌 - 天天要聞

民國人物張宗昌

給了我們所知道的很多負面形象,如荒淫好色、迎娶大批姨太太或殘暴冷血,鎮壓勞工,,扼殺新聞自由、橫徵暴斂等等。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何要堅持「第二個結合」? - 天天要聞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何要堅持「第二個結合」?

「兩個結合」是我們黨在深刻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百年奮鬥歷史經驗、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發展規律基礎上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與原創性貢獻。其中「第二個結合」,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僅為新時代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築牢了深厚文化根基、注入了磅礴精神偉力,更為我們黨以徹底自我...
明朝奇聞:道士與皇帝的「長生不老」大冒險! - 天天要聞

明朝奇聞:道士與皇帝的「長生不老」大冒險!

在明朝嘉靖年間,歷史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出「皇帝與道士」的奇妙戲碼,簡直可以用「道士駕到,皇帝傻眼」來形容!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這位名叫陶仲文的道士,以及他如何在宮廷中掀起一陣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