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蘇聯軍事工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研製的T-60輕型坦克大家對其比較深的印象就是這種坦克裝很薄,火力也很差,總之,T-60坦克的這兩個特點是與當時各國坦克重炮重裝甲的設計思路是背道而馳而和「強大」一詞無緣的。
但有意思的是,儘管T-60輕型坦克的各個指標看起來很差,但這種坦克的產量並不低,從1941年9月到次年8月不到一年的時間裏,T-60坦克的累計產量是6292輛。
顯然,6292輛這個產量無論對誰來說都是一個不錯的數字,即便在蘇聯內部,T-60輕型坦克的產量也僅僅低於T-70(8226輛),而要高於KV坦克(KV-1、KV-2合計4775輛)的產量。
那麼,既然T-60輕型坦克的各個指標看起來並不強大,那麼這種坦克又是由於什麼原因被蘇聯軍隊接受並被蘇聯軍事工業一口氣生產了6292輛之多呢?
說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蘇聯軍肯於接受T-60輕型坦克,蘇聯軍事工業大量生產了這種坦克,並不簡單的意味着當時的蘇聯軍隊就十分青傾心這種武器,實際上這種坦克能夠被蘇聯軍隊接受和產量很大的具體原因還要從當時的戰爭形勢去具體分析。
在本文的第二段我已經提到過,T-60輕型坦克的生產周期是1941年9月-19428月,這個時間段我們可以稱作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爭初期。
大家知道,在蘇德戰爭初期由於蘇聯軍隊開局很糟,導致蘇聯軍事工業在戰前生產的坦克在戰爭爆發以後不是做了德三軍隊的戰利品,就是在戰場上燃燒,而蘇聯軍事工業在戰爭爆發以後生產的坦克呢?
由於戰爭爆發以後蘇聯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工業東遷行動,所以蘇聯軍事工業在戰前建成的那些坦克廠即使沒有被對方軍隊佔領,那麼它們在東遷的途中也不可能為蘇聯軍隊製造更多的坦克。
總之,蘇聯軍隊坦克當時的簡單的說就是原有的坦克已經損失了,新造的坦克又指望不上,但當時蘇所有的戰線都在急需坦克去填補前線的空缺,那麼這種情況下蘇聯人能夠怎麼辦呢?
所幸好在這個時候,生產簡單、節省資源、在T-40水陸坦克基礎上開發出來的T-60輕型坦克及時的出現了,儘管這種坦克的性能並不那麼完美,就像我在前邊提到的那樣,這種坦克的裝甲(由於T-60的前部裝甲僅有3毫米厚,很容易被對方的火力擊穿,所以當的蘇軍士兵抱怨這種坦克是錫做的)的裝甲僅有和火力很差,完全不足以和對方的坦克進行坦克戰,但是對蘇聯軍隊來說,能夠及時、大量的獲得這種次一等的坦克總比什麼都沒有要強很多。
由於T-60輕型坦克的生產技術很簡單(T-60可以使用汽車部件和發動機),導致不但高爾基汽車廠在製造這種坦克,甚至在危急的時刻,就連一些蘇聯航空企業也在製造這種坦克,多個廠家同時生產正是T-60輕型坦克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具體的說是11個月)里被製造了6292輛的關鍵原因。
至於說T-60輕型坦克裝甲和火力都很弱、不適合坦克戰的不足,由於T-60坦克的底子就擺在那,所以T-60也很難在這兩個方向做出徹底的改變。
所幸,針對T-60坦克的這兩個弱點,蘇聯軍隊很在戰術上做出了揚長避短式的改變。
具體的說,蘇聯軍隊在使用T/60輕型坦克的時候盡量不讓其參加坦克戰,而更多的讓它執行偵察、搭載步兵和牽引火炮等輔助任務,即便T-60和德三坦克之間的直接交戰不可避免,那麼T-60通常也不是直接衝上去和對方坦克展開對決。
因為那麼做T-60坦克幾乎沒有取得勝利的機會,而T-60在這種情況下通常會選擇伏擊、也就是佔據有利地形打「黑槍」的方式來消滅對方贏得戰鬥的勝利。