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接口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2025年07月01日17:00:15 科學 4779

6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副校長鄭海榮,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等主辦的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上,圍繞ai時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腦機接口與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認為腦機接口將引領醫療新變革,是解決未來重大醫療需求的關鍵路徑,腦機接口的突破性進展將出現在醫療康復領域。

鄭海榮以科幻電影《阿凡達》中通過意念駕馭飛龍的場景為引,闡釋了腦機接口技術「讀取」大腦神經信號並「寫入」反饋指令以實現控制的核心原理。當前腦機接口研究的核心目標之一,是深入解析大腦的功能特徵,尤其是與疾病相關的神經機制。例如,通過植入式裝置,有望幫助中風患者或失明人士重建因疾病受損的運動或感覺功能——這正是bci技術在醫療領域的關鍵應用方向。

鄭海榮進一步強調,腦機接口技術的下一代突破,不僅依賴於新型電極材料和器件的開發,更需在以下關鍵領域取得進展:包括跨尺度神經生物學的深入理解;複雜神經信息的精準解碼與翻譯技術;高效、安全的無創神經調控(即「寫入」)技術。他預判,基於其解決重大臨床需求的潛力,腦機接口技術的突破性應用將率先在醫療康復領域實現。

近期,國內多個科研團隊宣布腦機接口進入臨床階段,能夠幫助患者重建肢體運動功能,並取得了積極進展。

鄭海榮表示,當前腦機接口仍以科學研究為主,科學研究以原理驗證和可行性探索為核心目標,要將腦機接口技術轉化為安全、有效且可推廣的臨床診療方案,仍需克服重大技術挑戰,並經歷嚴格的臨床驗證過程,確保其對廣泛患者群體的適用性和安全性。

在全球範圍內,最受矚目的埃隆·馬斯克創立的neuralink公司,在侵入式腦機接口的臨床推進方面較為領先,已實現脊髓損傷患者完成打字以及玩馬里奧賽車等複雜任務。然而,侵入式腦機接口是有創的,電極使用壽命有限,並且只能解讀電極所接觸腦區的信號。此外,侵入式電極面臨的核心挑戰在於生物相容性。人腦歷經漫長進化形成的精密免疫防禦機制,會對植入的異物產生排異反應,導致電極性能隨時間顯著下降甚至失效。

鄭海榮認為,開發無需開顱手術、具有更高生物安全性的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通過外部設備解讀和翻譯神經信號以實現控制,是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和理想目標。另外一個原因是,人腦中腦細胞數量龐大,腦細胞對應的功能很難一一對應,有時需要多個做配合,準確的對腦細胞進行控制比較困難。

他認為,有了腦機接口這個工具,未來疾病診斷、治療將會有大幅提升,疾病的原因和治療方法也需要重新理解。

鄭海榮認為,ai將沿 「數據智能→物理智能→生物智能」 路徑演進:數據智能依託算力與算法挖掘信息價值;物理智能賦予機器感知與行動能力;而生物智能將通過腦機接口實現人機智能深度融合,最終構建無創腦機通信——以神經信號直連替代傳統通訊(如電話/微信),成為生命體間信息自由交互的終極載體。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接口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 天天要聞

他認為,作為人工智能的核心突破方向,生物智能與腦機接口技術將深度重塑未來產業形態、科學範式與社會結構,其兼具變革性與顛覆性的雙重特徵,亟需科學界、產業界及國家戰略層面的協同關注與投入。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聞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獲悉,中國人民大學與西湖大學攜手成立「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並面向全球發佈「未來人類十大議題」,聚焦人類文明演進的重大挑戰與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 天天要聞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6月30日,華熙生物在微信公眾號上發佈文章《推動行業進入以檢測結果為宣傳依據的時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張免受科學檢驗的必定屬於偽科學。文章直指,在重組膠原蛋白的測量問題中,聲稱沒有統一的檢測方法就無法準確測量,就是一種典型的「免受檢驗策略」,試圖讓自己的主張免受科學檢驗和公共監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 天天要聞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2型糖尿病是我國主要慢性代謝性疾病之一,其主要臨床特徵包括高血糖、胰島素抵抗和肝糖輸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進一步鑒定與糖代謝穩態調節密切相關的新型生物標誌物,從而為建立疾病預警體系和個體化診療方案提供新的理論依據。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周健團隊、代...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接口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接口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6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副校長鄭海榮,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等主辦的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上,圍繞AI時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腦機接口與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認為腦機接口將引領醫療新變革,是解決未來重大醫療需求的關鍵路徑,腦機接口的突破性進展將出現在醫療康復領域。鄭海榮以科幻電影《阿凡達》中通過意...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 天天要聞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如今,無人機的身影隨處可見,不管是用於拍攝壯麗風景,還是助力農業噴洒農藥,它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可誰能想到,這小小的無人機,一旦不受控制地亂飛,就會成為機場安全的巨大威脅。 ....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 天天要聞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職引未來】 當前,不少高校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到這些地方就業,青年學子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又將收穫怎樣的人生體驗?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新穎在接受光明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奮鬥,青年學子收穫的不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聞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於野,今年24歲,陝西寶雞人。 父母望子成龍,希望我考上大學,可我卻貪玩無心讀書,16歲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機,如今已是一個8年塔吊經驗的老司機了。 開塔吊被稱為高危中的高危....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聞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車 行業頻道】近日,理想汽車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樁數量突破15000根,且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發社交媒體表示,之所以近兩年加速建設充電站,主要是先為理想的純電用戶們持續打造沒有里程焦慮的用車環境。未來,理想還將持續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設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