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進入12月,中美芯片戰又迎來重大變化。先是美商務部又對我國半導體企業進行了新的制裁,接着我國內也發佈一個聯合聲明,呼籲國內企業降低對美芯片的採購。
就在美國加大制裁和管制的同時,我國的半導體出口規模已經突破了萬億元大關。
此前,國內還存在一種假設觀點,如果美國放開了芯片限制,國產芯片該怎麼辦?從上述三個新變化來看,這個假設是不成立的,關鍵是不會發生。
具體的情況又如何,不妨先順着假設的思路,來看看美國會不會採取「放開」措施。
美國會「釜底抽薪」嗎
中美芯片戰之前,國內芯片並非完全沒有發展,而是沒有主導性的產業鏈。所以,那時候大部分常用的芯片,都要從外部進口。包括製造芯片用的精密設備,也需要從國外購買。
美國人正是瞅准了這一點,所以才採用了「上屋抽梯」的錯略,通過斷供芯片,以及限制我們採購精密儀器的渠道,試圖迫使我們低頭。
但近幾年的情況大家都看到了,我們並沒有放棄自主化生產,需求上雖然短暫受到了影響,但總體的使用還是有保障的。
隨着國產芯片規模的增加,尤其是產業鏈的不斷完善,人們開始擔心另一種可能,即美國人會放開芯片的供應。
如果美國真要採取這種策略,那就是「釜底抽薪」。簡單來說就是,國產芯片雖然有長足發展,但是和國外更新一代的產品還有差距。
最關鍵的是,我們的產業鏈還沒有像海外市場那般完善。有人就擔心,如果美國放開限制的話,國內企業採購芯片,肯定會願意選擇國外更好的產品。
這樣一來,國產的芯片就賣不出去了,產業鏈的發展就會停頓。相比於芯片戰剛開始,這種局面似乎更嚇人。畢竟,我們在芯片領域已經有了更多的投入,美國放開限制的話,我們的整個產業布局無法與之競爭。
好在這種情況只存在於假設中,現實中並不會發生。因為,美國如果真採取這種措施的話,非但不能破壞我們剛構築起來的產業鏈,反倒能讓國產芯片發展加速。
道理很簡單,美國真敢放開限制,國際上的芯片流通就不會有任何阻礙了。國內又能接觸到國外更先進的產品和技術。對國產芯片的創新來說,這是大大的好事。
而且,美國拚命採取限制和制裁措施,最大的借口就是,不想讓中國獲取最先進的技術。美國本來就很怕了,他們怎麼可能會放開限制呢?
當然,從市場的角度看,由於國產芯片以及產業鏈是剛起步,徹底放開的話,確實沒辦法和其他一些國際企業競爭。
可一時競爭不過,不代表接下來競爭不過。何況西方人很清楚,中國人在技術領域最擅長的,就是消化、吸收、再創新。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盾構機,十幾年前,全球盾構機市場還被海外企業壟斷。那時候我們也得從國外購買,包括技術和維護,也都是全套引進的。
現在呢,我們不但能生產盾構機,產品更是遠銷海外多國,基本上可以和國外的企業分庭抗禮了。
所以說,如果國外的企業知道是後來的局面,在盾構機領域,他們是不是也會在最初就對我們採取封鎖和限制呢?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無論如何不會輕易放開限制。因為他們最擔心的,就是我們利用技術再創新。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本月初,美國再次加大了制裁和管制力度。
有針對性的140家企業
拜登和他的內閣馬上就要離任,但並不妨礙他們在最後階段再採取制裁和管制。新的制裁和管制,既有製造設備,也設計了大量企業。
具體來看,針對半導體領域的製造設備管控有24種,針對企業的制裁則高達140家。其中國內的企業136家,韓國的企業兩家,新加坡和日本各1家。
可能有人會疑惑,針對中國就行了,為什麼美國還會針對他國企業下手?這其中的原因是兩方面的。
首先,半導體產業鏈,本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模式。美國要封鎖我們的產業,限制我們的技術和發展,就是從全產業鏈下手的。
而在產業鏈上,不管多少肯定會涉及到一些國外的企業。在美國人眼裡,只要這些國外企業跟中國的產業鏈有聯繫和接觸,也就要一併制裁。
換言之,美國現在採取的策略,就是寧可錯殺一萬也不會放過一個。
其次,對他國的企業一併制裁,美國並不心疼,反倒有利於自家企業的發展。半導體市場,誰家的企業發展好,肯定就具備主導權。
日韓等國的企業,既然能跟我國的企業合作,說明在市場上跟別的國家也有合作。對美國來說,這些企業的市場地位就具備優勢。
逮住機會打擊一番,就能動搖他們的市場地位,自家的企業在市場,就會有好的發展空間了。
而且從美國人的角度看,他們甚至還想打擊所有的半導體產業呢,讓自家的企業主導市場才是更好。
但問題在於,要打擊其他國家的半導體產業,美國也得有好的理由和借口才行。何況世界上其他半導體企業所在國,都是美國的盟國。
在美國對我國半導體產業展開打擊的時候,其他國家基本都採取了跟隨美國的措施。找不到借口,美國自然就不好下手。
所以說,美國新採取的措施,對這140家企業來說都是有針對性的。
試圖全產業鏈打擊
上榜的企業里,有媒體統計發現,七成以上的都是國產設備公司。這些企業,涉及到芯片產業的光刻、刻蝕、薄膜、鏡頭、清洗、量檢測等多個領域。
說白了,美國接下來的制裁,是針對我國的芯片製造下手。只要是和芯片製造有關的,不管是主要的設備,還是周邊的產品,美國統統都要制裁。
他們的邏輯就是,限制中國採購,中國自己製造;限制中國製造,中國就沒有芯片可用了。
在這個基礎上,美國還要重點制裁和管制那些核心設備以及擁有創新技術的企業。簡單來說就是,企業擁有製造更小芯片的技術,美國就要全力針對。
最後瞄準的,便是製造芯片的各種材料。上榜的企業中,有多家公司都是材料公司,這些企業也被制裁和管制,反倒是說明美國有點黔驢技窮了。
因為相對於技術和製造設備,材料可以從更多的渠道獲得。但材料只是基礎,關鍵還得看技術和設備。
美國現在對材料公司也下手,說明他們已經沒有信心能限制我們的技術了。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才全方位下手來製造障礙。
可過去幾年,美國的制裁本身就已經很多了,非但沒有達到目的,反倒讓我們打造起了自己的產業鏈。
突破萬億的半導體出口規模
美國制裁多年,我國的半導體產業不但在持續擴大,出口規模更是迅猛增長。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半導體出口規模達到了9311.7億元,增長幅度達21.4%。算下來,平均每個月的出口規模都在930億元以上。
而根據過去幾年的出口數據來看,每年年底都還是出口旺季,所以今年半導體的出口額將突破萬億規模。
越管控發展越迅猛,美國對這種局面當然很無語。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現在又推出制裁措施的緣故。
你制裁,我們反制
美國出台新措施後,國內的半導體行業協會、互聯網協會、汽車工業協會、通信企業協會先後發佈了聲明,呼籲國內企業也採取主動措施,減少採購美國的芯片。
雖然過去美國一直出台制裁措施,但國內相關的行業,還沒有一同發聲表示反對過。
現在四個協會同時發聲,有人就猜測,是不是我國在芯片領域取得了新的突破,下一步並不擔心美國的制裁升級,所以才敢共同發聲呢?
不管是否存在這種情況,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國產芯片產業已經長足發展,不但能夠滿足自己的需求,就是出口和海外市場的拓展,也在持續進步。
只要有這個前提條件在,未來美國即使再升級措施,對我們的半導體產業也構不成重大打擊了。
相反,隨着我們產業鏈的不斷完善,市場地位也會日益增強。只要保持發展的態勢,我們的半導體產業,也能在全球市場佔據主導地位。
所以還是那句話,美國現在確實是急眼了。就像這次他們把矛頭對準我國的晶圓廠供應商,恰恰說明此前的制裁併沒有限制住國內晶圓廠的發展。
也就是說,即便美國封鎖和制裁,我們也有了更多的國產化代替方案。而且,制裁反倒加速了國內產業鏈的打造。
因為企業在選擇的時候,已經在避開美國這個「大坑」了。從渠道到產業鏈再到很多供應商,清除「美國元素」,反倒對供應鏈的完善更有利。
只要這種趨勢一直發展,我們就不用擔心自己的產品和產業鏈沒有市場。相反,越是經過市場的歷練,技術的更新和進步會更快。
結語
難怪現在行業里有人總是開玩笑,說應該感謝美國的制裁。如果沒有美國的限制措施,我們在半導體領域的發展還不會這麼快。
就目前的態勢看,我國的芯片產業,下一步會形成更完善的產業鏈,即使未來和美國的半導體產業完全脫鉤,我們也能保證需求和發展。
在半導體領域,美國用實際行動,反倒一步步倒逼和培養出了強大的競爭者和對手。
特朗普就要上台了,我們應該給他頒發一個芯片大小的獎章,獎勵他讓我們的技術在不斷進步。
參考資料:
《忍無可忍,「中國開始放開手腳」》 南風窗 2024年12月7日
《美國加大芯片制裁之時,中國半導體出口破萬億》 央視新聞 2024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