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瑪峰上溫度很低,死者不會腐爛?在上面能看到古人身體嗎?

2022年12月25日23:43:15 科學 1953

世界高峰之最的排名當中,珠穆朗瑪峰絕對是首屈一指的存在,以8848.86M的海拔高度無峰能出其右。

珠穆朗瑪峰上溫度很低,死者不會腐爛?在上面能看到古人身體嗎? - 天天要聞

珠穆朗瑪峰


專家介紹,珠穆朗瑪峰山頂常年積雪覆蓋,溫度極低,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人死後也不會腐爛,這是真的嗎?我們能在上面尋找到那些古人的屍體嗎?

冰冷的山峰

海拔越高,溫度就越低,具體關係體現為,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就下降0.6攝氏度。

珠穆朗瑪峰上溫度很低,死者不會腐爛?在上面能看到古人身體嗎? - 天天要聞

氣溫隨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理論上來講,假如此時珠穆朗瑪峰的海平面溫度為0攝氏度,那麼它最冷的地方溫度大約為零下53攝氏度。

這個溫度足以用極寒來形容,地球上除了俄羅斯北部的某些偏遠小鎮以及南北兩極地區,很少有地方能夠達到這個溫度。

隨着全球氣候變暖,世界各地的溫度還在持續增加,絕大部分人是很難感受到這個溫度有多冷的。

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如你端着一盆溫水在室外一潑,溫水會立刻凍結,形成一道壯麗的風景線。

位於俄羅斯東北部雅庫茨克市的奧伊米亞康鎮就是這樣一個存在,在這個地方,歷史上最低溫度曾經達到零下60攝氏度。

珠穆朗瑪峰上溫度很低,死者不會腐爛?在上面能看到古人身體嗎? - 天天要聞

地球上最寒冷的城市


當地的人們不敢在野外上廁所,即使在家中也要修築一道隔寒措施,來抵禦寒風。

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珠穆朗瑪峰的溫度比理論更高。

因為海拔越高受到的輻射量也就越大,接受的熱量也就更多。

大約在7500米的高度上,最冷月份的平均氣溫低至零下27攝氏度,最冷氣溫也不超過零下40攝氏度

當然,這對於大家來說,也足夠寒冷,假如古人在攀登山峰的時候不幸身死其中,他們的屍體能保存到現在嗎?

珠穆朗瑪峰上溫度很低,死者不會腐爛?在上面能看到古人身體嗎? - 天天要聞

1975年珠穆朗瑪峰攀登路線圖


古人的屍體

很遺憾地告訴你,這是不能的。

首先,古人沒有能力攀登上珠穆朗瑪峰。

你可能很難想像,攀登珠穆朗瑪峰究竟有多困難,攀登選手要面臨的是高海拔的缺氧環境、嚴酷的氣候條件、陡峭的懸崖峭壁等等。

一旦遇到風雪天氣,攀登者就不得不滯緩前進的腳步。

在科技落後的古代,他們既沒有良好的攀登工具,也沒有適用的禦寒手段,再加上稀薄的氧氣環境,他們可能連主峰都難以到達。

即使在近代科學發展起來的今天,也少有人能夠攀登上這座山峰。

1920年,英國的一支登山團隊首次挑戰珠穆朗瑪峰,結果在6000多米的高度就因為惡劣的環境退縮。

珠穆朗瑪峰上溫度很低,死者不會腐爛?在上面能看到古人身體嗎? - 天天要聞

上個世紀初的登山者


1922年,英國的第二支登山團隊出發,他們到達了8200米的高度,但是卻付出了7人生命的慘痛代價。

此後的幾十年內,均有不少攀登愛好者想要挑戰珠穆朗瑪峰,他們都付出了沉痛的代價。

無數失敗的案例告訴我們,挑戰珠穆朗瑪峰絕對沒有大家想得如此簡單。

其次,如果想要進入到能夠保存屍體的覆雪地區,則需要更高的高度。

由於降水的不同,珠穆朗瑪峰的南北雪線存在差異,南坡的雪線為5500米,北坡的雪線為5700米。

珠穆朗瑪峰上溫度很低,死者不會腐爛?在上面能看到古人身體嗎? - 天天要聞

珠穆朗瑪峰環境圖


根據季節和溫度的不同,雪線的高度有所波動,但都在5000米到6000米之間徘徊。

因此,只有5500米之上才有厚厚的冰層,這些冰層保存屍體的絕佳原料。

試問,真的有古人能夠攀登到這個區域嗎?

最後,珠穆朗瑪峰也不存在封存屍體的條件

珠穆朗瑪峰的環境

從溫度上來講,想要達到讓屍體不腐爛的溫度,起碼都要零下30攝氏度以下,而且溫度必須要穩定。

歷史上,曾有過著名的「冷凍人」技術,他們為了讓屍體保存得更加完好,更是利用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來冷凍人體。

珠穆朗瑪峰上溫度很低,死者不會腐爛?在上面能看到古人身體嗎? - 天天要聞

人體冷凍術概念圖


珠穆朗瑪峰的溫度波動不可謂不大,在夏季的時候,某些海拔7000米左右的地區,甚至會出現零下10攝氏度的「高溫」。

在這樣的溫度下,屍體面臨著解凍的風險,很快便會腐爛。

從自然條件的角度來講,只要環境當中存在微生物,且溫度適宜,屍體就不可能不會腐爛。

以珠穆朗瑪峰的氣候環境來看,屍體腐爛是遲早的事情,只不過屍體會腐爛得更加緩慢。

想要尋找沒有微生物的環境,那就只有遙遠的太空。

也許可以去寒冷的冥王星試試,在那裡有着零下200多攝氏度的低溫,就連病毒都無法活動。

珠穆朗瑪峰上溫度很低,死者不會腐爛?在上面能看到古人身體嗎? - 天天要聞

冥王星動圖


所以即使有萬分之一的可能,古人攀登上去了,並且遇難,屍體也很難被我們發現。

從生物的角度來講,人類的屍體如果暴露在野外,很有可能被當地的一些動物啃食

在如此惡劣的環境當中,食物的緊缺是一大難題,它們會抓住所有能夠進食的機會,不放過任何獲取蛋白質的手段。

人的屍體自然無法幸免於難。

目前,人們在珠穆朗瑪峰發現的最著名的屍體就是「綠靴子」

人們還沒有從遺體當中確認他的身份,不過,八九不離十就是1996年的攀登者澤旺·帕卓

他的屍體被冰凍在一處雪地當中,還保留着他生前的動作。

珠穆朗瑪峰上溫度很低,死者不會腐爛?在上面能看到古人身體嗎? - 天天要聞

穿着綠靴子的攀登者澤旺·帕卓


專家推測,帕桌很有可能是在睡覺的時候,不幸被凍死的,由於年代並不久遠,至今屍體還未腐爛。

不過其他人可就沒有那麼幸運了,此前人們還在珠穆朗瑪峰陸續發現了腐爛的人類屍骸,無法辨別出他們的身份。

珠穆朗瑪峰上溫度很低,死者不會腐爛?在上面能看到古人身體嗎? - 天天要聞

珠峰屍體之休息者


雖說珠穆朗瑪峰到目前還沒有發現過任何古人,但是科學家仍舊能夠從中發現某些具備科研價值的生物遺骸。

在遙遠歐洲的阿爾卑斯山脈就曾挖出了一具神秘的木乃伊。

珠穆朗瑪峰上溫度很低,死者不會腐爛?在上面能看到古人身體嗎? - 天天要聞

阿爾卑斯山脈


雪山上的乾屍

人們將他命名為奧茲冰人

研究發現,這具屍體很有可能來自5000千年,這個時期是四大文明古國繁榮的時代。

根據奧茲冰人身邊的弓箭和斧頭可以判斷,他生前應該是一個獵人,在阿爾卑斯山脈附近打獵。

但是奧茲冰人的死狀尤為奇特,更像是他殺,意大利的科學家利用最新的醫學成像技術,來還原他生前的影像。

珠穆朗瑪峰上溫度很低,死者不會腐爛?在上面能看到古人身體嗎? - 天天要聞

可自行搜索奧茲冰人屍體圖


發現,奧茲冰人的死因為背後中箭,導致身體流血過多,並且誘發了心臟病,最終導致死亡。

當然也有科學家認為,奧茲冰人身旁的斧頭才是造成他死亡的原因,在阿爾卑斯上可能居住着一些原始的住民,他們將奧茲冰人用於祭祀,於是將他殺害。

相關的爭議還有很多,不過這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奧茲冰人最大的價值在於,他的胃部某些事物保存得相當完整,科學家可以從中檢測出化學物質。

根據檢測結果,科學家可以推測出奧茲冰人生活的年代,以及他們的生活習慣。

珠穆朗瑪峰上溫度很低,死者不會腐爛?在上面能看到古人身體嗎? - 天天要聞

實驗室檢驗技術


並給還能衍生出那個時代人們的文化以及飲食生活,對我們揭開神秘的歷史,有着巨大幫助。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本頓: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改寫地球生命演化認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 天天要聞

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本頓: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改寫地球生命演化認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7月5日下午,在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傳承地質魅力·續寫文明華章——推動地質公園與生態文化多樣性融合發展」主題論壇上,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Michael J. Benton(邁克爾·本頓)教授圍繞「三疊紀化石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 天天要聞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地幔的垂直運動是導致地球表面發生大規模地質變化的驅動力之一。這些地幔上升流,有時被稱為地幔柱,被認為在一些重大的地質轉變(例如大陸漂移)中發揮着作用。目前,在非洲大陸地下發現了一種類似、微妙卻意義重大的現象。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 天天要聞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科學家首次直接觀察到在主要水下斷層帶釋放構造應力過程中發生的慢滑地震。此次漸進式地震事件在穿過日本海岸附近易引發海嘯的斷層段時被追蹤,該斷層段似乎起到了天然的緩衝作用,吸收了壓力。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將這一現象比作一條斷層線沿着
「倪四道院士預測廣東將有8級地震」系謠言 - 天天要聞

「倪四道院士預測廣東將有8級地震」系謠言

近日,一張「院士預測廣東將發生8級以上大地震」的截圖在網絡上流傳。截圖顯示,名稱為「倪四道」的用戶稱,團隊預測8個月內,將會在一經緯度位置(位於廣東)出現八級以上地震。
「鳥中大熊貓」現身桂林! - 天天要聞

「鳥中大熊貓」現身桂林!

【來源:廣西台新聞910】近期,陽朔縣林業局工作人員通過桂林灕江站了解到,在海洋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安裝的監測系統,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的身影。白頸長尾雉不僅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還是中國特有珍稀鳥類,被稱為鳥類中的「大熊
世界第一頭人工繁育長江江豚迎20歲生日 - 天天要聞

世界第一頭人工繁育長江江豚迎20歲生日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7月5日訊「淘淘」20 歲啦!7月5日,世界第一頭人工環境下出生的長江江豚「淘淘」迎來20歲生日。從「淘淘」出生到家族發展至5頭,在一代代科研人員努力下,長江江豚人工繁育保種,為這一瀕危物種的未來帶來希望。
飛機不死,它只是墜落 - 天天要聞

飛機不死,它只是墜落

獻給003號墜機的白玫瑰,2024年11月16日。南方周末記者 王華震 攝山裡的紀念儀式簡簡單單,從山下帶上來的一束白玫瑰,分給王健、楊立群和其他隊員,在曾經因飛機墜落而形成的巨坑前,他們手持玫瑰,默哀。玫瑰潔白,山林翠綠,經過80年的自然修復,那個「巨坑」已經宛如平地,難以辨認。巨坑近旁,山勢陡然下陷,形成一道...
歷史上從無記載!2006年平利首次出現,被抓8小時後放生 - 天天要聞

歷史上從無記載!2006年平利首次出現,被抓8小時後放生

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文|萬象硬核編輯|萬象硬核«——【·前言·】——»2006年6月15日,安康市人民政府發佈消息,有人在平利縣的交通局家屬院中發現了一隻不明身份的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