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於西南、西北作戰部署給彭德懷的電報
(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三日)
德懷同志:
(一)關於由陝入川兵力,已與賀龍、伯承、小平一起確定為十八兵團,不牽動其他部隊。(二)劉金軒部及七軍配合作戰。戰後七軍位於隴南工作。劉金軒部除守衛陝南外,是否抽一部入川,那時再酌定。(三)殲胡作戰時間,不應太早,應待二野進至敘、瀘、重慶之線,然後發起攻擊,時間大約在十二月上旬或中旬,由軍委確定。(四)二野主力兩個兵團,現到常德、湘潭之線,大約十二月可到川南。二野陳賡兵團本月可協同鄧華兵團占廣州,下月入桂協同四野主力殲白,大約明年一二月可入雲南。(五)擔負西北任務的三個兵團,以兩個兵團(即第一第二兵團)擔任地方工作,另一個兵團(即十九兵團)待寧夏工作結束後,不擔任地方工作,開至天水、寶雞、潼關之線專門整訓,作為國防機動兵力,以備不虞。(此點在數月前已電告。)請準備適當兵力,於數月後,接任寧夏地方工作。(六)經營雲、貴、川、康及西藏的總兵力為二野全軍及十八兵團,共約六十萬人。西南局的分工是鄧、劉、賀分任第一、第二、第三書記,賀為軍區司令員,鄧為政治委員,劉為西南軍政委員會主任。
毛 澤 東
十月十三日
根據手稿刊印。
注釋
〔1〕德懷,即彭德懷,當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西北局第一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2〕劉金軒,當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陝南軍區司令員兼第十九軍軍長。
〔3〕胡,指胡宗南殘部。胡宗南,當時任國民黨軍西安綏靖公署主任兼川陝甘邊區綏靖公署主任。
[4〕敘,指敘州,舊府名,這裡指四川宜賓。瀘,指四川瀘縣,今四川瀘州。
〔5〕陳賡兵團,指陳賡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
[6]鄧華兵團,指鄧華任司令員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十五兵團。
[7〕白,指白崇禧部。白崇禧,一九四九年四月被任命為國民黨政府華中軍政長官公署長官。
〔8〕康,指西康,舊省名,一九五五年撤銷,所轄金沙江以東地區劃歸四川省,原所轄昌都地區一九五六年劃歸西藏。
[9〕鄧,指鄧小平,當時還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政治委員。劉,指劉伯承,當時還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司令員。賀,指賀龍,當時還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軍區司令員。
二、軍委關於不使廣東敵軍逃入廣西給林彪、鄧子恢等的電報
(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三日)
林、鄧,葉、陳:
據香港十月十日電稱,"(一)據空軍高級人員方面獲息,蔣電李、白,棄守廣州,堅持廣西;並表示,今後對李、白做法,當不予干涉。(二)據熟悉桂系的人說,桂殘軍如退入桂境,當會大部逃散,喪失戰鬥力。現白匪正大量廉價售賣槍支給地主,擬大量組織地方反動勢力,並在桂東演習堅壁清野,連谷種都要毀滅"等語。請加註意,務不使粵敵逃入廣西。
軍委
十月十三日
根據毛澤東手稿刊印。
注釋
〔1〕林,指林彪,當時任中共中央華中局第一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兼華中軍區司令員。鄧,指鄧子恢,當時任中共中央華中局第三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兼華中軍區第二政治委員。葉,指葉劍英,當時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廣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指陳賡,當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2]蔣,指蔣介石。
[3]李,指李宗仁,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一日任國民黨政府代理總統。白,指白崇禧,一九四九年四月被任命為國民黨政府華中軍政長官公署長官。
李宗仁
三、在表揚殲滅白崇禧主力部隊電報上的批語
(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三日)
程頌雲先生閱。
毛 澤 東
十月十三日
被殲滅者是七軍兩個師及四十八軍兩個師,地點在祁陽以北。消滅這些部隊時白崇禧坐視不救,自己退到桂林,各軍退到東安、零陵、冷水灘一帶,聽任七軍、四十八軍苦戰四天被殲乾淨。
根據手稿刊印。
注釋
〔1〕本篇的兩段批語寫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兼華中軍區司令員林彪、第二政治委員鄧子恢和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譚政等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二日的電報上。電報表揚第四野戰軍第四十軍、第四十一軍和第四十九軍殲滅白崇禧主力的情況。
〔2〕程頌雲,即程潛,字頌雲,原國民黨湖南省政府主席、國民黨軍長沙綏靖公署主任,一九四九年八月和陳明仁率部在長沙起義。當時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湖南人民軍政委員會主任。
〔3〕白崇禧,一九四九年四月被任命為國民黨政府華中軍政長官公署長官。
〔4〕零陵,舊縣名,一九八四年六月撤銷,其境內曾設為市的冷水灘鎮恢復為冷水灘市,原所轄的二十七個公社劃歸冷水灘市。原零陵縣所轄的其他四十一個公社劃歸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