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期間,69歲的老孫可謂喜憂參半。前腳剛參加了侄子的婚禮,看着一對新人在親戚朋友的祝福下組建了新的家庭,開啟了人生的新階段,老孫是打心眼兒里高興。可誰知,僅僅過了一天,老孫卻又收到曾經的老同學突然離世的消息。他這位同學年輕時是有名的乒乓球高手,不僅技術好,體力更是強悍,經常連戰三人也完全不落下風。所以他的突然離世叫老孫震驚不已,雖然知道老同學患有動脈粥狀硬化,但一直以來他都按時吃藥,控制得也不錯,怎麼還會走得這麼突然?
仔細詢問了老同學的家人後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前幾天下雨導致氣溫驟降十幾度,老孫的同學去乒乓球館打球出了一身汗,沒有立即穿上外套便離開了球館,結果在路上突發急性心肌梗死,最終搶救無效去世。
其實大家也會發現,一到秋冬換季,像老孫的同學一樣突發疾病過世的老人數量明顯增多,也有不少人跑來問王藥師,這究竟是為何?今天王藥師就給你好好講一講,對老年群體來說,換季時的氣溫驟降到底有多危險!
一、氣溫驟降為何對老年人如此危險?
對於老年群體來說,隨着年齡的增長,活動能力開始下降,代謝功能隨之降低,產熱相對減少,體溫調節功能也開始變差,加上老年群體普遍存在血壓過高、動脈硬化等慢性病,一旦出現氣溫驟降現象,便很容易引發疾病,危及生命健康。
1、心血管疾病
歐洲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場為期16年的跟蹤調查,通過回顧了1994年~2010年近228萬成年人的數據,分析發現當氣溫驟降10℃會導致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增加19%。低溫刺激會使血管收縮變窄,以此來最大限度減少血液中的熱量損失,以調節身體內部的正常溫度。血管收縮引起血壓增高、心率加快,因為此時的心臟需要更加努力地通過收縮的血管來泵血,由此加重了心、腦負擔。
對於心血管健康的人來說,這種血管收縮並不會引起太大問題,但是對於冠心病、高血壓頻發的老年群體來說,這種環境溫度的驟變可能會引起斑塊破裂導致動脈堵塞,進而引發心肌梗死。此外,高血壓患者也可能因為血壓的急劇上升引發腦卒中,危及性命。
2、呼吸系統疾病
氣溫驟降,當人體吸入秋冬季節的乾冷空氣後會刺激鼻咽部局部黏膜,嚴重者可能會導致氣管平滑肌收縮痙攣,造成肺部通氣功能障礙,由此引發哮喘。此外,當鼻咽部黏膜長期處於乾燥狀態,黏膜便會幹裂,這便給了病毒、細菌可乘之機,造成呼吸道疾病高發。
3、摔倒
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除了氣溫驟降,下雨時濕滑的地面也暗藏危機。雨水在地面積聚、低溫形成薄冰,老人一旦不注意便會有摔倒的危險。隨着年齡的增長,骨密度下降、肌少症等使骨骼強度大幅降低,因此極易發生脆性骨折,而肺部感染是老人骨折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對老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因此也有人將65歲後的摔倒稱為「人生的最後一跌」。
二、氣溫驟降時,老年群體應該如何應對?
應對秋冬季節的氣溫變化,老年群體要提早採取預防措施,尤其要注意以下5點,才能在秋冬換季時保持身體良好狀態。
1、添衣保暖
當外部環境氣溫降低,老年群體要及時添衣保暖,盡量減少待在戶外的時間,尤其是要注意手部、臉部的保暖,必要時穿上保暖性強的帽子、襪子等。
2、運動快不得、急不得
秋冬季節,老年人在運動時切忌選擇強度過大的健身方式,運動不可過快、過急,最好選擇散步、太極等運動,時間也不可過長,做到適度運動。
3、注意腳下
上文提到,65歲以上的老人摔倒會直接危及性命,因此老年群體在外出時要時刻小心腳下、注意防滑,盡量選擇陽光充沛、視線良好的天氣外出。
4、合理膳食
秋冬季節一到,人們總喜歡圍坐在桌前吃些高熱量食物來滿足自己的味蕾,甚至不少人已經貼上了「秋膘」,但老年人應注意,保護心腦血管的「限鹽減重」不能拋諸腦後,合理膳食在秋冬季節也需注意。此外,如果在降溫後出現血壓升高的癥狀,除了減少鹽的攝入外,也可以飲用些茶、紅豆薏米粥等具有利尿作用的食物,通過增加排尿量降低體內水鈉瀦留,減少血容量,以此起到降血壓的作用。
5、限制飲酒
許多老年人喜歡在氣溫低的秋冬小酌一杯,喝完便覺得渾身都暖和了,殊不知這種行為卻暗藏危險,尤其是在外出前喝酒。因為酒精會擴張皮膚中的血管,雖然感覺身體變暖了,但實際上是從你的其他器官中汲取熱量,而且過度飲酒也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因此老年人要盡量做到少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