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讀|「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2025年05月15日07:00:21 科學 7126

早讀|「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 天天要聞

早讀|「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 天天要聞

早上好!上觀新聞『早讀』來啦!
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農曆四月十八
上海多雲到陰,下午起局部地區有短時小雨,22~29℃

§今日關注

「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 5月14日12時12分,國星宇航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太空計算星座021任務12顆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標誌着全球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發射,我國整軌互聯太空計算星座「三體計算星座」正式進入組網階段。

這是之江實驗室主導構建的「三體計算星座」的首次發射,也是國星宇航「星算」計劃的首次發射。本次發射的一箭12星,最高單星算力達744tops(每秒744萬億次計算),整體具備5pops(每秒5千萬億次計算)在軌計算能力和30tb存儲容量。「三體計算星座」是由之江實驗室協同全球合作夥伴共同打造的千星規模的太空計算基礎設施,建成後總算力可達1000pops(每秒百億億次計算)。

早讀|「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 天天要聞

據介紹,通常,衛星需先將數據傳回地面,再由地面數據處理中心對其進行解析,但這種「天感地算」的模式受限於地面站資源、帶寬等因素,僅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有效衛星數據能傳回地面,且存在數據時效較差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正是「三體計算星座」的出發點。

據了解,本次首發入軌的12顆計算衛星均搭載了星載智算系統、星間通信系統,能夠實現整軌衛星互聯,具備太空在軌計算能力。衛星同時搭載了80億參數的天基模型,可對l0-l4級衛星數據進行在軌處理,將執行異軌衛星激光接入、天文科學觀測等在軌試驗任務。

首發星座的建設將構建未來算力網絡,實現特定場景由「天數地算」向「天數天算」轉變,滿足日益增長的太空即時計算需求,助力我國在全球率先建成太空計算基礎設施,搶佔未來產業前沿賽道制高點,突破人工智能領域邊界從地面邁向太空。

除太空計算與太空互聯能力外,首發星座衛星還配置了對地遙感載荷,藉助星載計算能力,將探索驗證數據的實時在軌處理,通過降低數據傳輸成本和時間延遲,提升數據處理效率,同時通過衛星靈境引擎,可以為應急安全、低空經濟、遊戲文旅等行業提供衛星三維數字孿生數據和應用服務。

國星宇航團隊負責人介紹,他們正攜手全球首批54家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發起「星算」計劃,共同構建由2800顆計算衛星組成的天基智能計算基礎設施,未來將深化與全球合作夥伴的協同合作,共建開放、共享的太空計算生態。

§《解放日報》薦讀

早讀|「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 天天要聞

扛起責任,抓班子帶隊伍要全面嚴起來

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

今日解放日報1版>>>

「模速空間」的空間還在不斷「生長」

徐匯通過用地混合開發、地下空間聯動開發等新模式打造24小時活力創新社區

今日解放日報2版>>>

超10萬億元信貸,超九成投向企業

降准今落地,預計向金融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

今日解放日報3版>>>

§國內

金融法草案對外貿易法修訂草案等列入國務院2025年度立法工作計劃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務院2025年度立法工作計劃》

詳情>>>

時隔近70年,中蒙第二條跨境鐵路開工;中國至越南河內國際道路運輸線路正式開通

前四月熊貓債發行規模達622億元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連續安全穩定運行1000天

香港特區立法會通過條例草案便利外地公司遷冊來港

我國科學家率先「看見」固體氫的最精細結構

紫光集團原董事長趙偉國一審被判死緩

早讀|「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 天天要聞這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內擺放的《思接千載: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國》圖書模型(5月13日攝)。「5·18國際博物館日」即將到來,中國國家博物館打造的歷史文化圖書《思接千載: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國》開啟線上預售。新書將於5月17日正式亮相。    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國際

特朗普中東行,一次「交易之旅」

與沙特簽「史上最大軍售協議」,下令解除對敘制裁;與卡塔爾簽署超2435億美元經濟及軍事合作協議……

詳情>>>

美國政府再削減哈佛大學4.5億美元資助款項

加州申請法院發佈美關稅政策初步禁止令;美國20個州起訴特朗普政府將撥款與執行移民政策掛鈎

俄羅斯:同烏談判人員將主要討論政治和技術問題

秘魯總統任命前司法部長阿拉納為新總理

早讀|「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 天天要聞5月14日,在位於日本東京的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工作人員展示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1644部隊的留守名簿。日本國立公文書館14日公開展示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1644部隊、8604部隊和8609部隊的留守名簿。    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我國首款航天大模型 讓衛星管理更聰明 - 天天要聞

我國首款航天大模型 讓衛星管理更聰明

隨着天上的衛星組網越來越多,這些衛星如何更加智能、高效地管理成為行業面臨的一個問題。我國首個航天大模型,正在助力衛星管理更聰明。航天大模型「華山」,首次將大語言模型應用在航天領域的產品上,運用AI幫助用戶完成航天器智能操控、軌道計算與分析、指令代碼生成等航天器在軌管理工作。通過數據學習,它可以快速且智...
大熊貓「荷風」「蘭韻」正式亮相奧地利美泉宮動物園 - 天天要聞

大熊貓「荷風」「蘭韻」正式亮相奧地利美泉宮動物園

當地時間5月14日,來自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大熊貓「荷風」和「蘭韻」正式亮相奧地利維也納美泉宮動物園。當天,美泉宮動物園為「荷風」和「蘭韻」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奧地利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發表致辭。現場觀眾熱情高漲,眾多兒童歡呼雀躍,
資深研究員親授AI實操秘籍,助力醫學研究設計效率翻倍! - 天天要聞

資深研究員親授AI實操秘籍,助力醫學研究設計效率翻倍!

我們都知道醫學研究方案設計耗時又耗力?面對複雜的實驗邏輯和文獻海量信息,如何快速產出高質量方案呢?我想這一直是大家迫切想要解決問題吧!那今天刷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有福了,本文結合梅斯醫學資深研究員張磊博士直播乾貨,手把手教你用AI拆解研究目標、優化實驗設計,文末還附贈工具試用入口!【研究方案設計的前置知...
我國科學家率先「看見」固體氫的最精細結構 - 天天要聞

我國科學家率先「看見」固體氫的最精細結構

常溫常壓下,氫以氣體狀態存在。高壓下,氫結晶為固體。而超高壓下固體氫的原子排列方式一直是未解之謎。14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發表一項重大突破:由中國科學家領銜的國際團隊用X射線納米探針首次「看見」固體氫的複雜晶體結構。這是目前世界上固
早讀|「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 天天要聞

早讀|「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早上好!上觀新聞『早讀』來啦!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農曆四月十八上海多雲到陰,下午起局部地區有短時小雨,22~29℃§今日關注「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5月14日12時12分,國星宇航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太空計算星座021任務12顆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標誌着全球首個太空計...
與總書記交流的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年輕人,在探索什麼前沿領域? - 天天要聞

與總書記交流的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年輕人,在探索什麼前沿領域?

人工智能是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4月29日,是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青年科研團隊終生難忘的一天。他們在「模速空間」參加一場以「下一代智能體的自主進化」為主題的沙龍時,與習近平總書記作了面對面交流。這些年輕人在探索什麼前沿領域?他們身處的科研環境如何?記者來到毗鄰「模速空間」的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采...
生命,居然也可以懸在邊界上,不活不死…… - 天天要聞

生命,居然也可以懸在邊界上,不活不死……

17 世紀末,一位自學成才的科學家安東尼·范·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展開了一項讓他重新思考「生命是什麼」以及「生命的邊界在哪裡」的探索。這段旅程不僅顛覆了他自己的世界觀,也在科學和哲學界激起了波瀾,影響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