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長生院士:國內第1例房顫射頻消融術成功,培養大量介入人才

2022年07月02日10:59:22 科學 1556

一、馬長生院士1963年出生於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上蔡縣是個千年古縣,這裡民風淳厚,人民勤勞勇敢,是個農業大縣。據史料記載周定王22年楚滅蔡,蔡齊候逃到江西建都曰望蔡,因在新蔡縣之西,古人認為西為上,故曰上蔡。上蔡縣以農業為主,工商業不發達,因此是全國有名的貧困縣。古人說寒門出貴子,在艱苦的條件下馬長生髮憤圖強,認真學習各門功課,於1979年考上河南醫科大學。在本科5年里,專業課成績總是系裡的頭幾名,是師生們眼裡的好學生,畢業後考上北京醫學院碩士研究生,5年的學習生涯彈指一揮間,由於學習成績優異,畢業後成了眾多大醫院爭相邀約的對象,他先後在北京安貞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北京朝陽醫院北大第一醫院心內科工作,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這幾家大醫院的心血管科在我國國內都是數一數二的科室。

馬長生院士:國內第1例房顫射頻消融術成功,培養大量介入人才 - 天天要聞

優秀的人才總是不肯停下追求的腳步,他於2004年考上武漢大學醫學院的博士研究生,獲得博士學位後分別在北京安貞醫院和北大第一醫院心內科工作。現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是國內外30多種醫療雜誌的編委,發表論文200餘篇,三次獲得國家科學進步獎。編寫了《心律失常射頻消融術圖譜》,《介入心臟病學》,2019年被評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馬長生院士:國內第1例房顫射頻消融術成功,培養大量介入人才 - 天天要聞

二、業務擅長。1998年馬長生院士完成了國內第一例心房顫動導管射頻消融術,患者多年的房顫完全消失,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傳遍了全國,人們奔走相告,許多房顫患者和其他嚴重心律失常患者到安貞醫院找到馬長生救治。第2年馬長生組織了全國射頻消融研究會。為全國200多家醫院培訓了大量的射頻人才,這一技術得以在全國開展。我們本地有一位房顫患者,病史已經有10多年經常感到胸悶、心悸,口服多種藥物沒有什麼效果,後來他到省人民醫院心導管室做了射頻消融手術,10多年的房顫一朝消失,患者欣喜不已,據說這是省級醫院醫生到馬長生院士那裡進修以後學來的技術,這也算是馬長生院士的功勞。

馬長生院士:國內第1例房顫射頻消融術成功,培養大量介入人才 - 天天要聞

馬長生院士不僅醫術精湛,還善於做總結,到他這裡學習的學生不計其數,可謂桃李滿天下,指導碩士和博士生10多名,許多人已經奔赴到工作崗位成為科室骨幹人才。馬長生院士擅長房顫和其他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術,包括各種類型房顫、心房撲動、房性早搏和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和室性心動過速,二尖瓣球囊擴張術,經皮瓣膜成形術尤其對風心病二尖瓣狹窄有獨特的療效。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擁抱「科學的春天」 大灣區躋身全球頂尖科技集群 - 天天要聞

擁抱「科學的春天」 大灣區躋身全球頂尖科技集群

伴隨着新質生產力成為各界的熱詞,一個新的「科學春天」正在到來。在粵港澳大灣區着力邁向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過程中,創科已然成為最重要的賦能者之一。在「機遇灣區」走訪活動中,創科也成為政產學研都無法繞開的一個關鍵詞。
植物如何抵抗和適應氣候變化?科學家最新研究揭秘機制 - 天天要聞

植物如何抵抗和適應氣候變化?科學家最新研究揭秘機制

中新網北京6月19日電(記者 孫自法)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地球上的植物是如何抵抗和適應的,長期以來頗受學界關注和持續開展研究。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6月19日向媒體發佈信息說,該所科研團隊和美國高校等科研同行最新合作研究發現,儘管氣候變暖導致植物生長季節延長,但植物仍能保持葉片生長和衰老時間的穩定平...
為你喝彩|風雲歲月:張鵬與中國氣象衛星的精準探索 - 天天要聞

為你喝彩|風雲歲月:張鵬與中國氣象衛星的精準探索

自1970年國家開始上馬風雲衛星工程,至2023年風雲三號07星的輝煌升空,中國氣象衛星的發展歷程已跨越了近半個世紀的風雨兼程。50多年來,風雲氣象衛星不僅見證了中國氣象預報技術的飛躍,也從早期的粗略預測逐步邁向了今日的精準預報。這一變革的
哈爾濱有一處「莫奈的池塘」,只能白天來,因為…… - 天天要聞

哈爾濱有一處「莫奈的池塘」,只能白天來,因為……

哈爾濱有這樣一處地方在這裡你能遇見「莫奈的池塘」六月的群力丁香公園睡蓮盛開,微風拂過蕩漾起點點漣漪蓮葉搖擺淡雅的清香氤氳在空氣中內湖裡一株株黃色、白色、粉色的睡蓮在陽光下盛開它們婀娜多姿,隨風搖曳吸引不少市民的目光睡蓮是水生植物中的名貴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