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歲張大哥最近一段時間總是肚子疼,經常拉肚子,本來以為是吃壞了東西,就沒在意,前幾天吃完一頓燒烤後,腹痛難忍,趕緊給家裡人打電話,被家人送往醫院。經檢查竟然是直腸癌晚期,身體一直沒問題的他很疑惑,為什麼會這麼嚴重呢?
醫生詢問病史得知,張大哥愛吃燒烤和油炸食物,每天下班就要和朋友去吃,張大哥發病很可能與這些因素有關。
但可能有朋友疑惑了,難道直腸癌都是「吃」出來的嗎?
一、直腸癌,其實是吃出來的?
關於直腸癌的病因,雖然世界各國做了大量研究,但至今尚未完全闡明。現代生物學,遺傳學及流行病學表明,直腸的發病主要與環境因素及生活方式和遺傳因素有密切關係,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一是飲食結構,這是對結直腸癌發生影響最為明顯的環境因素。
高脂肪、高蛋白質食物,尤其是經煎、炸、熏、烤製作後的食物,是結直腸癌的明顯危險因素。因為我們人體食用的食物,最終都會停留在身體的腸胃部位,這樣毒素就很容易堆積在腸道,進而出現癌性因子。
另外,飲用池塘水等易被各類環境致癌物污染的淺表水源也被認為是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
二是炎症因素,因為腸道菌群極豐富,這些菌群有調節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一旦平衡失調,也會引起腸道炎症,嚴重的炎症會隨時間推移逐漸轉化成癌症,腸道慢性炎症是結直腸癌發病的危險因素之一,廣泛潰瘍性結腸炎遷延 10年不愈,發生癌變的機會是一般人的2.6倍。如果表皮黏膜發生不典型增生的潰瘍性結腸炎,癌變機會約 50%。
三是遺傳因素。直腸癌是一類遺傳學背景比較突出的惡性腫瘤,10%~15%結直腸癌患者為遺傳性結直腸腫瘤,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常見的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直腸癌。
四是生活因素,包括過度飲酒、吸煙、缺乏運動等。一項研究顯示,乙醇攝入量與直腸癌的發病率成正比例,如果平均每日飲酒量超過75克,每增加10克則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增加7%,小酌怡情,大飲傷身。
另外,煙草種植中攝取的放射性物質在燃燒過程中,會破壞人體正常細胞基因,尤其對存在癌基因細胞的DNA破壞更明顯,同時吸煙還會引起人體免疫功能的損傷,導致人體清除癌細胞的能力降低,從而促進基因突變致癌。
根據數據顯示,吸煙對直腸癌發病風險的影響呈現劑量反應關係,吸煙量每增加10支/天,結直腸癌發病風險增加7.8%。所以,為了身體健康,戒煙戒酒必不可少!
二、直腸癌大多是「拖」出來的?身體有這3個情況,儘早檢查
根據臨床經驗發現,直腸癌在早期沒有被發現時,並無異常癥狀,只是有時會出現少量便血的情況,這就導致很多患者並不在意。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直腸癌一般都會出現的主要癥狀及其他癥狀,如果發現出現以下癥狀,要及時去醫院檢查並接受治療。
(1)便血。在直腸癌的早期階段大多會出現便血的情況,主要表現為血液呈暗紅色,這是因為腫瘤在體內時間過長而導致壞死所引起的腸道潰爛。然而在早期很少會出現大量便血的現象,一般排便時會有黏液被排出。如果排便過程中有疼痛或者不適感都要及時觀察大便形態,在早期做好觀察。
正常的大便是黃褐色或是金黃色,像香蕉或是圓柱形,如果出現暗紅、稀軟那就要多加警惕了。
(2)大便形態變化。開始時大便會出現進行性變細,這是因為當腸管部分梗阻後,患者會出現腹脹,腹痛等不完全性腸梗阻表現,隨腫瘤不斷生長,會導致直腸腔內容量逐漸變小,僅留有很窄的縫隙,阻止大便通過,糞便在擠壓下形狀就會發生改變,並且隨着腫瘤的持續生長,糞便逐漸變細,可發生蚯蚓樣糞便,這個也要留意觀察!
(3)排便次數多。由於腸道內有腫瘤,就會導致患者的腸道功能紊亂,排便次數變多,並且排便沒有規律。 這裡說的排便次數也是因人而異,一般人一天1-3次,如果一直排便次數較多的人也不用過多擔心,需要留意的是某一階段突然出現的排便次數增多的現象。
(4)其他癥狀。體重下降及消瘦:體重下降及消瘦是直腸癌常見伴隨癥狀,因長期腹脹腹痛,導致消化吸收功能受影響,可能會引起營養不良,導致患者體重明顯下降,嚴重消瘦。另外是腫瘤局部浸潤癥狀:可導致肛門失禁、下腹及腰骶部持續疼痛,同時可能侵犯前列腺、膀胱,導致患者出現血尿、尿頻、尿急等癥狀。
三、直腸癌和痔瘡,癥狀那麼像,該怎麼區分?
提到直腸癌,可能有朋友想到痔瘡,直腸癌和痔瘡排便時都會有血液、疼痛、粘液,二者從癥狀上來看有些相似,那我們該如何區分呢?
首先是病因不同,疼痛感不同。直腸癌和痔瘡都屬於消化道疾病,他們的癥狀有些類似,但病因是完全不同的。痔瘡也會造成大便出血,但這是由於大便時血管擴張,血液滴附在大便上造成的,肛門一般會有明顯的疼痛感。
而直腸癌的血液,則來自於脆弱柔軟的癌組織,這些血液會附着在糞便上一同排出體外,血液的顏色一般較暗,大便腸胃後會感到明顯不適。
其次,發病時間不同。近年來,在我國直腸癌的發病年齡明顯提前,國內患者的中位發病年齡為45歲左右。痔瘡則是範圍比較廣泛,青年、中年和老年人都會出現,所以一般年輕人便血不要過於擔心,大便出血先看看是不是痔瘡問題。
最後,我們要看大便形態。痔瘡和直腸癌病理原因不同,痔瘡是肛門是遠端靜脈迴流受阻引起的,不會改變大便形態,更不會造成大便變軟,變硬等問題,但是直腸癌不一樣,會直接改變大便形態。便後也可以留心聞一下大便味道,痔瘡和正常糞便味道差不多,但是直腸癌則不同,味道重並伴有腥臭腐臭味。
四、想預防直腸癌?醫生給你5條建議
直腸癌是一種疾病,那麼一定就有預防的方式,可通過對發病源頭進行控制, 達到直腸癌預防效果。
一是健康體檢 。如果說你正處於45歲左右的年紀,那麼每年1次的健康篩查則尤為關鍵,如果在這個年齡之外,並不是說明沒有患得直腸癌的風險,千萬不要抱有僥倖心理,認為自己飲食健康、有良好的生活作息、沒有直腸癌家族病史就認為自己沒有可能發生直腸癌,同樣需要每年進行1次健康篩查。
因直腸癌早期沒有顯著的臨床癥狀,並且在治療中早期直腸癌手術治療效果最理想,因此儘早發現、儘早治療是保證治療效果的關鍵,避免誤認為是常規便秘、痔瘡等疾病延誤病情。
二是保證飲食健康 。在引發直腸癌的眾多因素中,飲食是關係最為密切的因素之一。很多人認為,日常生活中豐富的肉類是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徵,但是肉食過量不僅增加胃腸道壓力,同時熱量過多的攝入均是引發直腸癌的重要隱患。
因此在日常飲食中,應該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包括玉米、筍、南瓜等,並且可適當食用酸奶以改善腸道菌群 ,降低腸道壓力。在主食方面,可以增加豆類、小米等粗糧的攝入,不僅增加機體營養指標,同時能夠降低腸道壓力。在肉類方面,並不是說完全禁止肉類攝入,只是在肉類的選擇上,避免紅肉、加工肉類的攝入,以降低熱量的攝入水平。
三是增強體育鍛煉 。腹部脂肪堆積是引發直腸癌的重要因素,為了避免腹部出現過多脂肪或為了減少腹部脂肪含量,應該避免久坐,增強體育鍛煉,並將運動強度、運動時間規律化,比如每天30分鐘的晨跑、夜跑、有氧運動等,可以消耗脂肪,提升機體活力,適當的運動有利於刺激大腸蠕動促進排便。
四是生活中杜絕不良生活習慣。例如: 保持大便通暢,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通常早飯後是一天當中便意最濃的時段,可以逐漸固定排便時間,如果早晨沒有排便,可以調整到晚飯後。
五是適當曬太陽,也有利於預防直腸癌。這是通過美國一項調查研究後發現的,因為維生素D對腸癌具有預防作用,因此,長期在室內工作的上班族,每天最好能抽出一些時間晒晒太陽。
文章說到這兒,大家不必驚恐,直腸癌的治療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就是發現晚,如果及早發現,直腸癌5年生存率能夠達到 90% 以上。
但30%的患者在首次就診時就已經出現了轉移性病變,患有慢性腸炎、有直腸癌病史以及長期飲酒飲食不健康的高危人群,最好每5年進行一次腸道檢查。
80% 的直腸癌是由息肉惡化導致的,一旦發現腸道息肉,需要提高警惕。因為從息肉到癌變至少需要三年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能夠及早治療,那麼就可以大大降低直腸癌患病風險!
總之,及時關注身體狀況,出現上述便血、排便次數多、大便變形等癥狀就要多加關注,同時保持健康的生活和飲食習慣,積極的生活態度,早發現、早治療癌前疾病,直腸癌一定會離你遠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