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總書記交流的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年輕人,在探索什麼前沿領域?

2025年05月15日07:00:19 科學 2741

與總書記交流的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年輕人,在探索什麼前沿領域? - 天天要聞

與總書記交流的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年輕人,在探索什麼前沿領域? - 天天要聞

人工智能是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4月29日,是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青年科研團隊終生難忘的一天。他們在「模速空間」參加一場以「下一代智能體的自主進化」為主題的沙龍時,與習近平總書記作了面對面交流。

這些年輕人在探索什麼前沿領域?他們身處的科研環境如何?記者來到毗鄰「模速空間」的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採訪了三位青年科研人員代表。他們都不到30歲,但已在這家新型科研機構挑起了大梁。

「實驗室提供了『三梯合一』的發展通道,幫助我們年輕人實現多維價值。」劉翼豪博士說,「『學術之梯』鼓勵我們承擔重大任務,在科研中取得突破;『管理之梯』支持我們組建帶領團隊,在挑戰中持續成長;『產業之梯』幫助我們轉化前沿成果,在產業中驗證實際價值。」

多模態大模型理解並構建世界

在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劉翼豪的頭銜是青年科學家,帶領近30人的科研團隊研發多模態生成大模型。在中國科學院讀博期間,這個小夥子就進入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實習,師從實驗室領軍科學家喬宇和董超,研究圖像、視頻的復原和增強技術。在這裡,他感受到新型科研機構的人才密度之高和科研資源之豐富,萌生了在實驗室長期發展的想法。

獲得博士學位後,劉翼豪從實驗室青年研究員做起,參與了多模態大模型的研發工作。他開發的圖像復原和編輯功能,可以讓大模型用戶成為「ps一鍵大師」——只需用鼠標點擊一下,就能去除圖像中的「噪聲」和「雨霧」等干擾因素,顯著提升圖像質量。

憑藉突出的科研業績,他在「學術之梯」和「管理之梯」上取得進步,從青年研究員晉陞為青年科學家,正在帶領團隊研發多模態生成大模型。這個大模型將具備什麼功能?劉翼豪透露:「我們希望它有理解世界的能力,可根據用戶的指令,生成各種符合物理規律的視頻,用於科普教育、ai for science(科學智能)和具身智能等領域。」

當前,全球已發佈的多模態生成大模型都無法完全理解、構建世界,生成的視頻往往有不符合物理規律的內容。為了破解這個世界難題,劉翼豪帶領團隊採集、篩選各種物理數據,再用標註好的數據訓練大模型;同時,他們在訓練大模型的推理能力,讓它學會根據已有物理知識推理出新的結論。目前,這個團隊已完成基礎研發工作。

在攻堅克難的道路上,他們還「沿途下蛋」,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登上「產業之梯」。據介紹,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與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合作,將多模態生成技術應用於動畫製作,大幅提升了動畫產業的生產效率,已推出中國首部原創文生視頻ai系列動畫片《千秋詩頌》。

與總書記交流的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年輕人,在探索什麼前沿領域? - 天天要聞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的青年科研人員在工作中。

語音分析技術遷移到腦機接口

「在這裡,我可以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大同行交流,實現技術的遷移。」實驗室青年研究員吳雯告訴記者。在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她回到家鄉上海,進入了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她在劍橋研究語音情緒識別和精神疾病分析,這是人工智能的一個細分領域。而在實驗室,她與人工智能各個細分領域的「大同行」成為同事,視野一下子開闊起來,將語音解析技術遷移到了腦機接口領域。

吳雯解釋:「語音是一種時間序列信號,腦電和腦磁也屬於時間序列信號,所以這兩個領域之間能實現技術的遷移。」腦機接口分為侵入式、半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三條技術路線,她研究的是非侵入式腦機接口,用外部設備採集腦電和腦磁信號,再通過時間序列信號解碼技術,讓人用意念操控機械臂等設備。今後,她和同事還有望通過信號解碼,破譯人腦正在接收的信息。

實驗室舉辦的「星河talk」論壇等學術活動,也讓吳雯開闊了視野、打開了思路。據介紹,實驗室經常邀請學術界和產業界的知名專家出席活動,每次都會吸引眾多青年科研人員參加。這些年輕人先聆聽專家演講,再圍繞人工智能領域的前沿課題展開深入討論,這種學術氛圍令他們受益匪淺。

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研發工程師田詩涵說:「實驗室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學術資源和廣闊的產業合作平台。工作之餘參加學術界和產業界的交流活動,讓我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夥伴,通過分享各自的實踐經驗,會相互激發出創新靈感。」

為具身智能開發虛擬訓練平台

今年2月,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發佈「桃源2.0」,面向全球開發者開放。這是一個具身智能通用仿真平台,為機械人提供虛擬仿真的訓練環境。

在這個項目中,26歲的田詩涵參與了仿真數據集和訓練評測框架體系開發工作。「我們已開源了一個高質量仿真場景數據集grscenes-100,它提供100個涵蓋家居和商業空間的場景資產和數萬個物品資產,具有空間布局真實、模型結構逼真和語義標註豐富等特點,還允許用戶多粒度靈活復用。」小田告訴記者。目前,她正在設計開發一個訓練評測框架,旨在為具身智能研究人員打造從數據採集、模型訓練到模型評測的一體式、全工具鏈解決方案。

與總書記交流的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年輕人,在探索什麼前沿領域? - 天天要聞「桃源2.0」平台支持多樣化複雜場景的「一鍵生成」。

過去兩年里,田詩涵先後參與了人工智能基礎開放平台、大模型rlhf(基於人類反饋的強化學習)、具身智能虛擬仿真訓練等多個項目。「每接觸一個新項目,我都邊學邊干,感覺自己成長特別快,因為我一直處在科技最前沿,和最好的團隊在一起。」她感慨道。

這樣的感受,是實驗室很多年輕人的共同心聲,也吸引着越來越多的優秀青年加入這個團隊。

2022年以來,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攜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等十餘所國內頂尖高校,開展了博士生聯合培養項目。截至目前,已有近8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入選這個項目,其中80%以上的生源來自「九校聯盟」,不乏來自清華學堂計算機科學實驗班(姚班)、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科學班、北京大學圖靈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等人工智能特色專業的佼佼者。

本月,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首屆聯培博士生項目夏令營啟動報名工作,邀請有志於投身人工智能前沿研究的本科生和碩士生6月來滬。據介紹,聯培博士生項目依託高校培養優勢和實驗室的世界級科研平台,讓優秀青年進入國際一流的研究環境,在頂尖科學家的指導下挑戰前沿難題,參與重大科研項目,力爭在充足算力等各項保障下,產出有創新策源價值的成果。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接口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接口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6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副校長鄭海榮,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等主辦的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上,圍繞AI時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腦機接口與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認為腦機接口將引領醫療新變革,是解決未來重大醫療需求的關鍵路徑,腦機接口的突破性進展將出現在醫療康復領域。鄭海榮以科幻電影《阿凡達》中通過意...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 天天要聞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如今,無人機的身影隨處可見,不管是用於拍攝壯麗風景,還是助力農業噴洒農藥,它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可誰能想到,這小小的無人機,一旦不受控制地亂飛,就會成為機場安全的巨大威脅。 ....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 天天要聞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職引未來】 當前,不少高校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到這些地方就業,青年學子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又將收穫怎樣的人生體驗?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新穎在接受光明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奮鬥,青年學子收穫的不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聞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於野,今年24歲,陝西寶雞人。 父母望子成龍,希望我考上大學,可我卻貪玩無心讀書,16歲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機,如今已是一個8年塔吊經驗的老司機了。 開塔吊被稱為高危中的高危....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聞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車 行業頻道】近日,理想汽車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樁數量突破15000根,且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發社交媒體表示,之所以近兩年加速建設充電站,主要是先為理想的純電用戶們持續打造沒有里程焦慮的用車環境。未來,理想還將持續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設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
小河邊常見 野草圖鑑 - 天天要聞

小河邊常見 野草圖鑑

「從前在我家的門前有一條小河,小河裏面住着幾隻我從小養的鵝」大家聽過這首歌嗎[呲牙]我家門前真的有條景觀河,不僅有景區養的小鴨小鵝,河邊還有很多常見的植物!你們還記得那些常見的植物嗎?蘆葦蘆葦應該是河邊最常見的標誌性植物吧。
山欖科膠木屬基因組系統發育與生物地理創新 - 天天要聞

山欖科膠木屬基因組系統發育與生物地理創新

文章信息摘要:膠木屬(Palaquium)目前是山欖科(Sapotaceae)中最大的屬。先前關於膠木屬及其所在的異膠木族(Isonandreae)內部類群關係的研究,基於有限的樣本和基因座開展,未能明確界定分類邊界,進而阻礙了對這一以馬來
美!地球月球「證件照」更新 - 天天要聞

美!地球月球「證件照」更新

視頻截圖59萬千米外!天問二號拍攝的地月影像圖發佈7月1日,國家航天局發佈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二號探測器在軌獲取的地月影像圖。目前,天問二號探測器已在軌運行超過33天,與地球距離超1200萬千米,工況良好。近期,天問二號探測器配置的窄視場導航敏感器,分別對地球和月球成像,顯示了良好的功能性能。此次發佈的影像圖包括...
地理冷知識——荔枝 - 天天要聞

地理冷知識——荔枝

荔枝是無患子科荔枝屬的一種果樹,全球栽培品種超過200種。無患子科有100多個屬,大多植物都是喜歡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的喬木和灌木。例如龍眼、紅毛丹這些長在大樹上,需要剝皮吃的水果,都是荔枝的無患子科家族親戚。因為龍眼成熟期比荔枝更晚,中國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