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太乾淨?醫生調查:越 「臟」 越抗病,免疫力更強?結果太意外

2025年05月05日13:12:08 健康 1316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你覺得小孩吃完東西不洗手,真的會病得更重嗎?

不能太乾淨?醫生調查:越 「臟」 越抗病,免疫力更強?結果太意外 - 天天要聞

這句話是由一位母嬰健康講座上的護士提出的。

她四十歲出頭,育有兩個孩子,講到關於兒童清潔問題時,突然收住話頭,說出了這個問題。

她提到,自家小兒子比哥哥愛玩泥巴,也經常不按規矩洗手吃飯,結果反倒一年到頭沒怎麼生病。

她說這不是她一個人觀察到的現象,很多家長其實都碰到過類似的情況:越「乾淨」的孩子,越容易感冒、過敏,甚至動不動就咳嗽發燒。

這個觀察不只是民間經驗,有越來越多醫學研究也在揭示類似的現象:免疫力的形成過程,並不需要「過度保護」,而是依賴於微生物的刺激和環境的挑戰。

不能太乾淨?醫生調查:越 「臟」 越抗病,免疫力更強?結果太意外 - 天天要聞

長期生活在高度無菌、清潔過度的環境中,會讓免疫系統缺乏鍛煉,從而變得敏感、反應失調,甚至攻擊自身組織。

一個人的抵抗力並不是靠隔離細菌來維持的,而是靠和環境中的細菌進行持續「協商」而建立起來的。

這種觀點有個專業術語叫「衛生假說」。

最早由英國流行病學家大衛·斯特拉恩在1989年提出。

他發現,家庭中兄弟姐妹數量較多的兒童,患過敏性疾病的幾率明顯更低。

解釋是這些孩子從小就暴露於更多的微生物和感染源中,刺激了免疫系統的成熟和調節能力。

這項研究在醫學界引起廣泛關注,之後幾十年陸續有大量研究支持這個結論。

不能太乾淨?醫生調查:越 「臟」 越抗病,免疫力更強?結果太意外 - 天天要聞

一項針對16000名兒童的全球性調查發現,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患哮喘濕疹的比例遠低於城市孩子,其中生活在農場、養動物、常接觸泥土的孩子免疫系統更加健全。

這不是個別現象,而是人類進化的遺產。

人類的免疫系統是與環境共生髮展而來的,根本不適應無菌狀態。

反而在無菌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免疫系統發育不完整,容易出現過敏、哮喘、腸易激綜合征等問題。

但現在的問題是,越來越多家庭為了追求「健康」,對清潔標準不斷提升。

洗手液、消毒噴霧、空氣凈化器成為標配,孩子稍微摸了地就要消毒,吃飯前後反覆洗手,連玩具都定期用高溫蒸煮。

一項國內大型母嬰用品市場調研顯示,70%以上的新手父母每周對家中兒童接觸物品進行2次以上消毒操作,近一半家庭每天使用消毒液清潔傢具表面。

不能太乾淨?醫生調查:越 「臟」 越抗病,免疫力更強?結果太意外 - 天天要聞

長時間生活在這種「極端清潔」的環境下,不只破壞了自然菌群,還讓孩子的免疫系統陷入「缺訓練」的狀態。

成年人也一樣。

免疫系統不活躍並不是件好事,它意味着身體識別外敵的能力下降。

生活中接觸灰塵、細菌、花粉等微粒,能讓免疫系統保持警覺。

如果過度清潔讓身體「長期待機」,一旦遇到真正的病毒或細菌,反而應對不及。

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是,人體腸道的微生態系統會因為過度清潔飲食和環境而失衡。

腸道菌群免疫功能調節作用極強,是身體的「第二免疫器官」。

不能太乾淨?醫生調查:越 「臟」 越抗病,免疫力更強?結果太意外 - 天天要聞

一項發表在《自然》雜誌的研究指出,那些長期使用抗菌肥皂、消毒劑、頻繁用抗生素的人,其腸道菌群多樣性明顯下降,出現益生菌數量銳減、致病菌佔比上升等問題。

而腸道菌群失衡直接關聯到免疫力下降、代謝紊亂、情緒障礙等多種疾病。

研究人員甚至提出,現代社會流行的某些「富貴病」——如自身免疫病、代謝綜合征、過敏性皮炎,部分原因就來自過度清潔引發的微生態紊亂。

要特別提到的是老年人。免疫系統會隨着年齡自然衰退,如果再因為清潔過度減少了環境中微生物的刺激,免疫反應會變得更加遲緩。

對於很多老年人來說,適度的「接觸」反而是維持免疫活性的方式。

有研究觀察發現,那些生活在社區、公園、養寵物的老年人,血液中的免疫細胞活躍度明顯高於居家隔離、不出門的群體。

不能太乾淨?醫生調查:越 「臟」 越抗病,免疫力更強?結果太意外 - 天天要聞

這意味着,適當接觸環境、植物、動物、微生物群落,不但不會讓老人更容易感染,反而讓他們免疫系統更「在線」。

當然,不代表不需要講衛生。

衛生不是錯,問題是「過度」。

清潔應當是建立在風險管理基礎上的行為,而不是出於焦慮的習慣。

比如上廁所前後洗手、做飯前洗手、外出回來換鞋換衣,這些是有效的衛生習慣。

但每天用消毒液擦手機、用紫外線燈照床單、不給孩子玩泥巴、家裡搞得像實驗室一樣,就屬於「失衡」。

長期以這種方式生活,損失的不止是錢,更是身體的適應能力。

不能太乾淨?醫生調查:越 「臟」 越抗病,免疫力更強?結果太意外 - 天天要聞

從現代免疫學角度看,免疫系統需要「訓練」,而訓練就需要「目標」。

病毒、細菌、寄生蟲塵蟎、花粉等,都是免疫系統的天然訓練靶。

如果這些刺激都被剝奪,免疫系統就會開始「找茬」——攻擊無害物質甚至攻擊自身組織,導致過敏、自免、慢性炎症等疾病的發生率提升。

這不是推測,是流行病學上實實在在的統計結果。

一個更深層的問題是,這種「越乾淨越不健康」的悖論,和人類對控制的執念有關。

現代人越來越希望控制環境、控制身體、控制風險,於是開始用儀器、化學劑、技術手段去清除「不確定因素」。

但健康不是用「排除法」建立的,真正的健康是和環境達成某種平衡,而不是與之隔離。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於景艷,王洋,曾祥茜,等.益生菌和不同水平殼聚糖對黃金鯽非特異性免疫力及抗病力的影響[J].中國飼料,2020

不能太乾淨?醫生調查:越 「臟」 越抗病,免疫力更強?結果太意外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密密麻麻,60歲大叔腹中藏着199顆「黃金豆」 - 天天要聞

密密麻麻,60歲大叔腹中藏着199顆「黃金豆」

因為胃部手術後長期飲食受限,導致膽汁代謝紊亂,60歲劉大叔膽囊里竟塞滿了199顆結石!劉大叔30多年前曾因胃部疾病做過手術。然而,近期他頻繁出現右上腹隱痛、消化不良等癥狀,起初並未在意,直到疼痛加劇難以忍受,這才匆匆來到東陽市人民醫院就診。
醫保局的創新葯「百億補貼」來了! - 天天要聞

醫保局的創新葯「百億補貼」來了!

來源:市場資訊(轉自:拇指葯略)更靈活的支付限額管理作者:西北哽從昨天開始,國家醫保局要推出支持創新葯新政策的消息就在圈子裡傳遍了。可直到7月1日上午開會的時候,醫藥板塊都沒什麼動靜。說實話,這些年創新葯支持鼓勵的政策出了不少,也解決過一些
你習以為常的6個行為,正在加速結節生長!很多人忽視了 - 天天要聞

你習以為常的6個行為,正在加速結節生長!很多人忽視了

肺結節、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現代人一體檢就查出各種結節。有人焦慮不已,害怕結節長大或癌變;有人則執着尋找原因,「為什麼我會長結節」。到底什麼樣的結節會癌變?為什麼有些人特別容易「集齊」各種結節?結節真的會被「氣」出來嗎?資料圖 孫良攝你
1毫克就可能致癌 很多人家裡有,快自查 - 天天要聞

1毫克就可能致癌 很多人家裡有,快自查

來源:掌上春城一種全球公認的強致癌物,很多人天天都在吃,而且它最喜歡現在的天氣——又濕又熱,正是出來作惡的好時候!它就是目前地表已知最強致癌物之一,黃曲霉素,全名黃曲霉毒素,毒性是砒霜、氰化鉀、三聚氰胺的數倍。1毫克黃曲霉毒素就可能導致癌症
空調吹成白肺?這個致病菌到底從何而來 - 天天要聞

空調吹成白肺?這個致病菌到底從何而來

來源:北京青年報進入6月,溫度持續升高,開空調成為不少人解暑納涼的首選。然而近日,一則「男子吹空調3天致肺『白』化」的新聞衝上熱搜。患者因持續發熱、咳嗽未重視,最終確診為軍團菌肺炎,險些喪命。這種由空調、熱水器滋生的「隱形殺手」究竟從何而來
再登國際舞台!沈潔教授團隊6項研究成果亮相第17屆國際甲狀腺大會 - 天天要聞

再登國際舞台!沈潔教授團隊6項研究成果亮相第17屆國際甲狀腺大會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當地時間6月18日至22日,第17屆國際甲狀腺大會(ITC)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會上,南方醫科大學第八附屬醫院(佛山市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沈潔教授團隊共6項與甲狀腺眼病(Thyroid Eye Disease, TED)相關的研究成果成功入選大會摘要,其中2項被大會遴選為口頭報告,4項以壁報形式展示,展現了團隊在...
中國「痛風地圖」發佈!湖南、柳州「領跑」全國,男性風險超女性4倍 - 天天要聞

中國「痛風地圖」發佈!湖南、柳州「領跑」全國,男性風險超女性4倍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顯示,痛風與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糖尿病等多種疾病存在顯著關聯,且往往面臨更高的死亡風險和住院負擔。痛風在國人中發病率不低,且湖南、廣西柳州最高。痛風「地圖」:湖南、柳州「領跑」全國,男性風險超女性4倍該研究基於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50萬30~79歲成年人數據,測量...
一文總結自身免疫性腦炎常見類型 - 天天要聞

一文總結自身免疫性腦炎常見類型

腦炎是指腦實質炎性反應所致的神經功能障礙性疾病。腦炎的經典病理改變以灰質的神經元受累為主,嗜神經病毒和致病性抗神經抗體對神經元的損傷具有一定選擇性,但白質髓鞘、腦膜與血管也可受累。根據病因可將腦炎分為感染性腦炎與自身免疫性腦炎兩大類。感染性腦炎相關的病原體種類繁多,其中各種嗜神經病毒是感染性腦炎最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