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漢運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專家團隊提出來建設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專家團隊為何要提出建設荊漢運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徹底解決長江中游地區的河道彎道太多的航運瓶頸問題,以提升我國第一大江河長江的運輸效率並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從長江航運需求方面來說,長江三峽樞紐以上和武漢以下航道已達10000噸級別的航運能力,但武漢至宜昌段的長江航道剛僅能滿足5000噸級船舶通航,在枯水期間航運能力甚至降至3000噸級,這就導致萬噸級貨輪無法直達重慶,而不得不通過需先抵達武漢港後,將貨物分裝到多艘小型船舶,再通過三峽大壩轉運至重慶。
修建荊漢運河為何能夠使萬噸貨輪直達重慶呢?這首先是修建了荊漢運河之後,長江航道的通航條件被大幅度的改善。荊漢運河起點位於湖北省的荊州市的松滋口,止於武漢市的東荊河口,全長230公里,運河寬度約為90米,水深可達8米、可以通行1萬噸級的船舶。荊漢運河利用原有河道並新挖部分航道,有效解決了長江中游航道水深不足的問題,使大型船舶無需減載或繞行。 現在的長江荊江段在航運上有哪些缺陷呢?現在的長江荊江段河道迂迴曲折,共有16個大彎,平均寬度較窄且淺灘眾多,導致船舶容易擱淺或擁堵。枯水期水位下降也會使航道變淺變窄,增加航行風險。
目前的長江荊江段是指位於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磯的河段。荊江這個名稱是怎樣來的呢?這是因為這段長江流經古荊州地區而得名。而且該河段因河道蜿蜒曲折,有"九曲迴腸"之稱,歷史上常引發洪澇災害,故有"萬里長江,險在荊江"的說法。長江荊江段起於湖北枝城,止於湖南城陵磯,全長約920公里。該河段因河道蜿蜒曲折、泥沙淤積嚴重,被稱為「九曲迴腸」,歷史上常發生洪澇災害。長江荊江段位於長江中游,連接三峽與洞庭湖,是長江歷經崇山峻岭進入平原(江漢平原)後的關鍵河段,其水文特徵為水流緩慢、河道擺動頻繁,形成眾多曲流和分汊,導致航運效率較低。
特別是荊江段因河道彎曲、泥沙淤積等問題,其通航能力僅為3000-4000噸級貨輪,所以,這一段的長江航道急需通過裁彎取直、疏浚等工程提升其航運標準。這一段的長江航道在枯水期航道維護水深為3.5-3.8米,計劃通過整治工程提升至4.5米。水深每增加0.1米,5000噸級貨船可增載約150噸,其航運利潤則能提升約12%。 而且現有的航道僅能通行3000噸級船舶,整治後將提升至5000噸級,但仍有部分天然航道受水位變化影響較大。 荊江段河道其自然條件也比較複雜,河道灘涂變化頻繁、河勢不穩定,加之水流紊亂,易形成礙航灘段。
2025年7月實施的二期整治工程將重點解決這些問題,確保航道安全暢通。一旦荊漢運河建成通航,與現有長江航道相比,荊漢運河可比現在的航道縮短航程260公里,減少其路途運輸時間約14個小時,並降低物流成本300億元/年。而且荊漢運河建成通航後,可以與現有長江主航道形成「雙通道」格局,既保留原有航道又新增運河通道,緩解了三峽、葛洲壩等區域的通航壓力。 在提升通行效率方面,荊漢運河使萬噸級船舶直接通航長江的中上游地區,緩解三峽船閘過載壓力(2023年過閘量達1.74億噸),並優化長江黃金水道的整體效能。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後,將對傳統的長江航運產生顯著影響,其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荊漢運河開通後,長江中游航運路程將大幅縮短,船舶通行效率提升,物流成本降低,預計年貨運吞吐量可達5億噸,年節省運費約36億元。 而且長江幹流船舶通過量預計從目前的12.8萬艘次/年減少至2.8萬艘次/年,主要承擔生態保護和區域航運功能,減少對長江生態環境的壓力。 荊漢運河還將串聯成渝經濟圈 、長江中游城市群和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 ,形成貫通東西的經濟走廊,帶動臨港產業集聚並創造約10萬個就業崗位。而且還可以採用"雙水道"分流模式,推動長江航運向低碳、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