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魚的攻擊性到底有多強?
2015年,秘魯一男孩失足掉入池塘,短短几分鐘竟被食人魚啃成一具白骨。
如此「喪心病狂」的攻擊力聞所未聞,而這一次卻真實地感受到了食人魚的力量。
食人魚
也可稱之為食人鯧,是分佈在南美洲亞馬遜河中的一種魚,是水虎魚的一種。
它的頸部短,頭骨特別是齶骨十分堅硬,體呈卵圓形,側扁,尾鰭呈又形,屬於可食性的魚類。
此外它們還有發達的聽覺,尤其對血腥味敏感,任何一點血腥味都會激起大群食人魚的狂暴攻擊。
他們一旦發現獵物將其咬住後,絕對不會鬆口,總是先咬住獵物的致命部位,使其失去逃生的能力。
而後再以身體的驅動將肉撕裂下來,當然在這個時候它們是成群結隊的去輪番攻擊,一個接着一個衝上去猛咬一口,然後再走開,那其他的接着上。
在利用尖牙撕碎獵物,直到剩下一堆骸骨為止,一口可咬下16立方公斤的肉,其速度之快令人難以置信。
食人魚體質強壯,易飼養,但不適宜與沒有自我保護能力的魚混養。因長有鋒利的牙齒和成群攻擊大型動物,它成為最臭名昭著的動物之一。
食人魚誤區
大多數人都認為食人魚兇殘,但你絕對想像不到,食人魚竟是一種膽小的動物。
特別是家養得更膽小,它們會躲在魚缸一個角落中。
並且它的體型笨拙,游速較慢。
為何會如此呢?
科學家們認為:
鐵餅型的體態是它們相互辨認的標誌。食人魚還有一個獨特稟性,就是只有成群結隊時才兇狠無比。一旦離群或數量少時就會變的很膽小。如果它們不餓,即便將手伸入水中,它們也不會攻擊。甚至會在角落裡縮成一團。
絕對想像不到吧,它們竟然還會害羞,不會主動攻擊比自己大的生物。
那麼問題來了!
難道食人魚不會吃人?
值得一提的是,食人魚的品種很多。
而成群的食人魚常將誤入水中的動物在短時間內吃得只剩白骨,甚至將誤入水中的人吃掉。
是因河水實在混濁,能見度通常不超過1米,而食人魚發起攻擊時離獵物的距離不能大於25厘米。
根據記載在熱帶地區,人類被食人魚攻擊的記錄還是有很多的。
甚至在早年間,我國廣西柳州出現過食人魚襲擊事件。
2012年的7月7號下午,柳州市一居民帶着自己的寵物去柳江河玩,突然他被幾條兇猛的魚攻擊,他忍着痛將魚提到了岸上,發現自己的手被咬掉了一塊肉。
他非常好奇是什麼,於是把魚帶回去送往當地的漁政部門,讓專家查看這到底是什麼魚,經過一番鑒定之後發現它是食人魚。
在此為了抓捕食人魚當地還發佈了一條通告:
「凡是在集中誘捕期間,在柳江河城區河段,捕獲到的食人鯧魚,經核實屬實的將每條獎勵1000元。」
很多人就很疑惑了,為什麼它會出現在我國廣西呢?
原來它是屬於新的外來物種入侵的。
好在就算我們抓不到食人魚,到了冬天它也必死無疑。
因為在我國的河流冬季水溫會降到15度,它們根本忍受不了這種天氣,伴隨它們的就是失溫。
2013年12月26日,阿根廷羅薩里奧市氣溫直逼38℃,這種天氣「熱得要死」。人們忍受不了了紛紛跳入巴拉那河降溫消暑。
然而,在游泳的過程中,大約有60人遭到大規模食人魚的攻擊,其中還包括小孩。
食人魚的天敵是誰?
據生物學家統計:
目前已發現的食人魚有20多種,不僅出現在亞馬遜河流,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以東,從加勒比勒海岸至阿根廷北部的一些拉美國家都有食人魚的蹤跡。
具有攻擊性的有紅鰓食人鯧、紅肚食人鯧等幾種。其中具有代表性是以前在中國國內市場俏銷的紅腹食人魚。
而食人魚的天敵是——電鰻。
電鰻對於人類而言可是一種的美味,但沒有想到會成為食人魚的天敵。
電鰻一次性釋放出的電流能夠將成群的食人魚全部電死,一旦他們遇到電鰻,殘暴的食人魚就會瞬間的聽話。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人類以及其他的生物。
雖然說食人魚是一種會害羞的生物,但是我們千萬不要靠近它。一旦靠近它攻擊人的行為還是在的,在此為了自己的生命着想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