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南斯拉夫曾經裝備過大約有200架米格-21,其中這架米格-21MF掛載了AA-2型空空導彈。
1954年,米格和蘇霍伊的設計團隊各自拿出原型機,測試兩種新的超音速戰機方案。最終,後掠翼被判定為最適合攻擊機,結果是蘇霍伊蘇-7,而三角翼則給戰鬥機帶來了最高的性能,並被採用在米高揚-古雷維奇的米格-21上。早期的米格-21是在1959年在蘇聯前線航空和國土防空部隊服役的,它是一種非常簡單的飛機,只能夠裝備兩門航炮(有時只有一門,以節省重量)和兩枚小型AA-2空空導彈。米格-21以R-ll渦噴發動機為動力,額定推力為5750公斤,加裝加力推力室,飛行速度達到2馬赫,飛行起來非常愉快。在接下來的四分之一個世紀里,米格-21成為世界上最多產量的戰鬥機,共生產了15個主力型號約15000架,100多個子型號,還有相應的雙座教練機。每一個連續的主要型號都有更大的推力或更好的航電設備或更大或更好的武器裝備。所有最新型號都採用R-11-300,或R-11F2S-300,或R-13-300或R-25渦噴發動機,機頭鼻錐體上裝有全天候雷達。逐漸變大的背部整流罩降低了阻力,有些型號的整流罩內裝有燃料,還有許多偵察傳感器和EW(電子戰)系統可供選擇。印度和中國繼續大量生產;後者將該型機定型為殲-7供本土使用,而F-7則供出口。蘇聯'魚床'系列的一些主要型號有米格-21PF有限全天候戰鬥機,配備R1L雷達;米格-21FL出口型的米格-21PF,配備R2L雷達,並掛載一個航炮吊艙。米格-21PFM是米格-21PF的改進型,採用R2L雷達;米格-21PFMA是米格-21PFM的多用途型號,有4個外掛架和GSh-23航炮。米格-21R是米格-21PFMA的戰術偵察型;米格-21MF是MiG-21PFMA的增壓型;米格-21比斯型是第三代戰鬥機,航電和結構都有很大改進;採用推力更強大的R-25渦噴發動機;米格-21U是串列式雙座教練機,有多個改型。
米格-21是可能最小的2倍超音速戰鬥機,已生產了約15000架。
技術參數
米格-21比斯型
類型:多用途戰鬥機
軍備:一門23毫米GSh-23雙管航炮,備彈200發;執行攻擊任務時,4個翼下掛架最多可攜帶1500公斤的彈藥,包括2枚500公斤和2枚250公斤的炸彈或其他掛載物,或4枚AA-2-2先進環礁型紅外空空導彈,或2枚AA-2和2枚AA-8 "蚜蟲 "紅外空空導彈
動力裝置:一台推力為7500公斤的圖曼斯基R-25加力式渦噴發動機
性能:高空無外掛時,最大速度2285公里/小時或2.15馬赫;初始爬升率17700米/分鐘;實用升限15000米;高空巡航航程(僅使用內部燃料)1100公里
重量:空重約5715公斤;最大起飛重量9400公斤
尺寸:翼展7.15米;機長(不包括空速管)通常為15.10米;機高4.10米;翼面積23.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