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5日一早,雨過天晴。懷柔科學城新質生產力創造中心門前,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畢業生們正帶着家人走下大巴車,準備進展廳「探秘」——這是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畢業典禮走進「一城兩都」活動的首站。
新質生產力創造中心是一座嶄新的展廳,講述着懷柔科學城建設至今的過程,是參觀者了解懷柔的最佳窗口。聚精會神聽講解的一行人中,7歲的成成始終瞪大眼睛站在參觀人群中的C位,他的父親宋博是今年中國科學院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學院構造地質學的博士畢業生。
2019年,宋博乘火車從陝西西安來到北京入學。「那時最大的感受就是偏遠,記不清坐了多少小時的車,只知道窗外的高樓變成了連綿的大山。」集中授課時間外,宋博六年來的多數時間是在西安的研究所里兼顧學業和科研工作的,在他眼中,每次來懷柔都能發現新變化——路修通了,有咖啡店了,越來越多的硬件設施配齊了,人也越來越多了。「今天帶妻兒來到懷柔,看到的是四通八達的道路串聯起的眾多大科學裝置,是上萬名科研人員匯聚的科學熱土。」
宋博讀博士的這幾年,正是懷柔科學城發展的「加速」階段。2019年,北京市政府正式批複《懷柔科學城規劃(2018年-2035年)》。2021年,「十三五」時期國家和北京市在懷柔科學城布局建設的29個科學設施平台全部實現提前一年開工。如今,這裡不僅科技設施的集群效應顯著,還聚集了2.5萬名科研人員,有兩院院士,有國家傑青,更有外籍頂尖人才的身影。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的95後博士畢業生劉琪,特意將自己的父母從山西朔州接來,共同見證畢業典禮上授予學位的高光時刻。

參觀中,母親馮秀這兒看看、那兒瞧瞧,激動之情溢於言表,「女兒學校坐落在科學氛圍這麼濃厚的地方,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好。雖然女兒學的專業我不懂,但是我對她的未來充滿信心。」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