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打到現在,美國終於對外達成了第一份貿易協議。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協議對象竟然是英國。此前,很多人猜測,第一個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會是日本或者印度。尤其是印度,近期因印巴衝突面臨巨大壓力 —— 印度採購的法國戰機,竟被巴基斯坦從中國採購的普通戰機擊敗。因此,不少人認為印度急於和美國達成協議,以便從美國採購更先進的戰鬥機,從而平衡巴基斯坦目前的軍事優勢。
現在,我們來看看這份美英貿易協議的具體內容。第一個重點是,美國將對英國汽車的關稅從 27.5% 降至 10%。這一點至關重要,英國去年出口到美國的汽車數量為 10.2 萬台,此次協議給予的豁免額度是 10 萬台,超出 10

如今,提到英國汽車品牌,人們或許只能想到積架路虎,但積架的銷量已大不如前,路虎的表現尚可,其他英國汽車品牌更是難覓蹤影。從全球市場來看,英國汽車的競爭力已大不如前,隨着中國汽車電動化的發展,英國汽車未來的處境將更加艱難。不過,美國消費者對英國豪華汽車的認可度較高,從去年 10.2 萬台的出口量和近 100 億美元的交易金額就能看出。因此,維持在美國市場的汽車銷路,對英國而言至關重要,畢竟汽車產業是國家工業的核心,所以美國此次的讓步幅度較大。
當然,英國也做出了諸多讓步。其一,降低非關稅貿易壁壘,在多個領域放寬限制;其二,接受美國加征的 10% 對等關稅,並且美國明確表示,對其他國家的關稅會更高,英國因率先達成協議,才得到 10% 的關稅稅率,算是相對 「優惠」。總體而言,英國在此次協議中率先做出巨大讓步,接受了美國的 10% 對等關稅,而美國則通過對汽車、鋼鐵等特定產品的關稅豁免,換取英國的妥協。

美英能夠率先達成協議,關鍵在於兩國的同盟關係。梳理美國的盟友關係可以發現,英國處於核心位置,外圍是加拿大、澳大利亞等 「五眼聯盟」 國家,再往外則是日本、韓國以及法國、德國等。因此,美英達成協議並不意外。
然而,這份協議對美國來說,實際意義有限。在國際上,由於美英關係緊密,大家對這份協議的達成並不感到意外,也不會因為英國率先讓步,其他國家就紛紛效仿。英國近年來經濟下滑嚴重,加之脫歐,急於與美國建立更深度的綁定,所以做出讓步在情理之中。而且,英國原本可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如今大量能源依賴美國。

從美國的角度來看,其發動關稅戰旨在解決貿易逆差問題,但首個達成協議的英國,卻是美國的貿易順差國 —— 美國每年向英國出口大量能源。與順差國達成協議,對解決美國貿易逆差並無實質性幫助。全世界都明白,這份協議對推動其他國家與美國達成新協議,作用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