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蔡君彥
鄭州市民趙志疆、趙大明的體重都曾達到200斤左右,下決心減肥後,都成功減重40多斤,有意思的是,他們採用的方法卻截然不同——
前者「過午不食」,吃完午飯之後不吃任何東西,只是喝茶喝水,秘訣只有一個字:餓!
後者並沒有節食,適當調整了飲食結構,主要是多運動,每周打兩三次羽毛球或籃球。
是運動減肥更健康,還是節食減肥更輕鬆?這兩種減肥方式pk,你傾向於哪種?專家表示,怎樣減肥?因人而異,最重要的是:要行動起來,還要堅持。
過午不食 他「餓」掉了45斤
趙志疆減肥前後對比照
「只要有信心和決心,減肥其實並不難。」當「國家喊你減肥」被人們熱議時,趙志疆笑稱自己「跑到了國家號召的前面」,去年,他用三個月減掉了45斤,減肥之後開始吃晚飯,到現在大半年了,體重沒有任何反彈。
由於工作原因,趙志疆平時很忙,免不了要久坐,作息也不太規律。2022年,他的體重達到180斤,2024年年初更是創下新記錄,達到206斤。之前,他也曾想過減肥,只是有想法沒行動,後來,體檢報告上出現高血脂、脂肪肝等多項異常提示,這些「危險信號」讓他意識到必須要行動起來減肥了。
「我用差不多一百天的時間,減掉了45斤,秘訣只有一個字:餓。」趙志疆表示,減肥那些天,他都是8點吃早飯,12點吃午飯,堅持「過午不食」,就是午飯之後不再吃任何東西,只是喝茶喝水,晚飯也不吃,實實在在體會到了「飢腸轆轆」的感覺。
為什麼會選擇這種方式減肥?
趙志疆說,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適合自己的減肥方式也肯定不一樣。他有腰傷,不適合劇烈運動,加上工作忙起來需要加班加點,可支配的時間不太固定,「管住嘴」對他而言相對好實現些。
趙志疆也聽到很多人說餓瘦不好,一吃就容易反彈,甚至破壞基礎代謝,影響身體健康之類的。不過,他親身實踐後發現,自己的體重減了,新陳代謝也正常,恢復吃晚飯後體重也沒有反彈。最讓他開心的是,減肥後自己的血脂、尿酸都正常了,脂肪肝沒有了,不該有的都沒有了。
「要想減肥,一定要製造『熱量缺口』,攝入的熱量少,消耗的熱量多,肯定可以瘦下來。」趙志疆表示,這個缺口,可以靠運動,也可以靠挨餓,就看你選擇什麼,或者能適應什麼,就像小馬過河,關鍵是自己要去試一試。
沒節食多運動 每周打球兩三次也能瘦
趙大明減肥前後對比照
和趙志疆一樣,趙大明的工作也需要久坐伏案,偶爾也會運動,決定減肥同樣是因為身體發出的「危險信號」。
早些年,雖然趙大明的體重較大,達到190多斤,但他並沒有足夠重視,也沒有減肥的念頭和計劃。直到2019年4月,他體檢時發現血壓、血脂異常,才決定減肥。
從一開始減肥,趙大明就沒有選擇很多人採取的方式:節食。一方面,他擔心節食減肥後體重容易反彈,必須長年堅持才會成功,且有營養不良的風險。另一方面,他感覺自己並沒有長期節食的毅力,只能採取笨法子:多運動。
趙大明身邊有不少愛運動的朋友,那段時間,他經常約着大家一起打籃球或羽毛球,不枯燥,也可以互相激勵。與此同時,在飲食方面,他正常吃早飯和午飯,晚飯做了調整,不再吃主食,改以水果和蔬菜為主。堅持兩個月後,他的體重漸漸下降了20斤。
減重20斤並未達到趙大明的預期,怎樣才能繼續減體重?
接下來,他聽取減肥成功的朋友建議,進一步調整飲食結構,有意識地減少碳水攝入,麵條、米飯盡量少吃,調整為香蕉、馬鈴薯、玉米等含有抗性澱粉的食物。肉類、果蔬不限量,吃到飽,每天一到兩杯黑咖啡。
當然,運動還要堅持。每周,他約上朋友打兩到三次籃球或羽毛球,每次達兩小時以上,通過多運動多流汗,提高了減肥效率,體重減到150多斤。減重後再去體檢,發現血壓、血脂都恢復到正常水平。
「減肥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長年堅持。」趙大明說,現如今,為了鞏固減肥成果,他保持着每周打兩次羽毛球的好習慣。回首減肥路,他坦言並沒有給自己設定具體目標,沒有心理負擔,主要是為了身體健康,放鬆心態減肥,加上擠出時間多參與團體性的運動項目,他覺得過程是快樂的,而且運動會「上癮」,職場忙碌之餘,感受球場揮汗如雨的別樣快樂,整個人的狀態越來越好。
兩種減肥方法pk哪個更勝一籌?專家稱各有優缺點、因人而異
趙志疆、趙大明都減重40多斤,採用的方式卻大相徑庭,兩者pk,哪個更勝一籌?
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東區內分泌科主任趙艷艷看來,這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適用人群也不同,因人而異。
具體來說,趙志疆「過午不食」、通過能量缺口達到減重目的,對他個人而言確實有效,本人也很有毅力。不過,對更多人來說,卻未必適合。「因為處於空腹狀態時間太長的話,或多或少會影響基礎代謝,以及可能引起胃部異常蠕動,胃酸分泌過多,損傷胃黏膜。」趙艷艷說,醫生通常建議採用「16+8飲食」「5+2輕斷食」以及「限能量飲食」來減重。
醫生分享的相關食譜
其中,「16+8飲食」,就是一天中只有8小時正常吃飯,其餘16小時禁食;「5+2輕斷食」是一周中選擇不連續的兩天輕斷食,其餘5天正常飲食。「限能量飲食」是在目標能量攝入基礎上每日減少500-1000kcal。從減重節奏來說,也不能急於求成,建議每月減基礎體重的5%左右,循序漸進。
針對趙大明運動減肥,趙艷艷認為,他不僅適當調整了飲食結構,而且,堅持較長時間的高強度鍛煉,效果很不錯,尤其是對方身邊不乏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陪伴和激勵,這一點值得借鑒,對他長時間堅持運動減肥很有幫助。不過,這種長時間、高強度的運動,對個人的身體條件有要求,也並非人人適用。
醫生分享的不同人群運動量建議等知識
趙艷艷建議,人們的年齡、體重、健康狀況等存在差異,需要選擇適合自身情況的運動減肥方法,「有氧」「無氧」相結合。比如,體重200斤以上的人,前期可以採取較為溫和的有氧運動,比如,快走、游泳、騎單車等,每周至少3次,每次40分鐘以上。體重減掉一部分後,在心肺功能允許的情況下,再嘗試跑步、打籃球等高強度的運動。此外,對於一些肌肉力量比較弱、希望通過運動減脂增肌的人來說,也可以選擇抗阻運動,比如啞鈴、彈力帶、俯卧撐等來鍛煉,每周至少3次,每次20分鐘以上。
「無論是節食減肥還是運動減肥,核心都是要有『熱量缺口』,需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最重要的是長時間堅持。」趙艷艷強調,減肥是一場「持久戰」。
來源:大河報·豫視頻 編輯:於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