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溫常壓下,氫以氣體狀態存在。高壓下,氫結晶為固體。而超高壓下固體氫的原子排列方式一直是未解之謎。
14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發表一項重大突破:由中國科學家領銜的國際團隊用X射線納米探針首次「看見」固體氫的複雜晶體結構。這是目前世界上固體氫的最精細結構。

壓力的升高,使氫的晶體結構趨於複雜。「氣體氫的分子隨機散落在空間中。隨壓力升高(5GPa),氫分子像跳棋子一樣層層排列,形成固體氫。壓力再升高(212-245GPa),一部分氫原子會形成蜂窩狀排列,於是固體氫呈現更複雜的結構:跳棋子和蜂窩間隔着層層疊起。」論文第一作者、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吉誠說。

為什麼要「看見」固體氫?「金屬氫具有極高的能量密度,是氫核聚變的理想原料,應用潛力、戰略意義巨大,被稱為『高壓物理的聖杯』。想要找到金屬氫,研究固體氫是必經之路。」高壓物理學家、中科院外籍院士毛河光說。
如果說金屬氫是「聖杯」,那麼高壓下固體氫結構就好比「聖杯」的杯座。此次中國科學家率先「看到」精細結構的固體氫,恰處於氣體氫變成固體氫之後、金屬氫形成之前的高壓狀態。
毛河光介紹,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維格納等人1935年預測,氫在極高壓下會變為金屬氫。後有物理學家提出,讓氫得以金屬化的壓力高達500GPa——這相當於一架停在針尖上的巨型噴氣式飛機對針尖施加的力。

「觀測金屬氫難度極大,因為氫金屬化所需的超高壓條件極為苛刻。我們將兩顆超鋒利的金剛石尖對尖,擠壓中間的氫分子。用高亮度的X光穿透金剛石照射在高壓氫上,X光與高壓氫相互作用,就好比給固體氫『拍照片』,得以窺見原子如何排列。」吉誠說。
「晶體結構的研究應是金屬氫研究的核心。因為金屬氫的奇異特性取決於其特殊的原子排列。」毛河光說,這一發現對理解金屬氫的形成路徑與機制提供了關鍵依據。
來源:新華社
作者: 張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