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緬甸全國鳴笛1分鐘,哀悼在3月28日強震中遇難的人們。這場地震是全球大陸近十年來震級最強的一次,震源深度30千米,破壞力巨大。震中距離緬甸人口密集的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只有17千米,多座文化古迹被損毀,建築呈粉碎式、下沉式坍塌。到了4月2日,地震第5天,人們已經很少再談論有人生還的可能。
在地震發生120小時後,由中國救援隊、中國國際救援隊、中國香港特區救援隊、深圳公益救援隊,四支隊伍組成的救援力量,來到這家名為金色鄉村的酒店開展排查。一開始,生命探測儀只發現非常微弱的生命信號,像是貓或者老鼠。出於對生命的嚴謹和尊重,隊員們從酒店的另一側再次探查。這一次他們確認這微弱的信號,來自一位堅持了120多個小時的倖存者。
中國國際救援隊搜救專家 張煜:我們還是比較激動,這個受困人員的生命力,包括他的求生欲非常頑強。我們也會受這種希望的感染,在那個時候我們心裏想的就是,我們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金色鄉村」酒店一共7層,地震發生後,一層二層已經完全塌陷,而要營救的被困者正位於2樓的207房間。如示意圖所示,救援人員要從三樓的窗戶進入,穿過走廊,到207上方的307.從地板開始破拆。當時,酒店已經傾斜,還時常發生餘震,為避免破拆打破大樓的受力結構,發生二次垮塌,結構專家要根據現場快速計算,制定營救方案。
中國國際救援隊搜救專家 張煜:我們的每一個操作都必須精準,像在給廢墟做手術一樣,每一次敲擊,我們都需要考慮下一步行動的銜接,比如開每一個洞口,都要考慮擔架最大的對角線長度是多少,能不能在這個空間裏面順暢通過。
方案確定後,救援人員開始迅速擴大開鑿範圍。
由於切割的鋼筋都比較鋒利,為避免被困者劃傷,救援人員將酒店窗帘拆下,塞進了洞里。
耗時一個半小時,樓板上終於打出一個約50厘米寬的生命通道,為讓受困者能順利地爬上擔架,一位救援人員冒着危險摘下防護帽,鑽進低矮的通道中。他請翻譯轉告被困者,一會兒就挪到他的位置,背對着救援人員。
中國國際救援隊搜救專家 張煜:這個時候要給他戴上眼罩,因為他長時間處於黑暗的環境,受到強光的直射,眼睛可能會沒辦法適應這種光線變化,容易遭受一定損害,金色毯子名字叫急救保溫毯,為了出去防止受到紫外線的直接照射,有體溫升高的情況,讓他身體狀況儘可能處於比較平穩的狀態,後續得到醫療支持的時候,存活概率會大大提高。
經隨隊醫生初步檢查,男子生命體征平穩。10位救援隊員將他送上救護車。此時,他被困已超過125個小時。據家人介紹,男子今年52歲,是一位司機,來這裡出差。地震發生後,酒店工作人員告訴他們「沒有生還者」。
獲救男子侄女:非常感謝中國的救援隊員,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來拯救他們的生命,非常感謝中國。
3月28日緬甸地震發生後,我國是第一個宣布緊急援助的國家,也是第一個派出救援隊的國家。有近30支中國救援隊,超過500名救援隊員在緬施救。截至本周三(4月2日),中國救援隊伍共救出倖存者9人。救援隊也受到了當地民眾的熱情支持,不少懂中文的華裔,充當翻譯志願者,與救援隊伍一起深入廢墟地帶。在這場天災面前,跨越國別和語言的合作,守護了生命的奇蹟。
中國國際救援隊搜救專家 張煜:我印象比較深的是連續作戰30多個小時,實在撐不住,我就在地上鋪了一些紙板,簡單睡了一會,但是我醒來的時候,我竟然發現我的旁邊當地人點了蚊香,還支了蚊帳,特別感動,也讓我們真的是充滿幹勁,去把這些生命儘可能搜救出來。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