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河流、湖泊眾多,棲息着368種魚。
豐富、原生態的野生魚,為新疆製作各類魚美食提供了充足的食材,紅燒魚、清燉魚、燒烤魚,新疆把魚文化演繹得淋漓盡致。
鱘也是魚的一種,但是與一般的魚差異很大。一是長相不同,鱘頭部尖尖的長長的,長得更美更壯更有特點;二是習性不同,鱘主要生長在冷水區域,更能忍耐嚴寒和酷暑,而且動作比一般魚更敏捷;三是珍稀度不同,鱘珍稀罕見,都是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不能捕撈不能生吃,而一般的魚遍地都是,捉來就能吃;四是好吃度不同,鱘不僅美味無比而且營養豐富功效還很神奇,而魚主要就是用來吃的!
下面,我們就去欣賞一下新疆三種不同尋常的鱘吧!
首先要聲明兩點,第一:這三種鱘都是新疆特產,找遍全國只有新疆有;第二,這三種鱘,都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萬萬不能捕撈,更不能成為你的盤中美餐,否則就得被抓去坐牢。
1.西伯利亞鱘:新疆特產,大得吃不完!
由於它源自西伯利亞各河流之中,所以就叫西伯利亞鱘。這種魚在新疆很多湖泊里都能尋到。體型很大,體長1.2米、體重達200公斤,體呈長紡錘形。主要以小魚、食搖蚊幼蟲、軟體動物、蠕蟲、甲殼類等為食。是一種溫性的魚,生命力很強,適宜生長水溫為15~25℃,但是能夠忍受零下50℃的冬季和50℃以上的夏季。
西伯利亞鱘的肉質鮮嫩,極其美味,還特別有營養。主要用來紅燒和清燉。
2.裸腹鱘:產於伊犁河畔,被吃得快滅絕了!
裸腹鱘,也叫「鱘鰉魚」,是國外引進的,原產於黑海、裏海及鹹海流域,前蘇聯在1933年把它引入巴爾喀什湖,也就是我國境內的伊犁河。體長2米、體重10公斤,全身呈長紡錘形,外披五縱行骨甲。
它的食物主要是魚,也吃螃蟹、水生昆蟲、軟體動物和甲殼類等等。
裸腹鱘魚質豐厚,細嫩多脂,肉味鮮美,營養豐富,是國際市場上久負盛名的名貴水產品。特別是用它的魚卵加工製作的魚籽醬,營養豐富,享譽歐洲市場。
裸腹鱘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成為人們爭相捕撈的目標,捕到一條就能成為萬元戶。
在人類的肆意捕撈下,伊犁河畔的裸腹鱘難逃厄運,遭遇滅頂之災,竟然被吃得都快滅絕了,伊犁河裡的裸腹鱘不足100尾。
3.小體鱘:個頭太小,吃不飽!
小體鱘長得挺有特點,個子小小的,體長0.6米、體重不到3公斤,吻長佔頭長的70%以下。主要吃搖蚊等多種昆蟲的幼體,也吃小型軟體動物、寡毛類、多毛類、蛭類,以及其他無脊椎動物。
小體鱘是從俄羅斯引進新疆的,分佈於俄羅斯的黑海、裏海、鄂畢河、葉尼塞河等淡水水域中。我國從俄羅斯引進試養,僅分佈於新疆鄂畢河上游的額爾齊斯河水系。
新疆三大鱘,個個都是珍稀罕見的寶貝,雖然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但是不能成為我們餐桌上的美味大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