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膽固醇代謝產生重要的膜成分和代謝物,它們在病毒合成和組裝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病毒進入的促進因素。通過改變細胞內膽固醇水平或分佈來破壞膽固醇代謝,直接影響病毒的生命周期。膽固醇轉運蛋白(npc1)和低密度脂蛋白受體(ldlr)等膽固醇轉運蛋白充當病毒進入受體,使其成為病毒感染的潛在治療靶點。此外,新出現的證據表明先天免疫和膽固醇代謝之間存在重要聯繫。在病毒感染時,膽固醇合成減少,並伴隨着dna傳感途徑的激活,這導致抗病毒基因表達的上調,包括i型干擾素(ifn-i)和干擾素刺激的基因。ifn受體(ifnar)刺激增強膽固醇-25-羥化酶(ch25h)等基因的表達,這些基因將膽固醇轉化為25羥基膽固醇(25-hc),以阻止病毒進入並破壞脂筏,防止病毒釋放。同時,這些膽固醇代謝相關的isg減少膽固醇合成,協同控制病毒感染。與這一概念相一致,對宿主膽固醇合成的遺傳或藥理學抑制減弱了臨床前和臨床系統中的病毒和微生物感染。
雙苄基異喹啉生物鹼(bbas)是北豆根、千金藤、粉防己、黃連等中藥的核心活性成分,其抗病毒潛力近年備受關注。然而,bbas發揮抗病毒功效的具體機制尚不清晰,制約了相關中藥價值的深度挖掘。

雙苄基異喹啉生物鹼重塑「免疫代謝」抵抗病毒感染的作用機制(圖源自national science review)
該研究首先通過對所有可能的膽固醇轉運蛋白的系統分析,證明npc1是通過改變膽固醇代謝和觸發先天免疫反應來抑制病毒複製的關鍵膽固醇轉運蛋白。然後,使用連接圖(cmap),一種識別遺傳擾動和藥物作用之間功能聯繫的系統方法,來篩選npc1抑製劑,並發現雙苄基異喹啉生物鹼(bbas)在抑制病毒感染方面表現出很高的功效。在測試的所有有效bbas中,粉防己鹼(tet)是最有效的,它通過直接結合npc1並誘導溶酶體膽固醇積累來抵抗病毒進入。通過npc1-sting接口機制,tet進一步阻斷 sting 溶酶體降解,從而在體外和體內增強針對多種病毒的基於干擾素的抗病毒反應。因此,bba代表了這種新發現的抗病毒機制非常有前途的藥物化合物,它通過膽固醇介導的免疫代謝靶向npc1-sting界面,進而破壞病毒生命周期並增強抗病毒免疫。
https://academic.oup.com/nsr/advance-article/doi/10.1093/nsr/nwaf190/8163831?searchresul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